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杨正细致地进行痕迹检验工作。安岳县公安局供图
罗杨
在盗窃现场,为提取嫌疑人的指纹,爬到30多米高的房屋窗台外;炎热的夏天忍着恶臭和蚊虫叮咬,近距离给高腐尸体拍照;为搜寻犯罪嫌疑人作案工具,寒冬时节下河打捞一把匕首……这些电视剧里常见的画面,是四川安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室副主任罗杨的工作常态。
相较于公安部门其他岗位,罗杨从事的痕迹检验工作,虽没有厮杀格斗和刀光剑影,但他拥有和法医一样的能力,通过勘查比对、录入分析和查档维护,让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开口说话”。
1月24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近罗杨。今年35岁的他,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严谨、专注。作为全局公认的“技术达人”,12年的从警生涯中,他勘查各类案件现场2600余件,其中非正常死亡现场400余件,命案现场100余件。提取现场视频、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3000余份,利用各类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200余人。十多天前,罗杨还入选了公安部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为全国痕迹检验专业197名青年人才之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谈入行
从小喜欢刑侦破案故事
罗杨出生于内江市资中县,工作前对安岳县一点也不熟悉,“资中虽然与安岳接壤,但我从来没来过这儿。”1月24日正好是周末,办公室里罗杨一边说一边回忆。
刑事技术工作,特别是痕迹检验,不像一线抓捕、应急处突那样惊心动魄,更多的是成功破案背后的默默奉献。谈及为何会选择这条路,罗杨说跟自己从小的爱好分不开。
“以前特别喜欢看刑侦破案方面的故事,比如说像《神探李昌钰》,觉得这些人通过细节抓到坏人时很神气。”惩恶扬善的种子在罗杨心中埋下,2005年高考后,他与家人商量决定报考警校,并在亲戚的建议下,选择了刑事技术这个专业。“当时也去问了这个专业会学什么、出来之后干什么,综合考虑觉得是自己想要的。”
2008年7月,罗杨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在同年的招考中被录用,分配至安岳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从此与痕迹检验打交道。
谈工作
痕迹让案发现场“开口说话”
技术民警相比其他警种,工作单一枯燥,但更讲究细心和耐心,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场没有硝烟、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收集更多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找到真凶,给受害人一个交代,还社会一片安宁,这既是工作的动力,更是罗杨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9年8月,安岳主城区连续发生入室盗窃,涉案财物价值数十万元,猖狂的犯罪分子引发市民恐慌。“当时我们去现场勘查发现,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很强,没提取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罗杨回忆,犯罪嫌疑人利用监控盲区入室盗窃,案发现场也没找到目击者,案件的侦破一度陷入瓶颈。
如何搜寻现场的痕迹来破案,罗杨与同事耐心分析,终于迎来转机。在其中一处案件地,罗杨发现,作案人要想实施入室盗窃,必须通过攀爬窗台进入,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遗留指纹。
为了佐证自己的判断,罗杨沿着嫌疑人的作案轨迹,爬到30多米高的窗台外,成功采集到指纹,最终成功比中并抓获犯罪嫌疑人。
谈未来
希望今后“天下无警”
如今,从警12年的罗杨已成为安岳县公安局刑侦战线的“技术尖兵”,曾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被市、县公安机关嘉奖10余次,2011年至2013年、2017年至2019年两次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荣获“十佳民警”“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政法干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21年1月12日,在公安部五局《关于第十一批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选拔和审定情况的通报》中,罗杨还入选公安部全国公安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我入选的是痕迹检验专业,全国一共197人。”截至目前,罗杨共勘查各类案件现场2600余件,其中非正常死亡现场400余件,命案现场100余件。提取现场视频、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3000余份,利用各类痕迹物证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200余人。他参与侦破大小案件600余件,为“11·22杀人抛尸案”“1·06持枪抢劫金店案”及命案积案“20090105杀人焚尸案”等一批大案要案的侦破提供了及时的破案线索和重要的法庭证据。
此外,罗杨还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先后在《刑事技术》《法医学进展与实践》《命案现场重现》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采访最后,谈及对未来的期许,罗杨有些感叹:“现在的治安越来越好,我的出警量比以前大概少了20%左右,希望以后天下无‘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