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新天府 | 381公里输水线要建298座隧洞、103座渡槽,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2-10-10 21:29:1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陈鹏

四川在线记者 邵明亮/文  吴枫/图、视频  杨吉祥/视效包装

站在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龙泉山隧洞进口处,往洞里看一片幽深,汩汩清流通过它穿越连绵高耸的龙泉山。这座历时4年建成的全省最长引水隧洞,让都江堰的来水得以造福旱区155万亩良田、230万群众。

全国最长的单座渡槽——蒋铜渡槽      

摊开四川地形图,查看盆地腹地——川中,是处于沱江以东、涪江以西的一片广袤大地。因处于两大江分水岭上,川中之地如“鱼脊”而留不住水,是我省著名的极度缺水区,人称川中老旱区。

为改变川中老旱区“十年九旱”的困境,多年的争取和艰辛筹划,2015年4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上马建设。

在乐至县良安镇田家坝村,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廖家坝渡槽横穿而过,今年春夏两季,村子里就用上了渡槽里来自都江堰的岷江水      

整个毗河供水一期工程骨干输水渠道总长度为381公里。在这381公里中,明渠仅为162公里,另外需要建设隧洞298座、长165公里。而在298座隧洞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就是控制性节点工程——龙泉山隧洞。

龙泉山隧洞要经过一条断裂带,整个施工段的岩石比较破碎,隧道开凿过程中除了面临瓦斯风险,地下水渗漏、岩爆、结构失稳等问题更是家常便饭。因此,长度仅11.87公里的引水隧洞,直到2019年4月才完成主体施工,历时近4年。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的控制性关键工程龙泉山隧洞进口      

去年7月,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工程效益逐渐显现。特别是今年春灌和夏旱期间,分别向乐至县应急供水1114万立方米和2427万立方米,不仅满足了当地农业、抗旱用水之需,也为当地生活用水增添了一份保障。

目前,毗河供水一期工程主要是往资阳市输水,下一步也将同步向遂宁市输水,相关用水计划正在编制中。待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后,可为成都、资阳、遂宁3市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5万多亩,惠及230万旱区群众。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水管单位——都发中心毗河管理处和灌区地方政府的沟通机制逐步理顺,末端渠系、供水计划的不断完善优化,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发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越来越显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