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电磁、3D打印、离子色谱分析……三星堆考古发掘保护“黑科技”不止这些!

2021-11-30 06:48:18来源:封面新闻编辑:覃贻花

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曾洁

感应电磁、探地雷达、桁架系统、3D 打印、酶联免疫法、离子色谱分析……没错,你看到的这些自然科学名词,全都运用在了三星堆遗址最新的考古发掘和文保修复过程中。

11月29日,在四川省-坎帕尼亚大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上,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带来发言《三星堆遗址发掘与保护多学科应用与展望》,为线上、线下的参会者分享了多学科文物保护和大遗址保护的一些措施和策略。

唐飞介绍,目前,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考古发掘中,已创新建立“课题预设、保护同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

发掘开始前,考古队通过正式发掘前,采用了“多频感应电磁法””探地雷达”等综合探测方案,对特定环境做了金属探测。根据探索成果,对金属文物的识别提供线索。探测成果推测3号、7号、8号坑埋藏有成规模的金属器物,以3号埋藏量最大,8号次之,这为制定发掘、保护预案提供了指导。

此次考古发掘中,还首创了多功能考古工作舱,实现发掘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的可调、可控,防止由于出土环境剧烈变化导致文物的快速劣化。

舱内也大有学问,发掘人员穿戴防护服、利用非接触发掘系统,尽可能减少外来污染对文物影响。采用微环境控制,防止脆弱有机质突变。

在对文物进行提取时,考古人员首次使用了三维扫描及3D打印技术。通过制作出露文物硅胶保护套,现场提取时,考古人员用硅胶体保护套贴合在文物表层,外层再包裹上厚厚的保护材料,放在专门的套箱中。完整提取大型青铜器。

象牙的提取与保护,微痕蚕丝蛋白的确定,埋藏环境中土壤及腐蚀产物中的分析……每一项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多学科的助力和支持。

唐飞说,他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能具有更加全面的环境保护,更加融合的学科团队,协同共赢的合作机制,以帮助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取得进步、助力三星堆遗址保护示范区建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