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专家诊断+智慧监管”模式 打通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

2020-05-06 13:50: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田珊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方炜)乡镇(街道)是安全监管工作最基层的“触角”,也是安全监管“网络”中的关键一环。2019年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在12个区(市)县的15个乡镇(街道)启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示范单位建设工作以来,成都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搭建“专家诊断+智慧监管”模式,助力彭州市通济镇、龙泉驿区洪安镇、金堂县五凤镇、锦江区督院街道、蒲江县成佳镇等8个示范建设单位打通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促进区域安全发展。

专家“把脉会诊”

全覆盖差异化“诊断”

惠风和畅,天朗气清,彭州“通济花海”千亩花田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景区醒目位置的风险告知栏上,公示着景区大门、人工湖、建筑、小卖部等16个区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漫步在景区内,随处可见台阶处黄色的警示线,提示着游客注意台阶、防止跌倒。

彭州市通济镇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近年来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辖区内共有加油站、小型超市等生产经营单位121家,小餐馆、小旅馆等九小场所140家,住宿和餐饮服务场所46家。按照打造旅游型安全生产监管示范镇的定位,该镇通过安全引智的方式,聘请成都市城安院安全专家,结合当地特色,对辖区内安全风险隐患开展全方位“把脉问诊”,实现安全风险管控关口前移。

“几个月内,辨识出风险场所451处、安全风险源1215条,并‘对症下药’制定了管控措施。”安全专家介绍到,根据安全风险等级,形成“红、橙、黄、蓝”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图;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亮点的示范社区、示范村、示范院落、示范企业、示范景区,以示范带动其它场所提升安全管理工作。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安全专家现场“问诊”,查找隐患、评估风险、制定措施,助力将各类风险场所分级、分类、分区落实到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监督管理和控制,找到了安全监管的内容、重点和方向,有效解决了基层安全监管“管什么”和“怎么管”的难题。同时在地质灾害点、河流等公共安全风险场所开展安全风险告知,打通风险上报通道,让人民群众知晓身边风险和管控措施,及时上报风险,形成公共安全风险群防群控的安全管理模式。

搭建“智慧平台”

安全监管迈向“数字化”

运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安全监管,推动“互联网+”新技术与安全监管工作深度融合提高监管效能,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此次落实成都市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规范示范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

进入4月,龙泉驿区洪安镇辖内的企业已基本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在“洪安镇综合监管大数据平台”上,辖区内各风险场所分布、安全巡查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乡镇(街道)是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安全监管范围大,企业类型多、安全风险高、成分复杂,过去基层监管人员在开展安全检查时,面对人员配备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现实问题,难以实现精准、全面到位。”洪安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如今立足洪安镇区域特点和安全状况,量身定制的“大数据平台”,包含了综合展示、监管履职、安全基础库、安全巡查、应急管理、综合预警、GIS应用等多个项目模块,不仅能够实现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重大危险源管理情况的实时监控,实时感知,有效监督,及时掌握辖区内安全生产状况,还建立了电子化履职档案,实现监管任务清单化、工作动态可视化、履职情况痕迹化。

将辖区内所有仓储物流场所、公共娱乐场所、经营型单位、九小场所、生产型单位等450余个安全风险点位全面纳入了监管。“对于过去责任人员不知道查什么、怎么查的问题,我们编制了相关‘检查项’菜单与选项。”安全专家介绍到,在检查和回访过程中,责任人员只需对照清单,动一动手指,就能知道检查的具体目标,第一时间准确查找现场隐患,第一时间精准开出有依据的执法文书,第一时间实现制止违法行为,防范安全风险。

目前,洪安镇运用该平台已开展日常检查293次,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和问题1156处,并全部完成整改。通过“清单制+大数据”模式,有效解决了过去安全监管易存在漏洞和盲区、监管痕迹难追溯、隐患闭环管理难实现等问题,打通乡镇(街道)安全监管工作“最后一公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