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夫"留洋"记:漂在布拉格的中医师 如今"小有口碑"

2019-04-09 06:52:48来源:成都商报编辑:陈乐

李海峰正在为病人把脉

李海峰正在工作

巴基斯坦留学生GUL-E-ZAHRA在西南医大中医院实验室工作

早上7点,李海峰起床,做一份营养而简单的早餐,然后去医院上班,坐两站地铁,如果不是很赶,她更愿意步行。她喜欢布拉格这座城市,在这里,时间变得充裕。

李海峰是2017年底到的布拉格,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以下简称“西南医大中医院”)与捷克一家医院达成合作,共建中医诊室,李海峰是唯一一名派往捷克的中医师。

随着中医在全球的推广,这些海外的中医师如何工作、生活?中医走向全球,面临哪些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故事

李大夫 “留洋”记

不仅要接诊,还要开讲座

李海峰早上8点上班,中午半小时午休,下午4点下班。相较于国内门诊医生,李海峰的工作看起来要轻松很多,整个2018年,她接诊了200名左右的患者。周末双休,她与人打羽毛球,然后看书、上网,去布拉格广场逛一逛……

只是,她又常常略感孤独,一个人在国外生活,还肩负着“推广中医”的职责。在中医没有普及的布拉格,李海峰不仅要接诊患者,还要定期开设中医讲座,或者,一边治疗,一边耐心地给患者讲解中医方面的知识。

李海峰的很多病人在体验了中医诊疗后,都大呼“神奇”。李海峰说,在接诊中,很多患者感受到了中医的疗效,这些患者会经常光顾她的诊室,甚至推荐亲戚朋友来。

在捷克的医院,李海峰并不算忙。目前,她的病人不需要排队,都是提前预约,最多的一天,也只有5个病人。

李海峰告诉记者,她的治疗包括艾灸、拔罐、刮痧、耳针、埋针、电针、温针、小儿推拿、内科疾病推拿等常用中医理疗方法。一般每个病人治疗时间为1小时20分钟。36岁的李海峰2010年参加工作,本科、硕士均学的是针灸推拿专业。

通过口碑,更多患者来了

她说,2018年总共接诊了200例左右的患者,2019年以来,接诊患者同比有所增长。这与自己刚到捷克时形成很大的反差,刚到捷克的时候,她的患者是从医院老板的朋友、翻译的亲戚开始的。慢慢地通过口碑,更多患者来了。

接触了针灸的病人,多数对于中医感到神奇,比较信任。在捷克,李海峰的翻译已经成为她的半个徒弟。但普通民众对于中医的认识比较缺乏,只有部分关注非药物治疗的人群才会关注中医。

李海峰说,经过一年的“耳濡目染”,她所在诊所的6名康复医师,对中医很感兴趣的有2人,觉得还可以的有2人,不信任的有2人。

平常,李海峰除了接诊,还要在医院开展中医普及讲座,感兴趣的医生会主动前来听课。

但在医院以外,李海峰的中医诊疗,并没有进行过广泛宣传。事实上,据她所知,捷克已经有很多的中医诊所,有中国人开设的,也有当地人开设的,并有人开设中医培训课程,每期都有几十名学员。

目前,捷克的中医诊所正处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西南医大中医院院长杨思进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的工作,就是通过文化传播,临床治疗体验,促进中医在当地被更多人知晓并认同。

观察 中医的“出海”路

行业背景

针灸在一百多个 国家临床应用

一场“意外”,让杨思进教授和他的针灸,一时成为新闻热点。

3月29日上午,巴基斯坦飞往北京的国际航班上,一位30多岁的巴基斯坦乘客因突发急腹症,痛得在机舱巷道里打滚。飞机上没有治疗急腹症的药物,空乘人员紧急“寻医”。

杨思进教授以及由他带领的医疗团队正好在这班飞机上。杨教授用针灸对患者进行了急救,然后又按压足三里、合谷等穴位,让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记者在事后采访中得知,杨思进教授此去巴基斯坦,正是推介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并与巴方洽谈共建中医医院。

