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张蒙
12月18日,丹棱县齐乐镇红石村的4800亩晚熟柑橘果园中,工人忙着采摘爱媛橙。与此同时,丹棱县融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义忙着配合出口公司报关等工作。
“在新加坡,这些果子是论个卖,人民币38元1个!”苏义说,他要在20亩果园里精选出3万多斤优质爱媛橙销往新加坡,“不仅倒逼自己提升种植和管理技术,每年还能增加30余万元的收入。”
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明确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眉山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展开积极探索,现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园区3个,建成全国最大的晚熟柑橘产业集群,通过工业带动就业增收,眉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列。
从农业产品到工业产品,再到大众消费品,眉山正不断探索构建城乡一体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并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广泛融合、一体发展。
丹橙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红石村。罗俊涵 摄
产业融合 增强城乡经济联系
苏义所负责的果园位于丹棱县的丹橙现代农业园区,这里见证了丹棱桔橙的起步和兴旺。
“以我们这4800亩果园为起点,已经发展起果园10万亩,辐射带动周边14个村(社区),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红石村党总支书记倪川介绍,果园密布的村子里,水网、电网、路网、渠网、物联网早已连通,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果园已成一道风景线。
2020年,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在园区成立,这里还建起无病害种苗繁育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和中国晚熟柑橘商贸物流中心等,并成为2022年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依托特色产业优势,丹棱还做了更多尝试。延伸桔橙产业附加值,丹棱建立桔橙商品化处理、桔橙精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基地,晚熟柑橘产地初加工率超过90%;推行“大园区+小业主”模式,丹棱构建“农户+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从业果农超过8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85%以上,每户每年桔橙产业收入平均达10万元。
小小桔橙长成致富“金果果”,这样的产业故事在眉山并不鲜见。在东坡区,占据全国泡菜总市场份额三分之一的东坡泡菜,串联起了当地青菜种植农户与企业,延伸出一条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在青神县,一根笋被农户呵护成竹,再在企业加工成为一张张竹纸、一个个竹编,产业链条环环相扣……
“整体来看,眉山乡村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在于‘接二连三’。”眉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中入驻工业园区,另一方面在乡村重点布局第三产业,抓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同时,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位于红石村的四川省晚熟柑橘专家大院。罗俊涵 摄
障碍破除 让要素流动起来
12月16日,位于青神县青竹街道新光村稻香里的“守望日落稻香民宿”一房难求。“听说这里打造得很漂亮,就趁着周末时间来看看,确实新光村处处都是风景。”来自眉山市区的游客李女士发出感叹。
一年前,这个与县城距离仅1公里的村子,还是一个游客稀少的传统乡村。乘着城乡融合发展之势,新光村打通了乡村与城区之间的壁垒,焕发出活力。
“我们餐厅是盘活村上的三处宅基地和村集体用房建成的。”新光村的“网红”餐厅负责人介绍,餐厅员工也是当地村民。
此外,新光村引进资本打造、村民参与运营的几家颇具特色的民宿、竹艺工坊也陆续营业,共同推进乡村发展。
“在整个规划布局的时候,我们就把乡村未来发展和产业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思考。”青神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村落原有的生态风光和交通优势吸引社会资本投资,进而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是眉山从新光村发展中收获的经验。
近年来,眉山围绕“人、地、钱”深化改革,引导各类要素向农村汇聚,促进人才回引、激活乡村资源、强化资金投入,有效激活沉睡的资产资源,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各类城乡融合发展新场景不断涌现。
“现在影响城乡融合的堵点还有不少,‘畅通中间’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关键还是要靠深化改革。”眉山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市场导向、改革赋能,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建设,健全返乡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从而破除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障碍。
此外,眉山市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眉山正提速推进市域铁路S5线、四川大学眉山校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主城能级,同时,加快城镇产业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主城牵引、县城带动的模式,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