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富:打造攀西经济区蚕桑产业集群

2018-11-09 10:46:18来源:四川科技报编辑:田珊刘芩屹

  近日,在攀枝花市盐边县蚕茧收购站内,前来售茧的蚕农排起了长队,一袋袋、一筐筐洁白的蚕茧格外显眼。工作人员忙着开票、称重、装篮、烘烤,蚕茧站秩序井然,充满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每年的3月上旬到11月中旬,是盐边县蚕桑产业的活跃期。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县的养蚕季数一年可高达7次。每年,在盐边县的蚕茧销售中,春茧、秋茧最为走俏,这里的春茧在4月下旬上市,比其它地方要提前20天。到了10月,江浙一带、成都坝子的桑树都看不到绿叶了,这里的秋茧市场还一片火热。很难想象到,在十多年前,盐边县的蚕桑业一片凋敝,大量工厂倒闭,全县毁桑弃桑现象频发。

  从事蚕桑产业33年的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盐边县蚕桑丝绸协会理事长黄成富,便是盐边蚕桑业发展的见证者与开拓者。在今年初举行的四川省第二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上,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金奖,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

  克服困难重整山河

  黄成富是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人,1984年从宜宾农校茶叶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盐边县农牧局工作。工作期间,黄成富发现由于当地没有好的农业产业,致使农民缺少经济来源,收入普遍较低。“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很能体会到穷困的滋味。”黄成富回忆道,为了让当地农民摆脱贫穷,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蚕桑业。“盐边县自来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当地蚕桑产业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赋予了我们发展蚕桑的大好条件。”得此结论后,1985年,黄成富参加了西南农业大学茧丝专业学习,学成之后先后到盐边县农牧局蚕桑站、盐边县蚕业办、盐边县丝绸集团公司工作。

  2000年底,黄成富所在的盐边县丝绸集团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而刚任职董事长的他并没有就此结束自己的蚕桑路。由于多年的实践,黄成富对桑茧丝绸产业的技术服务、信息来源、发展规划等了然于胸。就在员工们准备另谋出路时,黄成富当机立断,做了个大胆的决定——组织原集团职工重新组建盐边县天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而这一举动,当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公司准备重新组建时,全县蚕桑产业正逐年衰落,当地很多丝厂已停产了,导致蚕农卖不出蚕茧,出现了大量毁桑的现象。”黄成富说,由于当初的蚕桑市场一片萧条,许多人都不看好这一产业。然而,越是最困难的时候,就越有翻身的机会。为了不让自己苦心经营的产业倒下,黄成富更加坚定了要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信念。

  集聚众力跨越发展

  为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公司成立后,特制定了一系列稳定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优惠配套措施,其中就包括与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无论蚕茧质量好坏,公司都统一收购,这样既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又能为公司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公司还投资30万元引进桑蚕新品种、新技术等,以提高亩桑产值和养蚕单产,增加农户蚕业收入。“公司组织员工走村入户现场指导农户养蚕,主要以栽桑、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大蚕消毒防病、上蔟采茧等为主。同时,公司还经常组织农户进行培训,讲解养蚕技术、病害防治等知识。每年平均举办150余场培训。”黄成富说。

  黄成富介绍,为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公司采用“公司+技术员+共育户+农户”模式,将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并积极与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蚕丝学校等院校合作,在盐边县大力推广一步成园栽桑技术、6215栽桑模式、6224果叶兼用种植模式以及省力化养蚕、方格蔟自动化上簇技术等,以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提升蚕茧质量。

  在黄成富的带动下,全县又出现了蚕桑产业蓬勃发展的景象。在做大做强全县蚕桑及果桑产业的过程中,公司带动全县2.8万户8万余蚕农发展优质蚕茧、果桑等产业。目前,全县蚕桑及果桑产业规模从公司成立之初的2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余亩,年发种蚕从2万余张发展到9万余张,年产值从当初不足亿元发展到现在的4亿元。“现在,公司年产蚕茧4000余吨、生丝155吨、桑椹5万余吨。蚕桑及果桑产业涉及全县10个乡(镇),82个村,366个合作社,2.8万余户,8万余人,极大地促进了全县乃至全市的桑茧丝绸及果桑产业跨越式发展。”黄成富说,此外,公司还加大资金投入,大量生产蚕丝被,提供长期就业岗位260余个,解决临时就业500余人。自此,公司逐步形成了“桑—茧—丝—被”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铸就品牌争创一流

  行走在悠长的小道上,不远处传来了机器的轰鸣声……厂房里,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蚕丝被。接下来,它们将被批量的送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我们在制作蚕丝被时,全部选用优质桑蚕茧,以100%纯桑蚕丝为内胎,每一床蚕丝被都采用‘全幅平面、阡陌纵横、千层网叠、丝丝入扣’的传统工艺制作,保证了‘天晨锦’蚕丝被的绿色、纯天然、健康等特点,又保障了‘天晨锦’蚕丝脱脂净、丝质韧、光泽亮、纤度高、回力好等特性,最大限度地确保被胎的完好性及完整性,且长期使用不发闷、不缩拢、不结板。”黄成富说,一床好的蚕丝被可以用上15~20年。

