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刻墓碑
生前曾刻碑 嘱咐后人铭记抗战
92岁生日不久,黄效如找到当地匠人,给自己刻下一块墓碑,而碑文则由他来撰写。
“为中华独立自由,抗御外敌……”黄国涛说,他曾见过爷爷的碑文,里面记载了他从军、抗战的简单经历,“碑石一直封存起的,要等下葬时才能拿出。”
在他的印象里,爷爷总是一副笑脸,但不怎么爱说话。直到他念书后才知道,爷爷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以前都在书上和电视上,晓得国人抗战打鬼子,但没想到自己的爷爷年轻时,一样在前线参加抗战。”
那时候,只要有空,他都会听爷爷将抗战故事,“讲起参军生活时,他就告诉我们得忆苦思甜;有时候说到牺牲战友,还会偷偷抹眼泪;说起跟鬼子作战时,又是特别自豪。”
黄国涛说,爷爷生前曾嘱咐他们,“要记住抗战,这也可能是他刻碑的原因,想让后代铭记那段历史。”
滇缅抗战
带领运输队 穿越日机轰炸火线
1923年2月23日,黄效如在四川宜宾出生,父母都是老实巴焦的农民。而随着抗日战火燃起,黄效如于1942年左右,在云南昆民参军,同多数青年一样,决心抗战打鬼子。
随后,他被派往贵阳南昌兵营受训。10个月的训练后,他被分派到远征军高炮49团3营8连,担任驾驶兵,参加滇西大反攻。
1943年,云南保山战事紧张,急需军备补给。
黄效如同战友,奉命驾驶13辆十轮卡车,运送弹药等军备,任务由他带队。但他们并不知道,日军已截获他们的行车线路。
在距保山不到3公里时,他们头顶传来飞机的“隆隆”声,日军飞机企图炸毁这支运输队。
黄效如当机立断,未按原路线前行。在一个拐弯点时,他加速冲进一处密林,其它车子跟随其后,随后他指挥车队四散,寻找枝叶浓密处躲避。
结果,这次轰炸仅炸毁几辆装载军服、军被的车子,装有弹药的车都完好无损。由于指挥得当,又顺利完成任务,黄效如被授予军功奖励。
晚年生活
赴蓉会战友 追忆当年峥嵘岁月
2015年7月6日,纪念卢沟桥事变78周年前一天。黄效如坐上了宜宾开往成都的长途汽车。
5个多小时的车程后,黄效如拄着拐棍,健步走进宽窄巷子。当天下午4点过,同样90多岁高龄的老兵陈家乾,从邛崃赶到成都,两双布满岁月痕迹的双手,紧紧相握。
当天,华西都市报记者有幸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画面。黄效如说,能见上当年打鬼子的战友,感觉特别亲切,聊的话也更多了。
两位老兵当时约定,要去各自的家乡做客。但随着黄效如的离开,这个约定再无法实现……
关爱老兵组织川军团负责人王虹说,据四川志愿者统计,目前川内健在老兵已不足800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兵“凋零”的速度在不断加快,“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关注抗战,学习抗战精神,关爱身边的抗战老兵。”华西都市报客户端记者 杨力(志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