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遇的洪灾后 四川夹江人心心念念的月饼如期上市了

2020-09-02 08:00:21来源:封面新闻编辑:覃贻花

 

“还以为今年吃不到你家的月饼了呢?”“吃得到,吃得到,在生产了。”

8月30日,四川夹江木城镇,62岁的马国强坐在街边,几乎每隔两三分钟,都要回应一次过路的乡邻。在马国强身后,以他姓氏命名的食品厂,工人来回奔走,机器快速运转。但房屋的外墙上,约70厘米高的地方,一条洪水浸泡过的分界线仍清晰可见——不久前的“8.18”暴雨洪灾,整个场镇都被洪水淹了。

“从没这么绝望过。”做了42年月饼的马国强,第一次萌生了退意,“但接下来的几天,发生了一些列的事,最终让我坚持下来。”

8月18日,夹江木城洪灾现场

受灾

百年一遇洪水冲破堤坝 月饼厂泡了汤

从夹江县城出发,沿青衣江边的柏油路而上,10余公里后便是木城镇。不久前的8月18日,场镇背后的青衣江出现百年一遇洪水,成为青衣江夹江段1949年以来的最大流量。洪水冲破了千佛岩电站青衣江库区的一段堤坝,导致场镇和3个村(社区)被淹。

30日下午,木城场镇上街,尽管洪水已经退去10余天,依然四处可见洪水肆虐过的痕迹。这条只有几米宽的老街,大多数是砖木结构的老屋,好几家临街一面拉着彩条布。“没有门了。洪水冲破木头门板,冲进屋里洗劫一空,又冲破后门出去。”受灾的居民们,向前来统计灾情的志愿者描述,“对穿对过。”

马记食品厂在一间拉着彩条布的老屋对面,是不多的砖混结构之一,外墙贴着瓷砖,安的是卷帘门。“一样遭得惨。”马国强说,8月18日上午9时许,洪水从食品厂后方涌来,冲破卷帘门后灌了进去,“烘焙机、稳压器、和面机……全都被淹了。”

“总共损失有70万元左右。”马国强说,除了机器设备,还损失了大量原料,因为临近中秋节,原计划8月26日启动今年的生产。“15吨面粉、15吨白糖、2吨清油……全部泡汤报废。”马国强最心痛的,是刚熬好的100多锅洗沙馅,每锅大概75公斤。

马记食品厂受灾严重

困境

做了42年的月饼 第一次绝望到不想干

“熬的时候,一勺一勺,生怕浪费一点点。水退过后,和在淤泥里,挖掘机一斗一斗,挖起来找车拉去倒。当时我在旁边看着,你晓得有好心痛么?”这个拼搏大半辈子的汉子,当时眼泪就流了下来,“你不晓得有好绝望,想干脆不干了。”

这是马国强入行42年来,第一次萌生退意。1978年,不到20岁的马国强参加工作,进入当时的木城糖果厂当了一名学徒。一年后出师,成了糖果厂的技术员,为厂里的所有产品配料,白糖糕、芝麻糕、饼干、月饼、米花糖、葱油酥、油果子……

1983年,糖果厂改制,马国强回家自己开了个作坊。尽管只有他和妻子张积容两个人,但因为掌握了全套技术,生产种类还和糖果厂时差不多。直到1988年,国家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以马国强作坊的规模,只能生产一种糕点,“最终选了月饼,因为月饼卖得最好,占了当时70%的收入。”

主攻月饼后,马国强更用心了,他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生产的洗沙月饼、双麻酥等很快走红。渐渐的,“马记月饼”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不仅成为当地人过中秋的一道念想,还卖到了周边的眉山等市州。原来只有两个人、30多平方米的厂房,也逐步扩大到了现在的40余人、700余平方米厂房。

8月30日,月饼恢复生产现场

重生

领导鼓劲部门支持 心念念的月饼回来了

就算不想干了,烂摊子还是要收拾。

8月19日,洪灾后的第二天,马国强还是请了人开始清理,中途还有几十名民兵来志愿帮忙。看着挖掘机挖月饼馅,马国强正在流泪的时候,街那头走过来一群人,“我认出来一个,是我们县委书记龚德勤,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他。”

马国强仍在流泪,人群中另一个人走上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龚书记给我说,这是我们乐山市委彭琳书记。”马国强回忆,彭琳对他和乡亲们说,大家不要灰心,只要人安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家共同努力重建家园,“他说一定尽全力帮助大家,把木城镇建设得更好。”

8月30日,月饼恢复生产现场

“他们走了没好久,很快就单位和我对接。”马国强说,之前萌生退意,一方面是心灰意冷,另一方面是缺乏资金,“买新机器,买原料都要钱。”得知自己的需求,夹江县金融工作局、夹江信用联社木城信用社开通“绿色通道”,只用48小时就向他发放了100万元贷款。这也是夹江此次灾后发放的第一笔助力复工复产贷款。

8月30日,月饼恢复生产现场

“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这么小一个厂,解决不了多少就业,上缴不了多少利税,市委书记、县委书记都上门鼓励我,各级各部门用实际行动支持我,我还有什么理由放弃?”马国强取出其中50万元,重新购置设备、采购原料,召集工人回厂上班。

8月26日,几天的“连轴转”后,马记食品厂按计划恢复生产,当地人心心念念的月饼又上市了。

封面新闻记者 丁伟 李昕锋 摄影摄像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