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游戏在北京、成都、长春启用“儿童锁模式”

2019-03-04 08:24:22来源:成都商报编辑:覃贻花

3月3日12点左右,成都市民陈女士收到腾讯游戏的短信,她提交的“儿童锁”登记认证得到确认。

3月1日,腾讯游戏推出了新的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保护措施——“儿童锁模式”,并率先在北京、成都、长春3个城市进行测试。13周岁以下未成年新用户首次登录游戏前,将被强制要求与家长一起进行“儿童锁”的登记认证。

“儿童锁模式”是否有效?如何操作?3月3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成都一位被抽中进行“儿童锁”登记认证的陈女士进行了效果追踪,“虽然整个认证过程比较复杂,但确实有效果,让我放心不少。”陈女士说。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费成鸿 图据受访者

解锁“儿童锁”需“实名认证”,提交监护人身份证,上传监护人与未成年人手持身份证的合照、亲子关系证明文件,还要监护人动态的视频认证。

狠招

儿童玩游戏需家长提供“亲子证明”

“3月2日,在与孩子沟通后,我首次答应他可以下载心心念念的《王者荣耀》,不一会他就拿着手机过来找我,说这个游戏需要家长发送短信认证才可以玩。”陈女士告诉记者,“随后我在帮他认证的过程中发现不仅仅是发短信那么简单,还要求提供家长身份证信息、亲子证明、家长与孩子的实时照片等。”

陈女士介绍了整个“认证过程”。整个认证过程主要分为两大步:首先是“实名认证”,需要输入登录者的姓名、身份证以及手机号,并用手机号发送相关验证码至系统;其次,需要监护人提供身份证正反面信息、监护人与未成年人手持身份证的合照、亲子关系证明文件(户口本等证件),最后还需要监护人动态的视频认证,整个认证过程需耗时10分钟左右。

记者了解到,并不是所有新用户都被要求测试,目前腾讯游戏仅针对部分新用户展开抽样测试。据了解,未来腾讯将分批在12各城市进行抽样测试,待产品功能进一步完善后,逐步推广至更多用户、更多区域和旗下更多游戏产品。

家长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与孩子的直接冲突

陈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读二年级,去年底开始接触游戏,“以前不准他碰游戏,但孩子爸爸、孩子同学都要玩,一点都不让他接触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和同学们熟络后,大家课后偶尔都会聊一些游戏的事,这时候他玩游戏的欲望就更大了”。

起初陈女士和儿子约定每天玩游戏的时长,“刚开始他还比较配合,后来越玩越入迷,沟通的效果也逐渐下降,即使我把游戏删掉,他也能迅速重新下载,我们之间开始因为游戏产生一些小矛盾。”陈女士表示,“所以,我认为像腾讯这样从源头上对小孩进行限制是有一定效果的,毕竟小孩子的自控力还是要差一点。”

昨天中午12点左右,陈女士提交的认证被腾讯游戏通过,“吃完午饭我就让儿子玩了,顺便测试下12岁以下儿童是不是每天只能玩1小时”,陈女士告诉记者,“果然在一个小时后,腾讯就喊他下线。儿童锁帮他控制游戏时长,也减少了家长与孩子的直接冲突和矛盾。”

据悉,即便在家长允许孩子进行游戏的基础上,腾讯仍继续遵循现行健康系统的强制防沉迷策略(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人每日限玩1小时,21点~次日8点禁玩)。

专家

防沉迷游戏,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游戏厂商从源头进行游戏限制固然是好,但家长的管教也很重要,有些家长常年在外忙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管孩子,或是‘暴力’控制,效果很差。”另一名家长杨先生说。

玩游戏重要的是拿捏好分寸,家长在对孩子的网络教育中,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此前,成都举办过“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网络游戏”沙龙, 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课题组特邀研究员张楠伊谈到,青春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感和愉悦感,而这些在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是非常容易找到的,如果希望他们不沉溺在虚拟世界,就必须在现实中给他们不断体会这两种感觉的机会,只有平等型家庭,只有自我驱动的孩子,才能找到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的感觉。

成都知名小学一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家长寄希望于学校、老师去管理孩子玩游戏的问题,但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上,不仅仅是学校、游戏企业的责任,更是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责任”。

观察

越来越多游戏企业构建未成年人守护生态

近年来,越来越多游戏企业参与并制定了相应的未成年人防沉迷保护措施。

早在2010年,网易、完美时空、腾讯、盛大、畅游、巨人等六家网络游戏企业共同发起并参与实施了“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据公开资料显示,启动以来42家网络游戏企业陆续加入,参与实施该工程的网络游戏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

2018年11月,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华为、小米、OPPO、vivo等手机厂商在宣布达成合作,成立“未成年人守护生态”,共同构建未成年人健康网络的全链条保护。据悉,参与这次合作的除了手机厂商外,还包括了游戏制作方、专家智库等游戏内容生产制作的其他环节。

近日,延续之前的“向日葵计划”,抖音正式升级青少年模式,以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全新的青少年模式下,用户在推荐首页将只能浏览由抖音青少年内容团队精选出的短视频,包括教育、知识、绘画、摄影等方面有趣有用、寓教于乐的内容。

声音

开启家长与企业共责、共管模式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青少年与社会问题研究室副主任田丰在光明网撰文指出,“儿童锁模式”的应用,在事实上打破了技术治理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割裂。

腾讯之前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工作,虽然贯穿了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行为的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整个管理过程,却偏重于企业技术性治理的单边模式,对学校、家庭等社会性治理参与方的拉动效用不大。“儿童锁模式”则把企业之外的社会力量放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打破了以往企业——家庭协作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技术桥梁链接各自为政、事倍功半的不利局面。

“儿童锁模式”一方面是企业通过启动特定的技术程序,将监管确认信息发送给家长,由家长或者监护人确认,能够严密把控未成年人的游戏账户以及实时监控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儿童锁模式”弥补了企业防范和家庭管教之间的漏洞,尽可能地避免未成年人在隐瞒家长和监护人的情况下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

“儿童锁模式”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解锁,这是在企业和家庭合作上形成了一种相互触动的良性机制。尤其是为家长和监护人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提供了接口和入口,这也带来了家庭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工作的两个变化。首先,家庭通过这一接口能够监管到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的行为,从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旁观者转化为未成年人网络行为的管理者,角色的变化更加符合家庭作为未成年人上网第一场所,家长作为未成年人天然监护者的职责。

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和游戏防沉迷的工作中,很难分清企业和家庭的各自责任和权重,所以一切努力应当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帮助未成年人合理使用网络来运作,社会各界应当摒弃埋怨、推诿和道德审判模式,做好各自应做的工作,兑现所应承担的责任,方能有效地保护未成年的网络安全,改善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工作。(据光明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