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王培哲
8月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别名“鸽子树”、以雅安市宝兴县为标本模式产地的中国特有珍稀树种珙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自上世纪初被引入西方,号称“植物界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就成为欧美重要园林绿化树种,广泛种植于宫殿、教堂、公园等重要场所,甚至可以说改写了世界园林树种版图。翻开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历年发布的《四川省绿化乡土树种名录》,珙桐被频频提及,认为其适合绿化的场景丰富,包括荒山、城市、乡村、通道和水系等区域。
那为何在“老家”四川的城市中,却很少看到珙桐的身影?它的“进城”之路还有多远?
绽放的鸽子花。 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供图
“太漂亮了”
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和“主场优势”
“它太漂亮了!”谈到珙桐,四川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孙大江说,珙桐之所以被西方园林界称之为“世界十大观赏植物之一”和“北半球最漂亮的树木”,主要缘自其独特的观赏价值。
在专家们看来,与其他常用绿化树种相比,珙桐“个性明显”且“形态丰富”。
“树冠高扬、青枝绿叶、花朵静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魏家星说,珙桐枝干茂密、花朵美丽,能够满足城市和园林的大多数要求。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黎燕琼也认为,“鸽子树”的花期虽然只有40多天,但是与其他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相比,独特的花型与洁白的颜色,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四川盆地周边发现具有3个或4个苞片的“鸽子花”。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毛叶类型的品种,为景观应用提供了多样化的观赏种植素材。
此外,作为乡土树种,珙桐在四川城市绿化中具有“主场优势”。
省林草种苗站相关负责人解释,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珙桐“偏爱”腐殖质深厚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这种土壤在四川分布广泛;其次,由于是乡土树种,气候适应能力和抗病性较强,病虫害爆发规模较小且易于防治,“所以,不需要大量使用药剂,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生态系统,降低管护成本。”
正是基于以上特点和优势,在不少专家眼中,珙桐具备成为四川城市绿化树种“主力军”的潜力。
“特别是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树种珙桐,是不少地方选择绿化树种时青睐的对象。”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珙桐已在上海、杭州、南京、青岛、郑州、北京等许多城市的公园里安家落户。
珙桐。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供图
有些“挑剔”
迁地保育和后期管理均不容易
“到目前为止,四川并没有在城市大规模使用珙桐作为绿化树种。”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道出了“骨感”的现实。
为何珙桐在四川城市里难得一见?
首先,“鸽子树”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十分“挑剔”。
住房城乡建设厅景观园林处副处长吴秋阳表示,作为珍稀树种,野生珙桐并不能直接移栽、引种。想要“进城”,主要靠迁地保育或驯化试验。
但迁地保育和驯化并不容易。黎燕琼介绍,珙桐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的区域,若要引入低海拔的城市道路两旁,引种驯化的过程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不然它适应不了低海拔的气候”。
由于驯化周期长、成本高,也让珙桐树苗价格牢牢占据绿化树种的“第一梯队”。
“种苗价格是蓝花楹、黄连木等树种的1.5倍左右。”雅安荥经一家种苗商告诉记者,受限于地理条件、价格等因素,目前川内还没有城市批量采购珙桐种苗,零星的订单主要来自内部园林装饰。
其次,从管理角度而言,珙桐要想成为优秀的城市绿化树种,尚有弱点亟需改进。
从各地引种的实践来看,珙桐生长速度极快,每年都需要修枝。但珙桐的枝干含水量较高,民间素有“水梨子”之称,很容易导致修剪后的“伤口”腐烂、枯死,影响树木生长和美观。 此外,作为乔木,珙桐枝叶繁密且果实较多,容易遮蔽低层建筑物的阳光,脱落果实。
“这些都是各地在实际种植中发现的问题。”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站高级工程师隆廷伦说,正是因为珙桐存在的这些弱点,让不少城市在选择绿化树种时绕开了它。
野外大片的珙桐。 雅安市荥经县林业局供图
如何“进城”
需要着力加大品种和市场的培育
“作为四川乡土树种的代表之一,珙桐不能大规模装点城市,实在是可惜。”住房城乡建设厅景观园林处相关负责人感慨,在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成功“出圈”后,不少城市有了引种、推广珙桐的念头。
那么,让珙桐出现在市民身边,还要迈过几个坎?
首先是身份鉴定。
珙桐是距今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1984年,中国政府划定首批濒危物种时,珙桐与金花茶、银杉、桫椤、水杉、人参、望天树、秃杉是入围的8种植物。但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四川范围内野生珙桐的数量已经接近一亿株。
“从总量上看,珙桐已脱离濒危范畴。”隆廷伦认为,可以适当向科研机构和种苗商开放部分野生珙桐种群,为其驯化、繁殖提速。同时,还要凭借丰富的种群资源,做好收集、梳理等工作,强化对野生珙桐品种的全面了解,为更好地人工驯化提供支撑。
其次是品种的培育。
“城市绿化对于树种的选择有严格要求,因此要在广泛开展人工选育的基础上,优中择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驯化过程中,要更多从水、地、肥多个角度介入研究,降低珙桐树枝含水量,减少枝干和果实密度,提高其在城市的适宜性,“这成为珙桐能否大规模‘进城’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
最后是市场的培养。
住房城乡建设厅景观园林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苗木必将向精细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开发以珙桐为代表的乡土树种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各级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也要在宏观上支持珙桐等乡土树种的发展,在生态城市、海绵城市、城市更新等项目的建设上,增加珙桐等乡土树种的使用比例,才能刺激、带动珙桐的研究、应用和推广”。
成都植物园内迁地保育的珙桐今年4月自然开花。 成都植物园供图
局部开始探索
成都植物园、城市环境均实现自然开花
今年4月,成都植物园3株珙桐首次自然开花,标志着珙桐在四川本地的迁地保育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这3株珙桐是2012年从峨眉山迁地保育到成都植物园的,在原生地花芽已分化发育完成,当年开了花,此后的11年间没有再开。成都植物园通过改善珙桐的立地条件、保障“小气候”、改良土壤等工作,使珙桐的生长状况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为了增加种质资源,成都植物园还从位于都江堰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引种了5株珙桐小苗。
今年4月,都江堰市南桥广场旁的绿地上,10株2018年移栽的鸽子花冒出花苞,次第开放。微风轻拂下,白色花朵苞片犹如一只只白鸽在树上飞舞,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
阿坝州马尔康市林业和草原局退休职工李志祥是这些珙桐的驯化者与照顾者之一,他已经参与珙桐研究40余年。
2010年11月,都江堰市采购了95株珙桐,经过嫁接,直径2—10厘米的珙桐被移栽到壹街区同心广场,同时移栽过去的还有李志祥自己搬来的36株珙桐。李志祥每天都会来到这里,观察珙桐的生长状态,他还将开过花的珙桐枝条嫁接过来,促使珙桐提前开花。在李志祥的悉心维护下,一些存活下来的珙桐逐渐适应了都江堰城区的环境。
截至目前,壹街区同心广场的珙桐已连续10年开花。不只是壹街区,2018年2月,10棵珙桐被移栽到南桥广场旁的绿地。如今,青城前后山、龙池江南忆庄园等地,都可见到珙桐花开,花期会一直持续到5月。
隆廷伦认为,都江堰能够将珙桐引入城市绿化的原因之一,是这里的地理特征与盆周地区野生珙桐的天然生长环境比较相似,“这也为下一步大规模驯化和引种珙桐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但在引种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科学性,避免一拥而上、盲目种植,为后续的管理和规划埋下隐患。”
-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