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乡村振兴“密码”!彭山一所“特殊”的学院递出绿色名片

2020-07-30 18:45: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彭焘

四川在线眉山讯(王海英 刘树军 记者 王青山 谭笑非)7月28日,走进彭山区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一个3米多高的大理石上,“彭山乡村振兴学院”8个红字映入眼帘,后面便是带有田园风、清新气的彭山乡村振兴学院。学院不大,但很精致,有教室、有餐厅、有住宿,四周郁郁葱葱,成片的葡萄园区内显得静谧而和谐。

雨后的田园校园,布谷声声,蝉鸣阵阵,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上万亩的有机葡萄紫翠欲滴,成片的水果蕃茄还原“小时候的味道”,上百家家庭农场生意正忙;古堰新桥边,娇美荷花含苞待放,千年古堰静静流淌;学院院坝里正在拓展训练的农技员们正在开展团队建设,歌声嘹亮……这副如诗如画的景象,若放在十年前公义镇马林村这个传统农业村,完全不可想象。一切因深化农村改革而活,因乡村振兴战略而变,因彭山乡村振兴学院而热闹起来。

近年来,彭山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岷江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五治”“六进”为路径,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

解决人才问题 学院应运而生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可人才从何来?这还得先从“地从何来”、“钱从何来”等乡村振兴基本要素的改革探索说起。

近年来,在三农问题上,彭山一直在大胆尝试改革。2014年底彭山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农村改革试验区,先后承担了全国宅基地“三权分置”、农村“两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国家级改革任务10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两地一房”自愿有偿退出等省级改革任务5项。今年初彭山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在第二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目标考核合格项目名单中,是全国十个之一,四川唯一。彭山的多项农村改革经验得到国家级肯定批示3次,被省部级领导肯定表扬15次,经验做法入编全国首批农村改革案例,多次在全国、全省做经验交流。

特别是为解决“地从何来”的问题,彭山区探索形成了“三级土地预推——资质审查前置——平台公开交易——风险应急处理”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全区土地流转率达到70%,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解决“钱从何来”,彭山2015年被列入“全国农村‘两权’抵押融资贷款试点区”,彭山“两权”抵押贷款五大体系充分保障了业主和银行权益,实现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活力。截至目前,彭山累计发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922笔,共计9.24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15户,共计1900万元。

但乡村要振兴,关键还得靠人。长期以来,乡村专业人才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育不够、农业产业技术支撑不强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彭山区:全区培训资源散,培训质效不高;彭山经验好,但推广渠道有限;乡村振兴战略要实施,谁来高效执行和落实?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没有高端技术人才,我们自己引;没有乡村人才,我们自己育!这得搭建一个引人育人平台,为他们量身打造乡村振兴精准课程,那就建立一所乡村振兴学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达成了一致共识。

2019年10月,彭山乡村振兴学院经区委、区政府批准成立,挂牌彭山区委党校,有三个教学基地(党校总院、公义镇马林分院、谢家街道石山分院),总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400余人学习、住宿和就餐,储备有全省党校系统和省内外高校的专家教授、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先进典型、土专家、优秀企业家优质师资300余人。

搭建四个平台 为乡村振兴聚智聚力

教学平台,接地气。如何实现教学实用,学有收获?彭山乡村振兴学院除了在选址上下足功夫,在教学活动上更是用力十足,课堂教学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中国农大、四川农大等高校专家教授讲课,还有本土葡萄“土专家”杨志明、柑橘“土专家”罗明均、刘沈厅、有机农业“土专家”高建刚等。

在授课方式上,采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拓展训练、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课堂教学突出乡村振兴政策解读、五大振兴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理论、农业产业技术、综合素质提升等,现场教学依托周围的臻润农业、果怡农业、果园村、古堰新桥、江口沉银、彭祖山等现场教学精品课堂。

在课程设置上,突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实训实践,开发特色课程9大类,针对14类培训对象制定了精准培训课程。结合彭山深化农村改革经验,具有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两权”抵押、微生物技术转化生物有机肥等10余个本地特色精品课。整合眉山、成都周边精品现场教学店50余个。通过田间课、院坝会、垄间沙龙、基层治理群英汇等,让学员与专家田间面对面授课,手把手示范,学院所在的近100平方公里的眉山岷江现代农业园区,可以为柑橘、葡萄、猕猴桃、柚子、番茄、玉米、火龙果等众多产业提供众多现场教学基地,让广大学员在学中游,在游中学,在游学中还有现场技术实践和采摘体验,让学员在学习与体验中“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参训学员王英来学院培训后,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分享到:“种中国最好葡萄,过城里人向往生活!观音街道果园村这样的静谧村庄居然发出了这样的最强音!吃一口有机蕃茄,感受小时候的味道;吃一串有机葡葡,还你八百长寿;纵使你于喧嚣中迷失了自己,在此也可安放你久违的乡愁!这样的生活,你向往否?这样的学习环境,你期待否?”