在巴基斯坦,中医还是一个陌生的医学课题。虽然巴基斯坦医学专家对于中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3月下旬的这次洽谈中,已经与西南医大中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民众对中医知之甚少。

GUL-E-ZAHRA是一名从巴基斯坦到中国学习中医的学生,她到西南医科大学已经半年多,她说,中医与巴基斯坦传统医学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巴基斯坦,传统医学——尤纳尼医学已经不被当地人经常使用,而中医,却在中国有着广泛的认知和发展。

杨思进教授告诉记者,在国外,中医的针灸、推拿,越来越受关注并得到认同。很多外国人对中医从不了解、不理解、不接受,到了普遍认同。目前,针灸在一百多个国家应用于临床。

障碍何在

药物? 膳食补充剂? 入市有门槛

除了针灸推拿,李海峰也给一些患者开具药方,但在当地,中药并没有被归于药物中,而是被称为膳食补充剂。

李海峰说,由于欧盟市场对于外来药物进入当地市场的要求较为严格,需要药物中各种有效成分的详细证明,然而中草药中许多有效成分不明,并且难以提取,这成为中医药进入欧盟市场的“高门槛”。

但这样的“门槛”,西南医大中医院正通过搭建“桥梁”实现跨越。2016年6月,由西南医科大学王琼副教授牵头,与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生物系主任阿尔伯特教授一起,申请了国家科技部和葡萄牙科技基金会共同资助的“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合作研究”项目。为了将中国-葡萄牙第一个国家层面专项资助的中医药国际合作课题做好,2017年7月,在西南医大中医院组建了“中国-葡萄牙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

双方就深入开展中医药科研、教育、产品注册和产业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在米尼奥大学组建由生物系、神经科学中心、医学转化中心和亚洲系组成的团队,成立“中葡药食植物资源研究中心”。

西南医大中医院外事办工作人员罗雪婷告诉记者,目前,葡萄牙米尼奥大学已经在当地建立中草药种植基地,并积极推进中草药产品在葡萄牙和欧洲地区的研发和注册。

在双方洽谈中,阿尔伯特教授承诺,葡方可以为中方药品进入欧盟注册申报提供帮助,他赞同中方的提议,从保健品和功能食品等较为简易的开始,再向药品延伸。

杨思进告诉记者,对于西南医大中医院来说,这种合作事实上搭建了中药材产品走向欧盟国家的桥梁,通过葡萄牙权威的科研团队和机构,中医药更容易得到国外的认同。因此,中葡双方除了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中医药更广阔地进入外国市场,并实现除药品外更广泛的应用。

把脉行业

“各有优势, 融合发展”

在西南医大中医院,GUL-E-ZAHRA参与中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课题的研究,得益于中葡合作项目。2018年11月18日,西南医大中医院举行了“中国-葡语系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中医药国际研讨会”。在西南医大中医院中葡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科学家刘新民教授邀请下,巴基斯坦第三世界化学科学中心院士、卡拉奇大学国际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心院长Iqbal Choudhary教授出席会议。

以此为契机,西南医大中医院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国际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心共建中医医院的项目达成共识,2019年3月25日至3月29日,杨思进教授带着医院科研团队一行6人,访问了巴基斯坦,并带回了一份《西南医科大学中医医结合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国际化学和生命科学中心传统医学合作备忘录》。

杨思进告诉记者,要把西南医大中医院做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第一步,就是先要走出去。

杨思进介绍,西南医大中医院对外合作已经开展了10多年。杨思进教授说,中医、西医各有优势,在临床上互为补充,但在国外,人们知之甚少,这需要一个了解认同的过程。

杨思进介绍,相较于国内一些大的中医医院,西南医大中医院的海外合作并不是走在前沿,一些中医院在走出去的进程中,走得更早,更好,更快。在越来越多的海外合作中,中医逐渐成为西医的一个重要补充,也形成融合发展,全面深入的态势。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杨灵 蒋麟 图据受访者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