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万!川大学子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2020-08-08 20:11:19来源:四川大学微信编辑:袁东山

近日,川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刘大一恒经过华为公司多轮面试的高难度选拔,最终脱颖而出,成为西南地区首位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第一档的学生!

这位本硕博均就读于川大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的“川三甲”,在毕业后将加入华为核心研发团队-云语音语义创新LAB,由NLP技术领军专家亲自担任导师,参与NLP技术探索与突破。

这项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发起的人才项目,自2019年开始面向全球范围招募,凭借其高难度的挑战和顶级薪资不断吸引着各领域的技术新秀和青年学者参与选拔。此计划按薪资范围可分为100万,150万和200万左右的三个档次。

这份被旁人视为“奇迹”的殊荣和幸运,在刘大一恒看来,却是一个水道渠成的过程。研究生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和共同一作者身份在顶级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成为2019年Natural Question全球长期公开竞赛冠军、获得十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竞赛奖项……在川大求知求学的八年时光中,刘大一恒如同一个不知疲倦的行者,孜孜前行,走进技术竞赛场,走进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走进世界顶级学术会议……

“扎根”实验室:

多次拒稿后的顶会论文

从本科到博士,每个假期,对刘大一恒而言,都是为自己“充电”的好时光。早在本科阶段,他便习惯了放弃寒暑假的休憩,转头扎入自习室和机房内,为ACM程序设计竞赛等一场场学科竞赛训练、备战。

刘大一恒本科参与中国国际软件设计与应用大赛获特等奖

在不分日夜的钻研中,冰冷的代码程序在刘大一恒眼中也逐渐变得“可爱”起来,他对于专业的兴趣也日益浓厚。这一切让刘大一恒决定沿着计算机这条路一直走下去——2015年,他以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学校本硕博连读的保送机会,开启了新一段旅程。

本科期间刘大一恒作为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参加迎新晚会

伴随着“三点一线”的研究生生活,“科研”这幅图景渐渐被编织进入了刘大一恒的生命。

在学术生涯之初,有个目标就如同旗帜般树立在刘大一恒的心里——一定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为此,从大学第四年开始,他便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行,坚守在实验室中,将灵感和成果转化成一篇篇的论文,再满怀憧憬地将它们投向顶级学术会议。

刘大一恒与导师吕建成教授

遗憾的是,初出茅庐的刘大一恒还缺乏经验与历练,满腔热情在不断的“拒稿”回复一次次磨练。

最开始的时候,封封拒稿邮件都生生抽打着他的心,着实给了他不小的打击。后来,在导师吕建成教授和朋友的鼓励下,他收拾好心情,一遍遍修改打磨自己的论文。一次、两次、三次……做实验、写论文、投稿……论文投出去一次,又被退回一次……到后来,刘大一恒渐渐习惯了这样的流程。他逐渐明白,失败是科研的常态,而自己要做的,是面对和再尝试,将失败转化为动力。

实验室中的刘大一恒

一次次的不死心终于换回希望的曙光。博士一年级的暑假,刘大一恒又一次找到了灵感,兴奋的他立刻放弃休假,和导师一起泡在实验室讨论研究思路,经过整整一个暑假和新学期的打磨,这篇被时间浸润的研究成果逐渐成型。

在论文投稿出结果的那天,看着屏幕上“同意录用”的邮件,刘大一恒长舒了一口气。更让他欣喜的是,这篇在ACL'2019上发表的论文,直接实现了川大在读研究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级会议ACL上零的突破,为他的科研旅途开启了崭新的征程。

欣慰的同时,刘大一恒更明白,不能停下来,自己不能就此止步。

求学海外:

宿在办公楼的夜、

全球长期公开竞赛的冠军

刘大一恒一直相信,视野决定上限。川大求学期间,他更将这句话践行到了海外。

2017年,在导师的支持和帮助下,刘大一恒远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进行学习交流。陌生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学习让初到海外的他有些不适,但几周后,一流的学术机构的研究氛围和世界前沿课题如同雨露般冲走紧张感,灌溉着他不断滋生的求知欲。到后来,他常常一和同学交流便忘了时间,在实验室浅浅一眠,只等第二天新的讨论和实验。

