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淡定受灾群众"的故事:渐冻症患者丈夫的十年坚守
http://www.scol.com.cn  (2019-06-21 10:33:32)  来源:成都商报  

编辑:田珊  

秦培祥与杨天会沟通

6月17日22时55分,宜宾市珙县城郊祥龙社区,居民秦培祥家的卧室里还亮着灯,秦妻杨天会直挺挺地躺在床上,通过眼控仪在电脑上打字,和病友们交流。偎在妻子身边的秦培祥突然感到摇晃,妻子眼神惊恐。“糟了,地震了!”秦培祥惊叫一声,本能地扑到妻子身上,紧紧按住妻子的双手:“不要怕,有我在!”

很快,大地停止了摇动,楼下却已人声鼎沸,所有街坊邻居都跑到了楼下开阔地带。只有秦培祥和杨天会,不为地震所动,显得相当“淡定”。原来,杨天会是一名“渐冻症”患者。地震来了,秦培祥完全可以独自逃命,但是他本能选择留下。谁也不知道,地震来临那十几秒钟的不离不弃背后,是一名渐冻症患者丈夫的十年坚守。

地震时刻

“她动不了,我岂能逃”?

秦培祥的家,在县城巡场通向矿区的一条老公路边。秦培祥夫妻原本生活在二楼,为了防止余震,在亲属和社区干部的劝说下搬到楼下,把家安在一辆破旧的小面包车上。

县城巡场不大,6.0级地震时不慌乱不逃命,“最淡定受灾群众”的故事,很快在微信和媒体中反复传播。“说不怕是假的,但是妻子在身边,她动不了、逃不走,我是丈夫,岂有独自逃命的道理?珙县刚发生比较明显的地震那阵,我们夫妻讨论过逃生的问题。妻子让我不要管她,地震来了独自逃命。但我告诉过妻子,再大的地震我都不会逃,我会守着她、保护她。”

患病十年

丈夫不离不弃

53岁的秦培祥是巡场镇垇田村人,46岁的杨天会是天池村人,基本学历是高中,杨天会后来自修了大学专科文凭。20多年前,两人在当地“农中”代课,相识相恋。1997年结婚后,杨天会一心读书,秦培祥拉人力三轮车谋生,直到三年后才生了女儿。

2009年,36岁的杨天会跟朋友们爬山,右腿突然不听使唤,一头栽倒在地。“刚开始怀疑是妇科疾病,查来查去都不是。”杨天会的三妹杨天兰说,从巡场到宜宾,再到成都,半年时间跑了很多医院,病情也越来越严重。不听使唤的部位,慢慢扩大到双腿等处。2010年初,杨天会最终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这10年,秦培祥一直不离不弃地照顾妻子。

刚开始,杨天会还能扶着墙勉强行走。2013年后,杨天会只能躺在床上。“我们结婚的时候就扯了个证,没办酒,更别说什么婚礼上的海誓山盟。”秦培祥说,妻子彻底瘫了后,病情日渐俱重,他就没法再打短工挣钱。好在当地政府和社区非常关心,为夫妻俩解决了低保,女儿户口在农村也被纳入建卡贫困户,基本生活得以保障。

沟通难题

靠传统加科技

在秦培祥夫妻的卧室,正对着床的墙贴着三张巨大的纸片,都用毛笔写着大字,有一张是呼吸机参数,有一张写着起床、洗脸等40多个词语,中间一张竖着的纸条更奇怪,写着三个大字:“提裤子!”

“妻子不能说话,但是她眼睛看得到,我就指墙上的词,她咬牙,就是否认;她眨眼,就是她想要的。”秦培祥最开始,就靠着像教幼儿识字一样,和妻子沟通。

后来,秦培祥发现墙上的汉字毕竟有限,但是一个人的想法、需求,远远不止这些。秦培祥摸索出新招:在一块纸板上,前两排写汉语拼音声母,后两排写韵母,让妻子把想法“拼”出来。

两年前,秦培祥通过向“渐冻人”公益组织申请,为妻子争取到了“冰桶挑战”后申领的眼控仪。“可以通过眼光的操作,她在电脑上输出文字,从而实现了‘渐冻人’和家属、亲友及病友的沟通,微信、QQ她都能聊。”

随着妻子病情加重,秦培祥已经很久没有挣钱了,靠着低保金和社会救助生活。秦培祥70岁的老邻居何均秀婆婆告诉记者,秦培祥这些年太不容易了,恐怕天底下很难找到像他这样对老婆有耐心的人,很不简单。作为娘家人,杨天兰说亲戚朋友都对这个姐夫很满意,“要不是他,姐姐可能早不在世了。”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