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钒钛阳光相得益彰

2018-07-23 09:00:06来源:攀枝花日报编辑:邓强

□本报记者徐杨

7月中旬,两件“国字号”重大事件与攀枝花息息相关:一是在成都举行的2018中国(四川)先进材料产业推进会上,我市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与陕西宝鸡力兴钛业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投资15亿元、年产2万吨海绵钛及1万吨钛材项目未来将落户攀枝花;二是2018全国第三套水果邮票“杧果”邮票在攀枝花首发,这标志着蕴含“阳光味道”的攀枝花芒果品牌和攀枝花城市形象美誉度得到再次提升。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战略部署,大力推进中国钒钛之都、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四川南向开放门户“四个加快建设”,不断深化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四区驱动”,近年来,攀枝花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地下的钒钛和天上的阳光,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做好“钒钛”文章——

深入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攀枝花钒、钛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3%和93%。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做好“钒钛”这篇文章,是推动攀枝花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经过50余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钒制品和钛产业基地,当前正面临大好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7月19日,2018中国(四川)先进材料产业推进会·钒钛稀土产业链推进会在成都举行,我市承办并参与了此次大会。会上,我市钒钛高新区管委会与陕西宝鸡力兴钛业集团签订框架协议。按照协议,力兴钛业集团将投资15亿元,分二期建设年产2万吨海绵钛及1万吨钛材项目。一期投资7亿元,盘活钒钛高新区现有海绵钛存量产能并扩大产能,1年半内实现年产1万吨海绵钛生产能力,3年内实现年产2万吨海绵钛生产能力;二期投资8亿元,新建钛及钛合金熔炼、锻压、板坯、棒坯、管坯、异形件的加工生产和化工耐腐蚀高压容器、核电高压容器制造等项目,3年实现年产1万吨钛材生产能力。以此次推进会为契机,我市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进攀枝花钒钛、稀土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钒钛、稀土材料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新局面。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规划引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强调以建实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为抓手,着眼“加快建成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这一高点定位,打造钒钛“五个一工程”,即建强一个部省市共建、产学研协同的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具有标准主导权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建实一个“高”“新”特色鲜明的国家钒钛高新区,建好一批有实力的钒钛企业。

做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文章,首先强基础。我市启动筹建了全国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和钒钛磁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定位工作范围和标准体系,取得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技术支持,标委会现已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示。其次,建标准。我市坚持抢抓机遇,加快构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先后参与制定了《钒钛磁铁矿冶炼废渣处置及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4项、《酸溶性钛渣》等行业标准20余项,正在编制国家工信部批准立项的《含钒钛生铁》等4项行业标准。第三,抓检测。我市加快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成功通过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扩项评审,现已具备1065个产品3389个参数的检测能力,先后承检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板材等国家、省级钒钛产品监督抽查240余批次。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对攀枝花作出了新的定位、要求和任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庄严向全市人民承诺:准确把握“攀西经济区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部署要求,以钒钛“五个一工程”为抓手,建好建实攀西试验区,加快建设中国钒钛之都,全力做好“钒钛”文章,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阳光”文章——

生态绿色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并行

攀枝花年日照时间长达2700小时,拥有最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六度”禀赋。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攀枝花坚持生态绿色发展优先,争创“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推进生态绿色发展、城市转型升级。

2012年,我市提出“阳光康养旅游”概念,启动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创建工作。2014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提出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发展阳光康养产业。2016年9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康养+”,推进医疗保健、休闲旅游、商贸金融、文化创意、运动健身、房地产等服务业与康养产业联动发展,形成“大康养”发展格局。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五个“康养+”产业:“康养+农业”——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推动“产区变景区”,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下转2版)

(上接1版)推动“田园变公园”,大力发展精致农业,推动“产品变商品”;“康养+工业”——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持续提升康养“洁净度”,推进工业转型发展,提升康养“精品度”,推进工业智能发展,提升康养“温馨度”;“康养+医疗”——织好医疗“保障网”,扩大康养“辐射圈”,找准医养“结合点”,延伸康养“产业链”,扩大合作“朋友圈”,构筑康养“大联盟”;“康养+旅游”——坚持“特色化”发展,筑牢康养旅游基础,坚持“差异化”发展,创新康养旅游模式,坚持“品牌化”发展,强化康养旅游营销;“康养+运动”——高标准建好“运动场”,提升康养供给能力,高水平办好“运动会”,彰显康养胜地魅力,高起点培养“运动员”,激发阳光花城活力。五个“康养+”产业,不仅串起了全市阳光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链,还丰富了产业的内涵和外延。

我市还编制完成《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攀枝花市老龄事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多个规划,正在修编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从战略定位、发展模式、空间布局、产业体系构建、措施路径等方面,引领“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健康发展。2017年12月,《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基础术语》《攀枝花市候鸟型养老服务规范》《攀枝花市运动康复行为指南》等13项区域性地方标准统一发布。这些康养产业地方标准,首次定义了康养、六度、康养产业、康养服务等基础术语,区分了候鸟型养老、居家养老等不同的服务规范,对康养民居旅馆服务质量进行了要求,还对环境与生态保护进行了行为规范,对养老机构、老年康养社区、运动康养特色小镇等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对运动康复行为提供了指南。

2017年12月,以“康养攀枝花·东方太阳谷”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攀枝花举行,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成果再次惊艳全国。攀枝花领衔倡议,攀枝花、秦皇岛等19个主要与会城市发起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合力推进康养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如今的攀枝花,康养产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发展新动能被彻底激活。2012年至2017年,我市每年接待游客总量从852.57万人次增加至2317.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66.85亿元增加至279.31亿元。攀枝花已初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年轻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的康养基地,“阳光花城·康养胜地”的城市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享誉全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