刘大一恒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交流期间留下的资料

半年后,刘大一恒依依不舍地结束了交流,一路的所见所感像种子落入心间,催生出更多的期待。

不久后,机会再次降临——荣获唐立新奖学金的他在同学的邀请下前往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始实习。刘大一恒万分珍惜这次机会,研究成了他唯一想做的事。除了睡觉,他把所有时间留给了实验室,甚至有时为了实验,直接睡在办公大楼。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刘大一恒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身处致力于世界级竞赛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刘大一恒被导师和同事推选参与谷歌举办的Natural Question全球长期公开竞赛。参赛者被要求设计出能够通过阅读整个维基百科页面,回答用户在谷歌引擎中输入问句的模型。面对这个对自己来说近乎“全新”的领域,他硬着头皮,闯入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在前辈的学术成果里寻找可能的破题方法。除了阅读文献、请教老师同学以及讨论交流,刘大一恒唯一能做的便是“试错”——一遍遍分析以往的方法,一遍遍尝试自己的灵感,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在技术上创新…… 他的笔记本上至今还保存着将近100次的实验记录。

三个月的废寝忘食后,他和团队终于设计出有效的模型,这一模型不仅顺利通过评测,更首次突破了单个人类的性能,超越了Google AI、IBM research AI等世界顶级团队提交的模型,在提交时获得了第一名的佳绩并维持了三个月之久。

回想起那段日子,刘大一恒非常感恩,一年的微软亚研院之旅、三个月的参赛经历、数不清的论文如数化为了成长的养料。他更觉得释然——原来历经困难后,一切都会是水到渠成。

入选“天才少年”:

我只想让理论在实践应用中开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次参选“天才少年计划”,是华为公司主动向刘大一恒伸出的橄榄枝。在旁人看来如同“过五关、斩六将”的选拔和面试,对他而言,更像是对自己多年学习研究的总结和展示。

刘大一恒参与华为“天才少年”签约仪式

最触动刘大一恒的是最终环节的面试,在与公司高管的交流中,他感受到了华为公司对高精尖技术和人才的看重,以及致力科研的情怀。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找到了未来的舞台。

刘大一恒坦言,比起被大家关注的百万高薪,更让他兴奋的是这个机会——能够让自己的所学所知转化为理论应用,创造出更精尖的技术可能。

他说,这正是深埋在他心中的梦想,也是导师言传身教的延续。从本科到博士,他与川大共度了八年时光。如果说海外交流和竞赛为自己打开了高处的窗,那在川大的求知求学便筑起了前行的基石。

生活中的刘大一恒

一路笃行至此,刘大一恒感恩留在所有进步和突破背后的助力——导师为指导自己而牺牲的每个周末、学院为自己提供的每一次竞赛机会、同学好友的每一分鼓励和帮助…… 这一切如影如风,伴随着他的成长和前行,也让他愈发坚定心中所念——深研技术,服务社会。在刘大一恒看来,人工智能作为未来时代的趋势之一,会像电力、网络一般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这有赖于无数科研人员的努力与创新,他希望,这里面会有自己的名字。

谈及未来,刘大一恒期望自己能不断突破自我,朝着梦想前行。他坚信,视野决定上限,能力决定下限,努力决定最终的位置,他也会带着这句座右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刘大一恒寄语学弟学妹:

我想把自己的座右铭送给大家“视野决定上限,能力决定下限,努力决定最终的位置。”

你们身上蕴含着无穷的潜力,希望新同学们志存高远,与优秀的人为伍,不断提升自我的视野和格局。

同时可以注重自己基础能力的提升,不要过于急功近利,静下心来学习,潜心锻炼自己,走出舒适区,激发潜能,突破自我。

最后,在合适的时间做最正确的事情,不要在最应该努力的年纪选择安逸,尽己所能,不留遗憾。

奔涌吧!后浪。

大川

文 | 张诗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