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生态齐头并进 内江页岩气日产量达370万方

2017-12-19 07:06:27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刘波

这个冬天,一群身穿红色工作服、头戴安全帽的人,走进了内江威远县新场镇二峨村9组,他们生活在这里,他们是中石油页岩气威202H13平台的钻井工人,12月8日,记者来到现场时,加紧施工的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干着。

说起页岩气,他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这也并不是内江的第一个页岩气开采平台。自2014年,中石油、中石化进驻威远实施大规模页岩气勘探开发以来,这种新兴清洁能源已在内江建设26个平台,累计投资74.5亿元,日产气量370万方,2016年实现税收1.51亿元,今年可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可谓是“渐入佳境”。同时,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增加就业、满足地方发展用气。

/环保/

生态与经济并重

记者看到,在清洁能源页岩气的开发现场,整个作业流程干净整洁,作业区内也没有岩石尘土的散落物。

往钻井旁边望去,一个连接着钻井塔的长方形的搭建棚映入眼帘,从钻井塔边的楼梯往下看,热气不断冒出,机器的运作声不断响起,黑色岩屑从搭建棚后的传送带中缓缓流出,一个黄色的小型挖掘机接住岩屑,运往废弃物处理工厂。

“这是专门收集岩屑的钢柜,从地下抽取的岩屑直接流入钢柜中,然后再转运到当地企业进行二次提炼利用,最后再交由有资质的危险废弃物处理公司做无害化处理。”陈世强告诉记者,此外,在平台附近专门修建的蓄水池也做了专业防渗漏处理,建设有钻井液处理区,让钻井和压裂用液体得以循环利用。

此外,在施工作业时,还强化了对钻井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大油机泥浆、压裂返排液回收利用,确保零污染、零排放,做到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生态环保。

/现场/

24小时不间断钻探

在距离平台差不多30米的地方,一阵由钻探设备发出的沉闷的轰鸣声传入记者耳中,听着声音,踩着一条由石子铺设而成的路,不一会儿,钻井塔出现在记者眼前。

“平台于今年8月进场施工,11月26日建成运转,预计明年8月开始投产。”202H13平台指导员陈世强站在平台生活区,眺望着不远处正在运转的两座钻井塔向记者介绍。

在202H13平台临时占用的45亩地上,大大小小的设备几乎将其全部占领,工人就在各个设备中穿梭,完成自己的工作。

唯独在钻井平台的电子司钻控制室内,一名身穿红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司钻人员坐在操作台前,精神高度集中的盯着电子显示器上,然后根据显示的数据进行调整,丝毫不为外事所影响。

“司钻的位置十分重要,且操作性强,若出现问题带来的影响较大,因此每一位司钻工作都十分认真负责。”陈世强说。

“我们这个24小时不间断的钻探,目前,钻头已经探到地下2000米左右的深度。”该平台钻井技术负责人卿陈告诉记者,在这个平台上,每口钻井工程钻探垂直深度约3500米,横向距离约1200米,“根据岩层的情况,我们每天钻探一两百米左右”。

/枢纽站/

承担集输与净化任务

在离202H13平台作业区7.5公里远的铺子湾镇岐山村3组,修建有威202井区中心站,红、黄、绿、银各色管道弯曲密布站内,身穿红色制服的工作人员在视频监控中心密切关注着站内各项设备运行的数据。

威202井区中心站是国家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威202井区)页岩气集中处理的枢纽站,主要担负着井区内川庆钻探、长城钻探的页岩气所有平台的天然气集输与净化任务。从地下抽取的页岩气将在中心站分离计量,再经过脱水工艺和净化后,处理合格的产品分三路输送:第一路通过威铺线输往铺子湾阀室,进入泸威线;第二路通过威护线输往护保阀室,进入南干线;第三路通过威两线输往两河口配气站,供威远、资中片区用户使用。

“这个站于2015年完成首套装置建设投产,2016年4月完成复线工程建设并投产,由蜀南气矿乐山采气作业区管辖,设计日集输处理天然气360万立方米,是蜀南气矿目前最大的天然气集输处理场站。”该中心站负责人介绍说,由于采取了很多自动化控制技术,大多数时间工作人员只需在视频监控中心查看设备运行数据,再定时专人实地巡查即可。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昔兴琪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