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门道⑥|禾茂田园:隐秘村落变身示范乡村

2021-06-21 13:16:1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罗会

四川在线记者 薛维睿 雅安观察 黄刚

6月16日上午,从雅安市区出发,转入国道351线行驶,全程30分钟抵达禾茂田园。

一场大雨后,天空初晴,公路旁的禾茂市场人声鼎沸,村民将农田里刚采摘的新鲜蔬果整齐摆放。经过宽敞公路,踏进禾茂田园,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伴着潺潺流水,游客骑着自行车,享受着田园的微风和鸟鸣。

“川西药谷·禾茂田园”位于雅安市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村禾茂组。时间回倒几年,禾茂人很难相信,这样一幅生态自然的新农村画面会出现在这里。

过去,村民进出禾茂,仅依靠一座铁索桥,交通不便,经济难以发展,当地一直有“有女不嫁禾茂坝”的说法。

如今,作为雅安“百公里百万亩乡村振兴果药产业带”的起点,禾茂田园率先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这个“进出全靠破铁桥”的隐秘村庄,如何发展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因地制宜

创建中药材种植销售产业

变化,最初源于国道351线的建成通行。

过去,进出禾茂只能划木船,80年代后才有了一座铁索桥。禾茂人出行有多不便,飞仙关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胥雪锋举了两个例子,地震后灾民展开自救,一砖一瓦都靠村民肩挑背磨背进去;外出务工挣了钱,有的村民买上小汽车,却也只能停在河对岸。

作为“4·20”芦山强烈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之一,国道351线的修建,从源头上为禾茂人的命运带来转机。

2016年10月,国道351线试通行,穿禾茂组而过。曾经闭塞的村落变得四通八达——距芦山县城10分钟,至雅安市区30分钟,到天全县城30分钟,是雅安市到宝兴县的必经之地,距雅康高速仅5分钟路程。

险境变通途,有了显著的区位优势,也为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2018年底,在外打拼的宋志文回到芦山,参加了一场返乡座谈会。会上,一系列项目发展规划、创业优惠政策让他心动,“不管是对家乡振兴,还是个人发展,这都是个机会。”2019年初,芦山县实施“归雁工程”,引进优秀农民工宋志文先生回乡创业。

政策有了,人才来了,禾茂应该发展什么?“为此,县上有关部门开会讨论了许多次。”宋志文说,芦山有三大支柱产业,纺织、中药材和文化旅游,讨论的结果是发展中药材种植销售基地。

“禾茂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宋志文出生在芦山县大川镇,当地一直有中药材种植传统,他从小就很熟悉各类中药。“禾茂”,得名禾苗茂盛。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依山傍水,群山环绕,有适宜中药材生长的自然优势。

2019年3月,禾茂田园乡村振兴示范点启动建设,规划面积1200亩,总投资7500万元,创建一个以中药材种植销售为主打的产业项目。

三治融合

建立全链条康养旅游业

对于禾茂田园的建设,投资方跃跃欲试,禾茂组村民却对此心存疑虑。

“此前,曾有外地老板到当地发展种植业,种过香葱、娃娃菜、人参菜等。”胥雪锋说,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部分村民因此变得保守,不同意流转土地。

这时,政府在乡村治理上也有了“新点子”,实行三治融合的“1+8”基层微治理模式。

在引进“川西药谷·禾茂田园”项目的过程中,根据这套“量身打造”的新模式,当地成立了禾茂组自管委,常态化开展入户服务和帮扶,实现禾茂群众共建、共治和共享。对于土地流转、项目规划和土地整理等问题,多次组织村民代表召开会议,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拓展村民增收方面,实行村民、集体、投资方利益三兼顾。胥雪锋说,具体而言,将资源变资产,盘活村集体和农户闲置土地;把资金变股金,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资650万元量化入股,并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50万元,占股12%;让农民变股东,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就地务工、保底分红等,预计实现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

经过多次商议讨论,村民同意流转土地。以规划为龙头,项目迅速开动起来。宋志文介绍,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设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亩,葡萄采摘园30亩,以及全市唯一的高密度、零排放、零污染、零换水的生态农业内循环种养基地。“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到900万元。”

然而,中药材种植周期长,收益较慢,前期几乎是纯投入,第4、5年才能稳定量产。在此期间,禾茂靠什么增收?

