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选鹏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
记忆中,儿子还是6岁时的模样,如今,已是眼前这个近40岁的中年。当听到儿子喊出一声迟到33年的“妈”,李阿姨再也忍不住热泪盈眶,放声大哭起来。
9月28日,在眉山市公安局和邯郸市公安局的支持下,彭山区公安分局与武安市公安局,在彭山区谢家镇石山村村委会,为李阿姨举行了一场相距1500公里的认亲仪式,母子两人相拥痛哭,在场人员无不感动抹泪。
6岁儿子放学失踪 母亲寻亲33年
1988年5月13日,彭山区谢家镇,6岁的文某在放学途中失踪。
“娃娃每天中午放学都要回来,那天别的孩子下午都去上学了,但我的娃娃一直没有踪迹。”李阿姨回想起当年,历历在目。当时,她放下田里的农活便开始去找寻,去邻居家、去街上、去学校,一天过去了,没有任何信息,两天过去了也没有任何线索。亲戚帮忙奔赴彭山四处寻找,但仍然毫无头绪。作为一名单亲母亲,李阿姨感觉天都塌了。
自儿子失踪以后,李阿姨心口常常揪着疼。一到放学,就倚门张望,盼望着孩子蹦着跳着背着书包进屋;到饭点,会在餐桌上多放一副碗筷,等着孩子突然出现。可是,一年、两年、三年……始终没有孩子的消息。
“儿子很小的时候,他爸爸就因病去世了……如果没有在有生之年找到他,那将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李阿姨边抹泪,边讲述寻子的艰辛。
1500公里往返奔波 异城辗转找寻结果
2021年,公安部组织开展破积案、查找失踪被拐人员的“团圆”行动,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区分局依托全国公安机关大数据平台,完善失踪被拐儿童信息、广泛采集疑似被拐人员信息、及时组织技术比对核查。
2021年5月,彭山公安获取到河北省武安市张某的DNA信息,与眉山彭山区李某疑似有亲缘关系的信息后,立即安排民警一组多次前往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开展调查工作,一组对当年失踪的文某亲属进行逐一走访调查。
“文某失踪前,他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母亲已经搬离老屋。为了能找到他的家人,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彭山公安民警张璐表示。期间,民警在谢家街道和彭山城区多地走访、调查询问,最终获悉了李某居住地址,找到了文某母亲李阿姨及伯父。
33年来,这个家庭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家人早已分散居住,有关文某儿时的物品早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老屋残骸。
民警先后找到李阿姨及伯父后,为了让信息更加精准化,再次采集了他们的信息入库比对。而来到河北武安市的彭山公安民警,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找到了已经成家立业的张某。
33年后再听家乡话 DNA证实血缘关系
在武安市,当民警出现在已经养育了三个子女的张某面前时,一开口的四川话,唤醒了张某沉睡多年的记忆。
张某表示,对于自己的身世,记忆中仅有“彭山”字眼,从小是爷爷奶奶带着,与爷爷奶奶感情颇深,自己家门口有一条河。
根据张某零碎记忆的描述,民警也有了初步的结论:张某能听懂四川话,记忆中有彭山,而所说家门口的那条河应该是李阿姨老屋门前的河。
功夫不负有心人,成功就在眼前。但是没有铁定证据也不敢下结论,民警立马对张某开展了信息采集,并再次与李阿姨和直系亲属的信息进行比对。
通过再一次的技术比对鉴定,张某的DNA数据信息显示与李阿姨有亲缘关系,也就是说,张某是33年前,在彭山失踪的文某。
生恩养恩都是恩 认亲仪式感人至极
据文某介绍,一直以来,他对自己的身世只有模糊的记忆,关于家乡的印象少之又少,加之养父母一直视自己为己出,以至于多年以来虽有寻亲的想法但未付出行动。直到彭山公安的来访,让他知道,原来生母一直未曾放弃。
跨越千里的生养之恩,如何能做到平衡,是困在张某心里的一块石头。经过两地警方不懈努力,最终在彭山为文某举行了“团圆”认亲仪式。
“是妈对不起你,是妈把你弄丢了,你让我可好找啊,我的儿啊,谢谢你终于回来了……”认亲现场,李阿姨几近扑倒在儿子跟前。早已哭成泪人的母子,相互表达着积蓄了30多年的思念和牵挂。
“对不起,妈,我回来了……”文某擦干母亲眼角的泪水,抚摸着母亲的发梢。
认亲结束后,文某再次回到离开33年的老屋,这里曾经记录着文某6年的岁月,一切是那么熟悉,一切又是那么陌生。一大家人围着文某询问近况,周边的市民激动地为这次团聚鼓掌,儿时的玩伴不时地向其讲述幼时的趣事,都在努力的尝试弥补这33年之间缺失的亲情、友情、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