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科学育植 米易早春蔬菜提质增效

2018-11-15 07:02:18来源:四川日报编辑:刘波

  11月5日,李文素正在清理杂草。

  挖地、盖膜、栽苗……11月5日上午,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青皮村一处大棚内,彭德良等5位村民熟练地栽种番茄、青椒。每年11月,是米易早春蔬菜种植关键期。

  据统计,2018年,米易全县共种植早春蔬菜约7万亩,产量约41万吨,产值约7.4亿元。

  米易早春蔬菜集中在每年2、3月份上市,填补国内大多数地区蔬菜上市空档期,这不仅得益于当地光照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还在于村民们自己的“生财之道”。□本报记者 王代强 文/图

  及时预警 调整品种降低风险

  11月5日上午,天气晴好。攀莲镇贤家村11组村民李文素,戴着遮阳帽,手握镰刀,蹲在自家大棚收拾杂草。

  这间大棚占地不足1万平方米,却分成了9厢,分别种着番茄、白菜、花菜、蒜苗、青椒等早春蔬菜。李文素家共有近2000平方米土地,几乎都像这间大棚,蔬菜品种很多。

  多费劲?李文素一笑,说:“村上打了招呼的,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去年看到别人种番茄挣了钱,我们就跟到种,结果今年满大街都是卖番茄的,吃了亏。”

  “米易早春蔬菜品质再好,也不能游离于市场规律之外。”米易县农牧局经作站站长陈华举例,2014年至2017年,全县番茄种植面积占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20%至30%,而2018年却达到52.6%,显然有些多了。

  吃一堑长一智。今年,米易县农牧局成立了预警工作组,已两次开会统计各乡镇、村组2019年早春蔬菜种植计划,及时建议、引导村民科学调整品种,但不强制干预,旨在降低市场风险。

  同时,米易县改善农田生产状况、增添完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种植条件。通过实施田型调整项目,垭口镇安全村高低不平、大小不一的上千块零散土地被整理成“规规矩矩”一整片,添加了沟渠、机耕道、大棚等设施,蔬菜亩产值从2万元左右提升到5万元左右。

  去年,李文素一家依托早春蔬菜办起农家乐,年收入7万元左右。

  智能监控 早春蔬菜提质增效

  “早上太阳出来,智能控制系统打开大棚顶上和侧面的薄膜,喷雾系统、流动风机和排风机对湿度和温度进行控制。”11月5日,白马镇百家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育苗场内,现场负责人白廷全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的监测数据。

  2016年,育苗场引进了全新的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电脑终端和手机APP,可以控制育苗场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数据,湿帘系统、喷雾系统、风机系统、土壤检测系统等一系列自动化装置,也在一部手机上搞定。

  类似科技,已在米易县早春蔬菜种植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路上初露锋芒。陈华说,这得益于近年来,米易县围绕科技创新实施的土地治理、现代农业以奖代补、高效节水灌溉等多个早春蔬菜相关项目。

  “例如,在贤家村11组,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陈华说,以前村民施肥不科学,大多数只施化肥,导致土壤肥力弱,早春蔬菜产量、品质欠佳。项目通过取土壤、测量土壤元素,配制施肥新方案,达到提质增效目的。

  同时,米易县整合现代农业、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在安宁河蔬菜主产区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培育壮大企业、开展集约化育苗、农业新技术指导服务,使早春蔬菜向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采后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格局发展。

  为了提升早春蔬菜品质和幼苗成活率,米易县还通过设立项目等方式引进了多个育苗场,由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自愿在育苗场育苗或购苗。

  按照计划,米易县2020年将发展早春蔬菜8万亩,加上其他时节种植的2万亩蔬菜,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将达10万亩。

  编后

  对土地有了自主经营权,种什么不种什么,农民自己说了算,但政府有关部门是不是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米易县农牧局成立预警工作组的做法说明,政府有关部门不但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可以有所作为。

  据报道,米易县今年已两次开会统计各乡镇、村组明年的早春蔬菜种植计划,及时建议、引导村民科学调整品种,让村民们明白“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也不强制干预,这样做就是希望今年番茄烂大街的现象不再出现。

  单家独户的农民在种植品种、方法上主要靠代代相传的经验传统,对接的是有限的小市场,如何帮助农民成为农产品市场上的“千里眼”“顺风耳”,掌握了更多资源与信息的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有所作为。

  其实,如何与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沟通连接,可可以走的路有很多,关键在于政府有关部门想不想做、敢不敢做、善不善做。米易县农牧局的做法,无疑值得其它地方借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