  据车间里有经验的工人介绍,并不是所有的蚕茧都可以用来做蚕丝被,制作蚕丝被的蚕茧往往需要精挑细选。要先把收购回来的蚕茧输送到一个大烘烤炉内,用适度的温度杀死蚕茧内的蚕蛹。然后,通过分拣机器对蚕茧进行分类。再把个头比较饱圆的蚕茧单独分出来,放到一条输送带上;而另一种椭圆形、更亮白的蚕茧则被送往别的生产线。椭圆形、色泽亮白、外形较光滑的蚕茧一般是一茧一蛹,称之为“上车茧”,这类茧子专用于生产生丝,生丝经过染色加工后变成丝绸布匹来销售。而制作蚕丝被则要专挑两只蚕宝宝“同居”的双宫茧,这类蚕茧颜色较黄,外形饱圆,蚕茧内有2只蚕蛹。两只蚕结茧时把丝交叉搅在一起,抽丝容易断线,无法用来做成生丝,而用来做蚕丝被却是上好的材料。但双宫茧在蚕茧内比较少见,一般占所有蚕茧的10%左右。“所以说,物以稀为贵,一床蚕丝被贵就有贵的道理。”黄成富笑着说。

  生活中人们该怎样去选择蚕丝被呢?对此,黄成富给出了答案。“要想在市场上买到真正的蚕丝被,是有技巧的,就如中医给人看病需要经过‘望闻问切’等步骤。问,首先要了解你看中的蚕丝被中被芯的类别信息,是桑蚕丝,或者榨蚕丝,还是人工蚕丝。同时,看包装的介绍说明,一般蚕丝被外包装上都会写上蚕丝类别、蚕丝含量。闻,蚕丝是一种主要由动物蛋白组成的纯天然纤维,在购买蚕丝被时,不要被表面字眼迷惑。仔细闻蚕丝被被芯,真正好品牌的蚕丝被应该有动物特有的气味。询价,现在市场上的蚕丝被都是按被芯填充的蚕丝重量来分蚕丝被量级的,在了解了蚕丝被被芯是桑蚕丝还是榨蚕丝后,你就可以根据量级来评估它的大概成本。”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改良后的蚕茧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黄成富说,从2011到2014年,短短4年时间,公司生产的“天晨锦”牌蚕丝被获得“全国农洽会金奖”,并列入“四川省名优产品目录”,2016年被评为“四川省著名商标”。盐边县也获得“四川省蚕桑产业重点基地县”称号。

  满怀信心憧憬未来

  “桑树全身都是宝,桑叶可养蚕,桑椹可食用,而且叶子、果实、根都有很好的药用价值。”黄成富说,每年3月,正值盐边桑椹俏市,前来收购的车辆络绎不绝的排在公路两旁,热闹不已。黄成富回想起今年桑椹成熟时的场景满是欢喜,“现在,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种有桑树,桑树已然成为了他们的‘摇钱树’。”随着这些年蚕桑产业的不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尝到了甜头。“通过科学对比试验,择选适应本地优质的果叶兼用桑品种进行种植,使其生产的桑椹具有纤维少、果大、味甜芳香、花青素含量高等特点,并富含维生素B、黄酮等,可食率达100%。同时,运用采果养蚕兼用的方法,使其产品绿色天然、不使用任何农药,具有独特的营养品质。我们这里的桑椹年产量可达55000吨,产销率达100%。”黄成富说,正因为这样,“盐边桑椹”也被打造成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说起对未来的规划,黄成富信心满满,“首先稳定现有产业基础,再逐步增加产业面积,在‘十三五’期间,以特色蚕桑、优质蚕茧、桑椹、生丝、蚕丝被以及蚕桑资源和副产物综合开发为桑茧丝绸产业重点,抓好现代蚕桑种养殖基地建设,在全县重点打造6个现代特色蚕桑产业核心示范乡镇,完善全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示范户’‘公司+协会+共育户+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完善蚕桑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与蚕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障蚕桑产业的良性发展、纵深发展、跨越发展。其次,引进行业大企业联合共同发展,做大做强盐边桑茧丝绸产业,建成高标准可循环发展的桑茧丝绸生态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产品精深加,打造桑茧丝绸产业集群,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对蚕桑种养殖业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盐边桑茧丝绸产业竞争力,辐射带动攀西地区及云南西北部片区。除了对盐边本地自身蚕桑产品进行深加工外,还要辐射消化周边十余个市县产区的桑茧产品。打造以盐边为核心的川西南、滇西北优质桑茧丝绸产业集聚区。”黄成富认为,通过蚕桑使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富裕了,这还远远不够,精神文化水平还得提高,才能彰显蚕桑业给大家带来的价值。

 “我还想扩大现有缫丝规模,新增自动缫丝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并在丝厂现有的基础上建设蚕桑丝绸文化展示体验馆,打造攀西经济区丝绸产业精深加工基地。”黄成富憧憬着未来。(刘芩屹)Q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