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首批“村淘”店运行一月“下乡”商品比“进城”农产品多

2015-11-02 06:54:3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记者:邹俊川

通过守时监控,安县谷雨农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基地的情况一目了然。

□本报记者 邹俊川 文/图

10月22日,在绵阳市安县塔水镇峨眉村康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包装黄秋葵。“黄秋葵产自非洲,畅销欧洲国家,但国内种植和销售还比较少。”峨眉村“村淘”店主田军说,这些产品大部分在网上销售,“一年销售额上百万元。”

电商正在为特色农产品开辟新的出路。9月底,绵阳首批“村淘”店在安县、北川开业。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村淘”运行一个月来,下乡的家用电器、农资等商品多了,但农产品“进城”仍较少。原因何在?

人才技术最缺乏

10月20日下午,在安县黄土镇菩提村,“村淘”店主杨春榴正在将油菜籽打包。“今天接了11单,要马上打包送到镇上的快递服务站。”

今年6月,阿里巴巴农村电商落户安县,杨春榴主动申请成为“村淘”店主,帮助当地群众网上购物并销售农产品。但销售方面也难有起色。

杨春榴也琢磨过原因:淘宝店网页的图片和文字处理都太简单,难以吸引客源。但她和丈夫都只懂最基础的网络知识,对包装农产品、客服、网页装修等还是外行。“我们出不起请设计公司装修网页的费用呀。”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杨春榴面临的困境,在安县47个“村淘”店中较为普遍。安县电商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政府应该以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为‘村淘’店统一包装服务,同时加强对店主电子商务知识的系统培训。”

“最后一公里”待打通

塔水镇最有名的农产品是葡萄。当地是有名的葡萄种植带,种植面积达万亩。可通过电商销售的葡萄几乎没有。当地村民解释说,葡萄保鲜期短且不易运输——这也是大部分生鲜农产品难以“上网”的原因。

不过,北川县大水村“村淘”站负责人唐祖贵,为这“最后一公里”找到一条捷径:同城配送。他采取“基地+社区”模式,吸引同城社区客户在微信上下单,他定期自己配送,这样客户相对集中,降低了物流成本。“现在,我们已经有400多活跃客户。”

而北川药博园的模式,则为更远距离的农产品配送提供了思路:药农把中药材拉到药博园,通过药博园进行专业化的包装加工后上网销售、发往全国各地,不仅为药农节约物流费,还能保证药材质量。

安县也在县城建设6.9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为电商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

特色品牌需培育

在安县谷雨农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基地负责人周代平扫了一下大米袋上的二维码,手机上立刻弹出一个视频网页,通过田间的一排摄像头,就能清楚看到农场的实时画面。同样的画面,在办公室的大屏幕上也能看见。

“利用视频监控,能够杜绝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周代平说,实时画面也传送到了农业部,“前段时间村里突然停电,没一会儿农业部的询问电话就打过来了。”

凭借过硬的质量管控,合作社的大米卖到20多元一公斤,在网上仍然供不应求。这也带给“村淘”店主们更多的思考。“做农村电商,就要卖不一样的东西。”田军说。

农业众筹模式,也为特色农产品“进城”开辟了一条新路。今年8月,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党支部书记肖琳通过微信公众号“黑土麦田”众筹预售北川原生态高山土蜂蜜,短短三天时间,5万元的蜂蜜就预售一空。“前期的网络推广为北川高山蜂蜜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得到了网友的信任。”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