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蝙蝠动物学家:蝙蝠是人类的好朋友

2020-03-03 19:47: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寇敏芳

此前,有专家团队认为,蝙蝠极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此消息一出,朋友圈迅速跟上,图文并茂的网文《一只蝙蝠的自述》在自媒体刷屏。在这里,蝙蝠自述为“长得丑、脾气怪、性格孤僻,全身还携带了100多种病毒”的“毒王”。

一时间,不少人都对蝙蝠产生了恐惧情绪,甚至谈“蝠”色变。蝙蝠是不是真如网文所描述的那样可怕?我们该怎样与它和平相处?记者采访了四川专门研究蝙蝠的动物学家、绵阳师范学院教授石红艳,让我们一起更科学地认识蝙蝠。

蝙蝠真的像网传一样可怕吗?

“最近好多人问我,遇到蝙蝠怎么办,他们都说很害怕。”2月1日,记者拨通了石红艳的电话,她声音轻柔,讲话慢条斯理,说起蝙蝠滔滔不绝。“我也希望通过你们的采访,让大家了解蝙蝠。”

从学生时代到现在,石红艳接触蝙蝠的时间超过20年。她告诉记者,蝙蝠在大众眼里是可怕的、甚至有点邪恶的动物,但在她眼里却是可爱的小精灵。“蝙蝠虽然长相凶恶,其实是一种很温驯的动物,一般情况下不会攻击人。”

蝙蝠是兽类动物,在世界上有超过1000种,我国有130多种,在四川就有47种。蝙蝠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石红艳说,蝙蝠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类群,很多人以为蝙蝠是鸟类,但其实蝙蝠是世界上唯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她说,传统分类学将蝙蝠分两类:一类属大蝙蝠亚目,个体较大,主要以花粉和果实为食;另一类属小蝙蝠亚目,个体较小,主要以昆虫为食。

四川自然环境复杂,气候较为潮湿,适合蝙蝠生活。它们的栖息地除了野外的山洞、树林,还包括城市和乡村。石红艳说,在成都平原,有几类蝙蝠常见于瓦木结构的老房子和城市建筑物的缝隙中,比如东亚伏翼、中华山蝠等,东亚伏翼体型较小,比拇指大一点。“在农村经常能看到,到了傍晚,它们就会从阁楼、梁柱这些地方飞出来觅食。”另外,在四川攀枝花、盐源这些地方,还分布着一种果蝠,它们以林果为食,可以传播种子。

蝙蝠作为哺乳动物,和人类一样,在生产和育幼的过程会表现出格外温情的一面。石红艳曾经在观察过蝙蝠生育的过程,在一幢木瓦结构的老房子里,栖息在瓦缝里的蝙蝠妈妈生下了宝宝,蝙蝠妈妈会不停地用舌头舔宝宝身体,并咬断脐带,并且吃掉胎盘,以获取营养。白天,小蝙蝠靠在妈妈身上吃奶、睡觉,到了晚上,蝙蝠妈妈出去觅食,小蝙蝠则会发出“吱吱吱”的叫声……

石红艳说,蝙蝠一般靠发出超声波用来定位猎物,超声波人类是人听不到的,在遇到危险、相互斗争等情况下,蝙蝠也会发出人类可以听见的声音。刚出生的蝙蝠宝宝不会发出超声波,采用的是人类可以听见的声波与母蝠交流。“有些老房子有蝙蝠栖息,夏天傍晚会很吵,就是小蝙蝠赵妈妈的声音,就好像人一样,小孩子会用哭声吸引妈妈的注意。”

蝙蝠会不会传染病毒?

做蝙蝠研究,经常需要到野外观察、采集蝙蝠。别人都是躲着蝙蝠走,石红艳却专门往蝙蝠的聚集地跑。有时候她会爬上满是灰尘的楼顶,有时候也会走进阴暗潮湿的洞穴。多年来,石红艳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功夫,江湖人称“蝙蝠女侠”。

据了解,蝙蝠被指携带100多种病毒,包括SARS、MERS、埃博拉病毒等令人类闻风丧胆的传染病毒。

“都说蝙蝠身上病毒多,做这些不担心会感染病毒吗?”记者问。

“所有的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毒,蝙蝠身上病毒多,但也分情况。当然我们也会做好防护。”石红艳答。

1996年,石红艳曾经到广安考察,由于经验不足,在逮蝙蝠时力道太大,小蝙蝠在挣扎过程中,狠狠地对准她的手指咬了一口,石红艳赶紧到医院对伤口进行了处理,并没有染病。“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去和蝙蝠接触,而是说看见蝙蝠不必恐慌。”石红艳还强调,吃蝙蝠的行为不可取,蝙蝠多以蚊虫为食,栖息地阴暗潮湿,就算没有病毒,体内也会富集重金属、细菌等,如果人食用,最终会被人体吸收。

其实,带病毒的不只是蝙蝠。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动物疾病专家华育平介绍,灵长类、啮齿类、兔形目、有蹄类、鸟类等多种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包括狂犬病、结核病毒、鼠疫、炭疽、甲肝等。“所以我们提倡不要和野生动物亲密接触,最好不食用野生动物。”

有人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被认为和蝙蝠有关。在石红艳看来,蝙蝠携带的病毒,并不是蝙蝠主动散布出去的,而是人采用了不当的方式,让病毒爆发。

石红艳还特别强调了一个误区,很多人都认为蝙蝠是就“吸血鬼”。“自然界中确实存在吸血蝙蝠,但主要分布在美洲,中国没有,而且吸血蝙蝠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

人类和蝙蝠能够和谐相处吗?

近日,百度发布了《百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搜索大数据报告-拒绝野味篇》。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近十年里,穿山甲和豪猪是人们最关注的野味,二者加在一起占比近5成,其次是竹鼠、蝙蝠、果子狸、狍子、蛇等。其中,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前,蝙蝠和果子狸得到了用户的持续关注,搜索热度走势不降反升。

用户如果通过百度搜索“蝙蝠”,一条拒绝野味的温馨提示会被放在搜索结果的首位。

蝙蝠为什么会成为餐桌上受关注的野味?在石红艳看来,可能是因为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同音,而且蝙蝠喜欢倒挂,象征着“福”到了,很多地方将此视为一个好彩头。在一些寺庙就有蝙蝠的图腾,被视作“福”。

“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蝙蝠也是。”石红艳说,无论是从传播花粉还是从消灭害虫来说,蝙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地位。蝙蝠还具有重要的仿生学研究价值,吸血蝙蝠的唾液含有抗凝血物质,具有重要的医学方面的研究价值。此外,蝙蝠的粪便还可以入中药,被称作“夜明砂”,主要用于治疗眼疾。

上世纪80年代,蝙蝠还是成都的常客。在洞子口长大的李先生说,以前他家自盖的楼房上空,一到傍晚就有很多蝙蝠四处寻觅蚊虫。如今随着城市的扩张,蝙蝠在城市已经变少。

“我们应该给野生动物适当的生存空间,不去破坏他们的栖息地,就不会打破原有的平衡,也会减少疫病在人类的爆发几率,希望大家与蝙蝠等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石红艳还提醒,夏天是蝙蝠繁殖的季节,如果在马路上看到掉在地上的下蝙蝠,可以用树枝挑起挂在树上,不必惊慌逃跑,也不要“赶尽杀绝”。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