研学平台,聚智气。学院不光注重教学培训育人,还特别注重建立研学平台引智。学院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委党校乡村振兴智库、邓稼先干部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邀请中国农大教授和博导任大鹏、省委党校乡村振兴智库专家团队、电子科大专家团队入院指导。引进电子科大湿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专家教授在彭山经开区建立专家大院;引进四川农大、省农科院、重庆柑橘研究所、北京微生物研究方面专家10余人组建了农业新品种繁育、种植专家大院。

“学霸农民”、毕业于电子科大的32岁硕士研究生刘沈厅,曾经是电子科大的讲师,他放弃留洋回来种植柑橘,跨界返乡务农创业,运用所学知识打通从种苗管理到农资采购再到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同时,通过他牵线搭桥,成功引进电子科大与彭山区签订全方位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引进电子科大专家教授对彭山进行农业与工业的智力支持,也让电子科大在彭山找到了一产与二产的试验田。刘沈厅说:“有了彭山乡村振兴学院这个智力平台为三农托底,就算在彭山当农民,也当得很有底气!”

孵化平台,聚财气。“一花独放不是村,百花齐放春满园。”乡村振没振兴,最终要看老百姓的腰包鼓没鼓,村级集体经济富不富。学院通过搭建孵化平台,以一带十,“点石成金”,举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第一书记培训班,教会大家如何建立和运营村级经济实体、如何建设有颜值的美丽乡村;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教会大家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如何提高农业技术、如何通过电商营销、如何抱团发展等。通过农业产业孵化、村级集体经济孵化、农业创新创业孵化,截止目前,先后培育新村民、田园明星、寿乡才俊230余名,带动区内村(社区)孵化集体经济项目10余个。

游学平台,聚人气。彭山区自古以来就有忠孝之邦、长寿之乡的美名,有千年古堰通济堰、有岷江、有现代农业园区等悠久的农耕文化,有彭山第一党支部书记郭祝三故居的红色文化,有张献忠江口沉银、江口汉崖墓等浓厚的历史文化,有八百寿的彭祖祖传承至今的彭祖养生文化,有驼峰航线、观音军用机场等爱国主义文化,这些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成都、重庆、眉山周边的人前往彭山乡村振兴学院游学研学。

比如古堰新桥稻香民宿综合体,当这个传统闲置农房遇上新乡贤、遇上了创意大咖,摇身一变成为了四川省乡情国画院写生基地,此地分为特色民宿、荷塘月色、稻香餐厅、亲子乐园4大板块,发展成为休闲住宿、特色餐饮、游学研学等基地,已成为彭山吸引游客驻足、带动群众致富的农旅、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该地通过三权分置、两权抵押贷款、引进新乡贤业主经营解决“地、钱、人”的经验被中法农业科技园等成功复制。该民宿业主、古堰芯桥公司负责人连江感慨道:“乡村要振兴,没地没钱一切空谈;有地有钱有产业,没人流量更是免谈。”2年来,古堰新桥稻香民宿通过改革实践经验、别致餐饮、优美环境、新颖创意吸引游学研学客人达到5万余人次。

突出两大主题 与同类院校错位发展

聚焦振兴,培育孵化。学院聚焦乡村振兴与产业孵化功能,突出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课程体系,依托学院周边万亩葡萄、柑橘、蜜柚、猕猴桃等特色产业,结合彭山深化农村改革经验,具备红色先锋引领绿色发展、土地流转四步机制、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两权”抵押等特色经验,与周边的成都村政学院、崇州林盘学院等同类院校形成错位发展。在课程设置上,学院的乡村振兴、产业孵化等课程比例达到60%以上,与党校的主体班课程设置中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分别达到课程的70%和20%形成互补。这样全方位、高频次的培训,可以为我们的党员干部、乡村人才在家门口及时充电、全方位赋能。观音街道果园村党总支书记李永伟在学院培训后感慨:“在彭山乡村振兴学院培训,比我们出去培训的质量还要高,还不影响工作,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都能听到这么多高质量的讲座!”

着眼治理,对标提能。彭山立足成都近郊城市特点,把基层治理作为学院的培训重点,依托全市农村小区治理示范点福临小区、城市小区治理示范点泊林郡小区等,具备覆盖村、社区、小区,涵盖德治、法治、智治等内容的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先后组织120余名乡村基层干部开展社区治理、乡风文明、社会管理等培训,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践。

“魏书记用6年时间将一个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后进村治理得路面黑化宽敞、村民集中住进安置小区、小区治理规范有序,值得我们学习!”参观了江口街道泥湾村福临小区的村级党组织班的学员们表示。江口街道泥湾村通过整村集中安置进福临小区,并对小区实行"三治融合"管理,实现了小区管理智慧化、规范化、标美化。

同时,彭山乡村振兴学院作为党校分类建设特色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让党校回到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它成为了党校党性熔炉和党的理论教育阵地的有益补充。彭山乡村振兴学院建院8个多月以来,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承接各类培训班8期(受疫情影响),参训学员1000余人次;接待党政考察团50余场次,区内外乡镇和部门会务30余场次,吸引研学游客2万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师资队伍,完善硬件设施,整合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在‘培养一批现代农民、造就一批专业干部、搭建一个推介平台、打造一个孵化基地、建成一所特色学院、绘就一张绿色名片’6个方面作积极探索,争取让彭山乡村振兴学院作为彭山的一张绿色名片走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彭山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