“怪菜”成增收“神菜”

2020-11-24 06:47:20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朝天区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的茄子丰收了。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

基地内的观赏辣椒。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摄

朝天区两河口镇花千谷内,水培蔬菜生长正旺。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燕巧 摄

可以生吃的玉米在城市超市可以卖好价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华小峰 摄

一县一策

用于观赏的辣椒、生食的玉米笋、无籽的中华神茄……11月中旬,在海拔1400米的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上,有一个120亩的菜园子,里面种了许多奇奇怪怪的蔬菜。这里试种的蔬菜明年将在586平方公里的曾家山开枝散叶,助力山区群众持续增收。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萍向朝伦 燕巧 张红霞

“怪菜”长满非一般的菜园子

菜园子位于朝天区两河口镇吉庆社区,园子右上角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匾: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新铺的柏油路边,一块5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延伸到园内。如果是夏天,从观景平台望出去,满园高低错落、颜色各异的“花色”,组成一幅难得的“百菜图”。

这是由省农科院和朝天区共建的基地。“这可不是一般的菜园子”,两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何占武说,120亩基地内种了49个新品种蔬菜,这些新品种对当地老百姓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怪菜”。

熟悉在于,辣椒、茄子、玉米等都是当地菜农的“老相识”,陌生在于,仔细看这些菜又有不同,譬如27个品种的辣椒,有用于“过嘴瘾”的食用辣椒,各种辣度配置不同菜肴,也有20个品种是“过眼瘾”的观赏类彩色椒,赤橙黄绿青蓝紫闪烁田间。

还有一种叫玉米笋的菜,从枝叶到玉米棒,看起来都跟普通玉米无异,但剥开玉米壳,里面却是两指粗的小棒子,嫩嫩的,连棒带籽放进嘴里直接生吃,满口脆甜,市场价达到20多元一斤。

不要小看这块菜园,它是朝天区高山露地蔬菜转型升级发展的“母本园”。为筛选推广适宜朝天区高山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蔬菜新品种,农业科技人员在这里对蔬菜植株长势、抗病性、产量、商品性、市场需求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在朝天区及其类似生态区推广种植。为此,省农科院在朝天区设立了“川东北山地蔬菜专家大院”,省市10多名蔬菜专家常年挂牌指导。

园内各种试种成功的蔬菜种子,将从这里出发,播撒在曾家山甚至整个秦巴山区。收获时节,优质生态的高山露地蔬菜,将装进成都、重庆、西安以及港澳城市居民的菜篮子。

“神菜”鼓起群众钱袋子

近年来,朝天区把“蔬菜富民”作为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作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川菜直供港澳试点基地建设县区,2019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产量95万吨,产值9.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5000元以上。

但由于多年种植的部分蔬菜品种老化,产值和效益触顶。如何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朝天区通过政策扶持、科技创新等手段,加速推进品种更新换代,科学调整种植结构,推广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和复种蔬菜等特色种植模式,助力蔬菜产业增效,菜农增收。

住在曾家山上李家镇老林村的66岁村民程德明,今年栽种了5亩甘蓝、3亩辣椒,毛收入4万多元,这段时间正在思考明年的种菜计划,“准备搞点新品种。”经村农技员推荐,他准备种植中华神茄。

中华神茄正是高山蔬菜科技创新与成果示范基地试种的新品种。说起神茄的“神”,何占武兴奋无比:“中华神茄较传统茄矮0.5米,抗倒伏,产量高,亩产可达1.5万斤,亩均产值高达3万元。一年可采6茬,单个从半斤到七八两不等,乌黑油亮,口感好,无籽,市场需求大。”他补充,园子里差不多都是适合秦巴山区土壤气候条件的“神菜”,到时满山“神菜”将鼓起山区群众钱袋子。

朝天区不满足于种菜卖菜。目前已引进3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建成曾家山高山蔬菜冷链物流与商品化处理中心,以及高山蔬菜产地冷库22座、初加工厂房100余处,蔬菜产地初加工率85%,精深加工率15%,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超过200%,群众以菜生财的链条更长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