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汽车产业欲“换道超车”

2019-04-23 07:09:03来源:四川日报编辑:顾强

  4月14日,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的发动机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正在调试发动机。

  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2025年要实现2000亿元产值

  进入2019年,绵阳连续登上汽车媒体首页,关键词均为“新能源与智能汽车”——

  3月27日,威马自动驾驶技术中心项目落户绵阳;

  一天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王子发动机高功率版量产仪式在绵阳举行;

  此前的1月18日,四川野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野马汽车”)与山东比德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实施了战略重组,将聚焦混动新能源乘用车以及长续航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

  ……至此,绵阳完成了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全新布局。

  经过3年多推进,目前绵阳已落地推进的14个汽车产业项目,总投资接近500亿元,其中90%属于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

  随着上述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实现绵阳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预计2025年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约为2018年产值的10倍。

  □本报记者 祖明远 文/图

  战略“微调”汽车产业重心悄然“挪移”

  绵阳拥有比较完备的汽车产业链条,目前仅规模以上的汽车企业就达80家,涵盖整车、零部件等环节。

  在传统汽车产业上,绵阳虽是“四川第二城”,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转型,绵阳“换挡”较早——从2015年起陆续启动规划布局、项目招引工作。

  2015年出台的《绵阳市工业重点产业及布局方案》中,将汽车产业明确为全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将当时总产值仅140多亿元的汽车产业列为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

  2015年12月,依托安州区工业园、绵阳高新区等园区,成立四川绵阳汽车产业园,作为绵阳汽车产业的“主阵地”。

  2017年,汽车产业出现了战略“微调”——由“乘智新专”的发展顺序,即由乘用车、智能汽车、新能源、专用车,调整为“新乘智专”,绵阳将新能源汽车放在了乘用车的前面,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而当年绵阳汽车产业仍处在乘用车占优的格局中,全市只有寥寥几个新能源汽车项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战略调整,旨在顺应产业发展趋势,抢在新能源汽车“井喷”前完成产业布局。

  主动出击大项目带动产业链集聚

  根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为绵阳市汽车产业发展做的相关规划,绵阳组织专人围绕相关汽车产业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判,提前“量身”进行招商引资。2017年11月,东旭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式签约,将投资30亿元建设年产1万辆新能源客车、3万辆新能源物流专用车基地。

  然而,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方面,绵阳还缺百亿级别的整车“龙头”项目。

  当时,各地对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项目的争夺已日趋激烈。2017年,当得知威马汽车将启动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产业项目时,绵阳立即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项目专班,三次上门拜访威马汽车高层。在第三次对接时,绵阳梳理出6项要点,包括中国科技城的技术和人才资源,绵阳在空气动力方面的技术和设备可用于汽车风阻设计等,以及绵阳对该项目的决心打动了对方。

  中南高科·绵阳安州擎动未来产业园项目也随之而来,将投资30亿元,招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商落户,为威马汽车等企业实现配套。

  同一个月,总投资166亿元的配套项目——新敏雅年产150亿瓦时固态共享锂电池项目签约落户三台县。至此,绵阳形成了涵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大关键部件的配套能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形成。

  新旧动能转换传统产业加速“触电”新能源

  在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项目落户的同时,绵阳已有的传统汽车产能也在“换挡”升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野马汽车,实现重组后,将加速从传统乘用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化,专注于混动新能源乘用车以及长续航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目前四川基地新能源汽车产能约为3万辆,未来将新建1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基地,到2025年成都与绵阳基地将形成25万辆的总产能。

  同样处在转型中的,还有华晨汽车南方基地,从绵阳高新区向安州区搬迁后,也将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线。预计到2020年,从绵阳高新区到安州区的辽宁大道沿线,将形成一条拥有威马、华晨、野马等多家整车企业,以及数十家相关配套产业的完整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链。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也难免带来“阵痛”。2018年,绵阳汽车产业产值和整车产量均有较大幅度下滑。据绵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原因在于野马汽车进行战略重组、华晨南方基地搬迁改造等因素。

  预计2020年后,绵阳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能将逐渐进入高速成长期。随着威马汽车年产30万辆等项目陆续投产,到2025年,绵阳汽车产业产值可达2000亿元,将成为全省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智能汽车生产基地。

  主编走笔

  产业高速发展关键在于喜“新”不厌“旧”

  □罗敏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这既体现出绵阳在该领域谋划、布局较早,决心坚决、行动果断,也离不开绵阳在传统汽车产业方面的积累。

  正如绵阳市主要领导在2017年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所说,新兴产业不是石头里蹦出来的,很多是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而来,新能源汽车就是从传统汽车改造而来,高端金属材料也是从传统钢铁材料发展而来。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才有了新产品。

  绵阳发展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采取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招引相关产业项目落户,形成上下游配套集聚、集中、集约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已有的华晨南方基地、野马汽车的升级转型,逐步增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能。可以看出,作为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传统产业汽车的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关键是要处理好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之间的关系。只有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并重,才能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和转换。

  与此相类似,翻开近5年来绵阳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无一例外,都是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上“做文章”,也收到不错的发展成效。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长虹、九洲等为“存量”,为培养、吸引新兴业态创造了条件。京东方绵阳项目、惠科显示项目等超百亿元的新兴项目选择绵阳,其中很关键的一条是看重绵阳在相关产业领域内的积累。在产业发展方面,时刻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助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强强联手”,无疑是产业做大做强的“王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