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普纪”:幼教点的“标准音”

2019-05-31 11:28:41来源:凉山日报编辑:邓强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普格县花山乡友谊村幼教点的孩子们正在学习儿歌。本报记者 冷文浩 摄

2018年5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在凉山正式启动。

如一股股涓涓的细流,浸润入凉山数千个幼教点,这里正在发生着量变到质变。

6万余平方公里的凉山大地上,随处都可以听见普通话童声,“学前学普”在这里已遍地开花,并可见硕果。

这一切的变化,可从幼教点的蜕变说起。

羊棚子村

孩子们学会了普通话

1月23日,距离2019年的春节就只有十来天了。

“老师再见!”“老师,春节快乐!”5岁的熊春秀,挤在中巴车的座位上,把头伸出车窗,和自己的老师陶婕说着道别的话语。

这是一趟由凉山州府西昌开往藏乡木里的班车,在一车的藏话、彝话和四川话中,熊春秀“脆生生”的普通话听起来格外的动人。

看着自己的学生在西昌长途汽车站这样人多的地方还能用普通话交流,老师陶婕很是开心,走在西昌街头的步子也颇为轻快。

从西昌出发,在快要到木里县城的地方,朝右方看去,河对岸的山坡上住着一户户的人家,这里便是木里县列瓦乡羊棚子村。相传许多年前,有一户人家在这里搭了个简易的棚子放羊,羊棚子村此得来。

时尚的24岁的陶婕,在这个名叫羊棚子的村庄,已经度过了她如花般美丽青春岁月中的三年,她是木里县列瓦乡羊棚子村幼教点的一名辅导员。她教的19个孩子从3岁到6岁不等,苗族、汉族、藏族、蒙古族都有。

陶婕还清楚地记得,苗族娃娃熊春秀刚到幼教点时,不会说汉话,喜欢发脾气,尤其喜欢哭。然而,这次应邀来到西昌参加北京三好公司举办的联谊会,5岁的她已经能够勇敢地上台领奖,用普通话给颁奖的叔叔阿姨说谢谢,和一同领奖的孩子们聊天,这不得不说“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实施让孩子有了巨大的变化。

实际上,羊棚子村幼教点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三年前,我和另一个同事刚到幼教点的时候,就只有村委会里的一间教室,给孩子们上课也只有一本简单的幼儿读本,从大学刚来的自己也没有教学经验,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教。而自去年6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以来,我们到城里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专业培训,从理论到实际都学到了不少。特别是每个月,都有指导老师来到我们的幼教点,指导我们教学,课后和我们一起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可以植入一些什么样的新理念和方法。同时,我们还通过远程教学,学习了来自北京和成都等地的教育专家教授的课程,进一步学到了知识与方法,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陶婕觉得,“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培训和指导,教会辅导员很多,幼教点的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另一方面,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也让我们的孩子更容易学会普通话。好的方法、游戏不断地贯穿到我们的教学中,与之相应的辅助教具、资料等也完善的配备,这让幼儿教学以及普通话推广变得通俗易懂起来。”陶婕认为这是她们幼教点的普通话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陶婕眼中,“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和幼教点的日常教学的有机结合,幼教点的软硬件设施地不断完善,这使得她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从她们幼教点升到乡中心校读小学的孩子,老师们普遍反映比以前的好教多了:这些孩子听得懂普通话,敢于表达。

普通话

凉山幼教课堂上的“标准音”

雷波县是多民族聚居县,在彝族聚居区,很多孩子上学前几乎不懂汉话,这让一二年级的启蒙教育变得异常艰难与缓慢。

雷波县教育局工作人员王高强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学前学会普通话”的行动实施,他对这项工作的开展满怀信心。

作为学前学普办的工作人员,王高强切身感受到了雷波全县学前学普教育的巨变。2015年9月,雷波县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为7991人。从2015年10月启动“一村一幼”,充分利用学校闲置校舍、村委会、综合体等资源,大力推进学前“一村一幼”计划的实施。2016年学前教育在园人数增加到15417人,2018年秋季学期全县学前教育在园人数达到17417人,其中“一村一幼”共开办幼教点317个,431个班,共有幼儿13167人,辅导员在岗864名。截至2018年底,仅雷波县级财政投入达3860万元,主要用于设备设施配置、基础建设和维修维护等。

2018年5月凉山州“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国家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关注度非常高,以“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为抓手,推动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雷波县学前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提升辅导员素质。由北京华言文化公司对全县辅导员开展了全员培训,北京相关幼教专家前来授课,开阔了辅导员的视野,提升了全县辅导员素质,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优化教学资源。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以前,幼教点的教材是凉山州教育局组织编写的“一村一幼”辅导员用书(春秋两季);“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以来,北京华言公司根据县上辅导员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学期向幼教点每个班发放了幼儿生活词卡、挂图、歌曲童谣和音频文件等教学资源,让辅导员在幼教点育有所教,教学内容也更加规范。