为此,禾苗田园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新建、改造民宿8栋,新增中餐馆、火锅店,可同时容纳300人。同时,开发百草园、三味书屋、竹林咖啡馆、中医养生馆、中药展示体验馆、国标游泳馆、珍稀蝴蝶馆,以及田园小火车、魔幻密室、红色登山步游道等休闲游乐项目。

整合了水利、交通、林业、建设等部门项目,禾茂实施高标准农田近1000亩,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00亩,建立“药学、药研、药旅、药养”全链条的康养旅游业。

蓝图显现

药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

一如当初的构想,十余个业态在禾茂拔地而起。

现代农业园里,遍种着金银花、马蓝、黄栀子、佛手柑、人参果、玫瑰等中药材。中药材科普基地内,种植了天全、芦山、宝兴三县道地中药材,游客可以动手体验药材加工制作,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在零农药果蔬采摘基地,游客还能前往田间地头,采摘纯天然的果蔬带回家。

“国庆节就成熟了,到时候欢迎你们来摘葡萄。”走进葡萄园,农业部经理陈赵文指着面前的葡萄介绍,“园里都是阳光玫瑰葡萄,到时候各地的阳光玫瑰都下市了,我们这里才开始丰收。”

在30亩的葡萄基地里,20多名村民正在修枝、覆膜,多数都是禾茂组村民。陈赵文说,土地流转后,当地人在禾茂田园就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从事果蔬药材种植、鱼菜共生养殖等工作。

2019年以来,禾茂田园解决村民就地就业200余人,季节性临时用工达8000人次,发放民工工资400多万元,接待各地游客90多万人次。村民通过餐饮、茶楼、民宿增收致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余元。项目所在的凤禾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川西药谷·禾茂田园”被评为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如今远近有名的“田园柴火鸡”,是禾茂“打头阵”的餐饮代表。2019年初,原本在雅安一家保险公司上班的李定勇,决定回来开一家农家乐。“我看路通了,环境变好了,还有一些扶持政策,就想回来试试。”

从国道351线,驶入禾茂田园的道路,车子可以直接开到“田园柴火鸡”门口。“我们一家三代都住在这里,地方很宽敞。”走进改造一新的农家小院,院内布置得清新雅致。七八个农村土灶整齐排列,柴火微炖,土鸡香味扑鼻。

“去年小火车、游泳池开起来后,游客明显更多了。”李定勇说,“生意最好的一个月,微信账上大概收款两万六七。”

眼下,李定勇的奶奶和妈妈正在田园务工,其他家人则在农家乐帮忙做饭、接待顾客。

可见地,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

【振兴36计】

“1+8”激发乡村治理新活力

聚焦基层治理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芦山县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抓手,成功探索了“1+8”基层治理模式(即建强一个战斗堡垒,建立一张微治理网络,健全一套微自治机制,建立一套微法治机制,建立一套微德治机制,建立一套微监督机制,建立一套微标准体系,建立一套微服务机制,建立一个微终端平台),破解了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难题,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展现了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农村新貌。

【点评】

落后村落实现“华丽转身”

——芦山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焰

禾茂田园是芦山县乡村振兴建设的缩影。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生态宜居”总要求,该地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三大革命(厕所、污水、垃圾)、环境提升、农旅整合等新机制、新模式,统筹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按照市委对芦山“三个三”发展要求,县委“三个三”发展定位,倾力打造的百公里百万亩果药产业带,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点在全市率先提出并实行“1+8”基层微治理模式,作为试点示范,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各方力量有序有效参与,形成“握指成拳”的强大合力,让村落实现了“华丽转身”,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该模式对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具有积极推动作用,2020年雅安全市全面推广“1+8”基层微治理模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