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20年 年近半百回乡创业 他种的羊肚菌"出国"了

2019-04-02 06:56:0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叶兴和在地里查看羊肚菌情况

村民们在羊肚菌基地采摘羊肚菌

“少小离家老大还”,叶兴和没想到,自己会离开老家一打工就是20年,直到年近半百才回到老家山村,重新开始人生的“下半场”。

2019年3月29日,四川绵阳安州区兴仁乡一个羊肚菌基地内,54岁的叶兴和与36岁的李向尧指导着村民采摘羊肚菌,并剪出两厘米长的菌把。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这些羊肚菌烘干之后,还会“出国”销往欧洲。

叶兴和是四川绵阳安州区人,只有小学文化的他,此前在外打工了20年。李向尧是四川内江人,毕业于重庆大学,曾在外企工作十余年。相距200公里的他们,在2013年因为羊肚菌相识了。

两人发挥各自的优势“强强合作”——从2013年种植十余亩羊肚菌开始,到现在一共种植了近200亩,甚至成立了羊肚菌农场,种植户达到上百户,不仅留住了村里的年轻人,还给村民增了收。他们的羊肚菌还开始走出国门,销量达到10多吨,出口额上百万。

1990年外出打工,2013年回乡创业,2019年,叶兴和的“重返乡村”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年轻人都想到外面去闯一闯,走出大山,跟我们那时候一样,其实可以理解,不过现在家乡的条件跟我们那时候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些事,留住村里的年轻人。”

——叶兴和

这是一群“重返乡村”的普通农民工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观察“乡村巨变”的新窗口。

他们,有的正在归来,有的已经归来,还有的甚至在谋划更大的乡村愿景……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改善了农村发展与生活环境,创造出了更多的机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人才,同时也需要更多有梦想、有经验、有能力的人返乡、留下来,共同携手将家乡建设好,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良性的循环状态已然开启,一幅关于乡村的“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回乡创业

2013年,李向尧到成都金堂一个种植羊肚菌的基地学习考察,叶兴和也是前往考察人员之一,在这一次考察中,两人认识了。第一次见面后,两人越聊越投机,都有了合作的想法。

打工20年

年近半百回到家乡

想留住村里的年轻人

叶兴和,生于1965年,绵阳市安州区桑枣镇骑牛村人。骑牛村位于海拔900-1000米的高山上,是一个区级贫困村,直到近几年才脱贫。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叶兴和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回家跟着父母务农,分担家庭重担。

1990年,25岁的叶兴和第一次离开老家,跟随同乡前往遂宁打工。这次打工,让叶兴和增长了见识,虽然长期做着建筑行业,但爱学习和琢磨的他,还研究过无线电、干过印刷等工作。他没想到,这一打工就是20年。

2006年,叶兴和在绵阳城区买了一套房屋,但他不太喜欢城市的生活,还是经常住在老家。

直到2010年,人到中年的叶兴和再次回到老家后,他不愿再离开了。除了自己年纪有些大了,要在家照顾七旬老母亲和11岁的小女儿外,他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走光了,只留下了老人在家带孩子。

“年轻人都想到外面去闯一闯,走出大山,跟我们那时候一样,其实可以理解,不过现在家乡的条件跟我们那时候发生了太大的变化,我就想能不能自己做一些事,留住村里的年轻人。”叶兴和说。

叶兴和戴着一副眼镜、一顶鸭舌帽,站在田间的大棚旁,很难分清楚他是老板还是采摘羊肚菌的打工者。叶兴和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打工20年,他也有了一些积蓄,但自己确实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充分利用村里的土地。

“后来有人到我们山里来收野生羊肚菌,我当时就想,既然我们这里有野生羊肚菌生长,说明这个地方适合羊肚菌生长,于是我就决定种植羊肚菌。不过我确实没有技术,刚开始种植了十几亩,但收成也不是太好。”叶兴和说。

“强强联手”

与大学生一起考察合作

在家乡种植羊肚菌

李向尧,1983年出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后来进入沿海一家外企。2007年底,李向尧所在公司在绵阳开了分公司,他就申请回绵阳。身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他也一直关注着农业的发展。2012年,李向尧从外企辞职,回到老家内江,开始种植羊肚菌,但是,因为气候、土壤等原因,效果也没有达到他的要求。