——规范教学流程。“一村一幼”开办两年多以来,部分幼教点的教学常规管理不够规范,教学随意性很大。“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以后,进一步规范了每个幼教点的教学流程。全县幼教点的教学流程、一日活动安排、周计划、月计划、考勤表等教学常规管理,统一了幼儿的在园时间。

——消除了语言障碍。帮助民族地区幼儿听懂、会说、敢说、会用普通话。自“学前学普通话”行动实施以来,幼教点辅导员上课、做游戏都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幼教点的幼儿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都能用普通话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雷波县有171个贫困村,教育滞后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教育滞后的原因又与山里的儿童不会说普通话紧密相关。儿童们学前学会普通话,上学后不会因为补习语言而跟不上文化课的教学进度,为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上高中、上大学打下基础。目前,国家通过“学前学会普通”行动,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每个幼教点的设备设施将会更加完善,切实让每个幼儿能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沟通,达到消除语音障碍的目的。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以来,雷波县的幼教点正在发生蜕变,课堂上,普通话已经成为了“标准音”。

精准定位

探索“学前学会普通话”教学模式

“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启动以来,有这样两家公司,他们和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界的同志们一起,竭尽全力强力助推凉山“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实施。他们在技术保障方面开展的大量工作,对凉山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为凉山幼教点的蜕变,探索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

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雷波等凉山东5县以及西昌等安宁河流域有关县市的”学前学会普通话“技术保障。

北京华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整体思路是”遵循规律,顶层设计“方面整县联动,连片试点,就近帮扶,同步示范;在”精准扶贫,扶在点上“方面扶在根上,扶在心上,扶在当下,扶在长远。

在实施目标上,一方面在儿童,帮助每一名幼教点儿童在学前学会说普通话,建立起流畅的口语体系;培养儿童胆大、自信、敢开口的综合素养;为儿童顺利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对孩子培养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团队的培养,支持每一名幼教点辅导员能够胜任普通话教学任务;培育一批可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种子辅导员“;培育一批可在区域内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的示范幼教点。

在实施内容上,一套“量身定制”的普通话学习资源;一套“落地式、跟进式、可持续”的培训方案;一套“因地制宜”的实施方案;一套“简单科学”的监管体系。

在实施方法上,主要通过“丰富工具,精细流程,专家指导,片区互动”来开展。制定了12345的实施原则。“一个适合”,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两种环境”,充分利用书本环境和非书本环境;“三个方面”兴趣、习惯、技能,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在技能方面培养孩子想说、敢说、会说;“四条途径”是指听视、说读、游戏、生活来操作,制作语言游戏集,辅导员缺乏方法,给予他们帮助与支持;“无穷方法”,语言教学方法、语言游戏方法无穷多样,创设资源,提供给辅导员,直接可用。

在制定方案上,采用非常“5+1”的模式,实现教辅工具多元化,一日流程细致化,教学流程科学化,教学方法立体化,教学目标清晰化,成长记录趣味化。做孩子的成长记录,让孩子、老师、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与变化,激励孩子。

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协助凉山甘洛、越西、普格、喜德、木里、盐源等6县的”学前学会普通话“技术保障工作。

为了保障实施,北京三好互动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设立了“学前学普行动”西昌办公室,组建了培训师、驻点督导员和志愿者共计68人的一期团队,到2018年12月底团队拓展到近200人。

围绕技术保障方案,在具体实施中,三好公司按照设定的“沉浸式情境教学法”,主要围绕三个目标,“听得懂,会说,敢说”开展,具体按照三步教学法进行:第一步是听得懂,根据公司的教学绘本和300句400词为基础,进行沉浸式教学,作为所有幼教点的教学基础工作;第二步目标是会说,经三好项目组专家、联合北京北海幼儿园、北京六一幼儿园以及凉山州语委、机关一幼和二幼的专家多次研讨探索,结合幼儿“胆怯羞涩、不善表达”的特点,实施基于300句的“幼儿一对一循环问答游戏教学法”,根据目前普通话掌握熟练程度对每一个班的幼儿进行A、B分组,实行A+B、1对1结对子互动循环问答的游戏模式教学,先让熟悉的孩童互相问答,然后同学间轮盘流转、师生交互等多场景互动,实现见人可开口的目的。第三步目标是在第二期同步开展小小演说家活动,通过教学流程控制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欲望,从而解决敢说的问题。

精准定位,在两家技术公司和凉山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凉山的幼教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了,从教学时间、辅导员行为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考勤制度、一日活动流程到教学计划等教育教学也更加规范了。

“学前学会普通话”,凉山的幼教点正在发生蜕变。

本报记者吴启俊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