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营山当地人重视教育,大兴办学之风,乡村办学堂,县城建书院。由于当时年久失修,多所书院遭到损毁。公元1826年,新任知县夏文臻,建一上任便“首以人才为念”,当“询知邑无书院兼乏考棚”,目睹来县参加考试的一千六七百童生,“备桌凳而来者,拥塞公门,一遇霖雨,苦不可状”,便商议士绅,按粮捐输。最终,云凤书院建成。
从云凤书院曾走出6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一位进士叫蔡镇藩。
营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蔡镇藩家住营山县郊外,那一年蔡镇藩才十二三岁,聪明好学,跟随大哥诵读经史。一天,一位学院大人到营山县城云凤书院巡视,学院大人坐着轿子,左右有很多随从侍卫,当地很多老百姓见到轿子过来都躲得远远的,只有蔡镇藩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偏偏要凑过去看个究竟,结果就挡住了学院大人的去路。随从呵斥蔡镇藩,想要撵他走,蔡镇藩说:“有什么看不得,大家都是人,我就是要看看。”没想到,轿子竟然停了下来,学院大人从轿子中走下来,也想看看是谁这么大胆子。蔡镇藩见学院大人下轿,他很有礼貌,赶紧上前行礼。学院大人见蔡镇藩聪明伶俐,又很懂礼数,决定出个对联考考他,学院大人说上联:小童子黑发并肩,蔡镇藩一听马上就对出下联:大老爷洪福齐天。学院大人一听,觉得蔡镇藩小小年纪,竟如此知书达理,是个可造之才。不久,蔡镇藩被特招进入云凤书院读书。进入学堂,蔡镇藩更加勤奋学习,20岁时就考中举人。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蔡镇藩会试入京,连捷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吏部主事。
新中国成立后,云凤书院先后成为营山师范附小、云凤实验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被改作云凤实验小学幼儿园。1987年2月,云凤书院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这座有着190年历史的书院,营山县将云凤实验小学幼儿园从书院搬出另建。同时,营山县结合南北两河综合整治工程,对云凤书院进行了修缮,与北门河景观打造融为一体,并安排专人进行管护。修缮一新的云凤书院,通过“进士之乡”牌坊、书院广场、读书廊、轩、碑亭、影壁、砚池、桥和仪门把区域景观串联起来,提升了书院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