2013年,李向尧到成都金堂一个种植羊肚菌的基地学习考察,叶兴和也是前往考察人员之一,在这一次考察中,两人认识了。

“叶叔虽然读书少,但他很朴实,很想做点事,想留住村里的年轻人,也给老人们分担一些农务。当时我们在一起聊的时候,他就说为啥他们当地野生羊肚菌长得好,但他自己在田间种的羊肚菌又达不到别人的标准,这让他很疑惑。不过,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李向尧说。

第一次见面后,两人越聊越投机,都有了合作的想法。于是,他们又四处考察,在内江、绵阳、南充等地流转土地进行试种,并不断通过网络、考察等学习种植技术,最后,他们将基地选择在了安州区。

叶兴和刚开始种植羊肚菌时,就成立了兴和农场,两人合作后,一人出资30万元注入兴和农场,叶兴和主要负责种植和管理,而李向尧则根据自己的特长,负责销售和技术。

“叶叔是当地人,熟悉当地的各种气候环境和村民,我懂得销售,也学习了很多种植技术,所以我们选择了合作。”李向尧说。

喜见成效

在桑枣镇,有30多户种植户,多的种植十多亩,少的种植几亩。而且,现在农场有来自四川各地、贵州、湖南等地的合作种植户百余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去年,成功出口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10多吨。

循环种植

采完羊肚菌就种水稻

还为村民增收致富

刚开始,叶兴和选择了自己老家桑枣镇种植羊肚菌,流转了20多亩土地。2014年,当羊肚菌采摘时,亩产达到300斤,这已算是丰收了。

“这几年,我们不断在增加种植基地,在桑枣一共有近100亩土地,又在距离桑植十几分钟车程的兴仁乡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羊肚菌。”叶兴和说,在种植过程中,他们会聘请当地村民来帮工,负责种植、采摘、剪菌把等工作,每人每个月至少有1000多元的收入。

这还不是叶兴和完全想要的,通过和李向尧的合作,他也在不停学习技术,而且还加入各种菌类繁育、培植组织、协会,与业内人士一起探讨、交流繁育、培植经验。渐渐地,叶兴和与李向尧由菌类种植的外行变成了行家里手。

由于羊肚菌的周期只有4个月左右,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和降低成本,叶兴和还探索出了羊肚菌与水稻循环种植,因此,在羊肚菌采摘后,他们的大棚会立即取掉,然后种植水稻,或者是药材。

67岁的刘欣慧在这里务工一年多了,主要工作就是摘羊肚菌、搭遮阳棚,然后种植水稻时,又播种水稻等,“一年可以挣上万,还能在家里带带孙子。”

销往国外

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还向欧洲出口10多吨

“虽然每年有几十名村民在我们这里帮工,但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纪的,大部门年轻人还是要外出打工。”叶兴和一边采摘羊肚菌,一边告诉记者,2016年,他和李向尧决定,在自己农场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亲自种植羊肚菌,他们负责收购。

桑枣镇的刘斌是种植户之一,他从18岁开始外出打工也有10年时间了,2017年春节回到老家后,决定加入叶兴和的农场种植羊肚菌。

“我种了10多亩,每亩地的利润有一万多元,而且如果别人收购时给的价格高,我们也可以直接卖给外面,叶叔他们不会说什么,仍然会教技术。”刘斌说。

叶兴和介绍,在桑枣镇,有30多户种植户,每户都有年轻人在家里,多的种植十多亩,少的种植几亩。而且,现在农场有来自四川各地、贵州、湖南等地的合作种植户百余户,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现在,叶兴和大部分时间和妻子、老母亲住在租住的桑枣镇,妻子在照顾老母亲的同时,也在附近流转了7亩土地,自己种植羊肚菌。

“大一点的羊肚菌刚采完,小一点的又长了出来,差不多要一直采收到4月中旬。”叶兴和说,欧洲人爱吃羊肚菌,李向尧就利用自己的销售优势,去年成功出口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10多吨,出口额达150余万,现在也正在为今年更多的出口做准备。

山村里的羊肚菌,为何还能卖出国?对此,李向尧说,这与自己以前的职业经历分不开。因为自己懂销售,以前也接触过各种销售公司,当他和叶兴和合作种植羊肚菌后,最先主要是内销,与成都、广东的销售公司合作,而这些公司也在做外贸,当他们的产量以及质量提升后,在外贸公司的建议下,他们开始对采摘的羊肚菌按照国外的要求进行制作,最后成功销往国外。

54岁的叶兴和,36岁的李向尧,一“老”一“小”,两个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最终又重返乡村,他们的“羊肚菌故事”还在继续。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汤小均 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