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成都好洋盘

2018-07-07 06:11:16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成博宋朝蚕市复原微缩模型。

成博宋朝蚕市复原微缩模型。(局部图)

发掘出的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全貌。陈羽啸摄

婚博会、汽车博览会、电子展览会……近几年,在成都举办的博览会盛况空前,让人眼花缭乱。逛博览会很潮很前卫?

其实,这些都是几千年前,老祖宗们“玩剩下的”。早在唐代,成都每个月都会举行商品交易会,类似现在的博览会。到了宋代,则形成了“十二月市”的固定叫法。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明确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赵抃是北宋名臣,他于公元1054年在四川绵阳一带当转运使,后来又在公元1064年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到成都当知府。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小红介绍说:“因而赵抃对成都的情况相当了解,写了一部《成都古今集记》。”

范成大修路赶集才免于泥淖之苦

据相关文献记载,绍兴十三年(1143年),知成都府张焘“始命甓之”,但“仅二千余丈”,进行了用砖铺砌街道的尝试。其后,范成大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三十四年,“为竟其役,鸠工命徒,分职授任,程督有方,尺寸有度”。范成大所筑石街有十四条,用砖二百余万匹,总长三千三百六十丈,换算下来10多公里。每条街道的首尾还树立两块石头以为识别。至此,成都府百姓才免于泥淖之苦,“雨不乘橇,骑不旋泞,徐行疾趋,俱从坦夷”。

成都市博物馆直接整箱套取了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中宋代街道遗址,与宋代街坊半景画、“三月蚕市”微缩模型并列展示,展厅地面还有以宋代建筑技术复原的街道路面供前来参观的观众体验。

微缩场景复原的是三月大慈寺旁“蚕市”的场景,不少前来参观的观众在微缩场景附近驻足,好奇地看古人是如何“逛街的”。从左往右,只见街道上,有卖丝绸、桑叶的店铺,还有卖陶器、字画的,耍猴戏的,老百姓流连在各个店铺、摊位前,熙熙攘攘,人声鼎沸,仿若“成都立体版”的《清明上河图》。

成都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杨家店铺”、“李家蜀锦铺”、“张氏茶坊”……微缩模型里每一个店铺的名称、每一个场景再现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在历史文献中有据可查。

大慈寺附近云集成都五大集市

宋时成都,月月都有专业市场举行。陆游有词谈到这些集市的盛况,“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这首诗谈到了药市、灯市、花市。这些定期的集会,不但是成都及附近人们交换商品的场所,更吸引着全国各地商人前来做生意,贸易极为繁盛。

“十二月市”的兴盛直接反映了唐宋时期成都经济的发达,手工业和商贸的繁盛,反映了成都的城市地位在全国甚高。“十二月市上贩卖的很多商品都是四川本土生产的,比如锦市和蚕市上的蜀锦,药市上虽然也有外地药卖,但还是以四川本地的为主。花市,更是以本地产出的花卉为主。

“各个月份的市场其实都由‘百货’交易。能进行百货交易,说明物产丰富,而且很多主打产品都是外销产品。”王小红表示,“十二月市”的蚕市、扇市、香市、七宝市、药市等多种专门集市都曾在大慈寺附近举行,太古里一带早在宋代就是成都的CBD。在IFS古迹广场下面,保存着一片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的唐宋时期遗址,这片遗址被称为江南馆街街坊遗址。

有意思的是,“四川成都江南馆街唐宋街坊遗址”的考古发现,还发掘了4条宋代铺砖主道,路面使用特制细长条形砖竖砌而成,有“人字形”和“回字形”两种砌法。

“这表明,成都城的街道,在宋代得到整治革新,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即街道突破了泥土路面,首次采用砖铺路。宋代成都用砖砌街,彻底改变了成都街道的路面状况,可以说城市的街道第一次与乡村道路分化,走向了城市化,成为成都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日常生活来看,砖铺路也方便了古代人们在集市上的交易。”王小红说。

游乐风盛行坊市间商贸相当繁荣

为何会在唐宋时期出现“十二月市”?这与巴蜀盛行的游乐风气关系密切。

从五代到宋代,成都城市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直接影响到成都民俗风气的变化,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成都游乐风气在唐代的基础上更是盛极一时。

唐宋以来,对巴蜀游赏之风加以赞赏的著述不绝如缕。《宋高僧传》说:“蜀士尤尚二月八日及四月八日。每到二时,四方大集,驰骋游遨。”这里指的是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锦江“小游江”和浣花“大游江”的风习。

宋代四川的游乐活动中心是成都,这里已形成从新年到年终月月遨游的习惯。游乐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遨”。“遨游”指的就是游乐活动。太守带头宴饮游乐,叫做“遨头”;老百姓带着坐具跟着游乐叫做“遨床”。

张咏在北宋前期曾任成都地方长官,他在《悼蜀四十韵》中写道,“蜀国富且庶,风俗矜浮薄。奢僭极珠贝,狂佚务娱乐。虹桥吐飞泉,烟柳闭朱阁。烛影逐星沈,歌声和月落。斗鸡破百万,呼卢纵大噱。游女白玉珰,骄马黄金络。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渐怍……”可见,宋人喜欢斗鸡赛马,喝酒赏花,通宵达旦地游乐。

“带二江之流,为一都之会,四民州处,万商成渊。”宋代成都人烟辐辏,除了游乐活动兴盛,坊市间商贸也是相当繁荣,大小市集密布。东市和大东市、西市、南市和新南市、北市和新北市等是按方位形成的固定市场,米市、炭市、麻市、鱼市等则是因货品种类形成的固定集市。

宋代成都的城市规模也非常大,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大都会。杜甫就曾在诗中写道:“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王小红分析说,“唐代一户人家大约有五口人,由此可以推测,当时成都有50万人口,虽然不一定是实指,但这在古代来说是相当大的数量。”

经商不受限宋代逐渐打破了坊市格局

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区,也就是居住的地方,市就是现在的商贸中心。宋代以前许多城市是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到了宋代,城市坊市格局逐渐打破,允许商人沿街开店。”

从北宋开始,城内城外都可开设商店,而且相同行业的店铺集中在一起,小卖行贩也十分普遍。因循千年的宵禁制度也被彻底取消,于是有了夜市,有了酒楼,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十二月市”类似现在的商品博览会。在王小红看来,可能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先建立起市场,先有了市场的兴盛,再对这些市场进行统一概括、命名。

“在宋末,文献遭到了毁灭性的灾难。蒙古入侵,很多典籍损毁殆尽,关于十二月市是如何形成的,文献记载比较模糊。我们只能推测,那时候可能不会每个月都设置一个市场,而是先有市场,后有‘十二月市’的称谓。”王小红解释道。

宋代“十二月市”中,有些市场是有专门管理的,比如锦市,宋代官方就设立了织造蜀锦的作坊“锦院”来管理蜀锦的生产和销售。

“十二月市”中交易的商品是否收税?王小红说,“成都每年十月要专门举办酒市,相当于蜀酒的博览会,这是收税的。史载宋代成都每年仅游宴一项增加的榷酤(酒税)之利应达‘千万贯有奇’。”她还推测,“可能有些集市不会收税,在举办时会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陈荷 摄影报道

十二月市概览

正月灯市

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很有名。到北宋开宝二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

二月花市

因成都的二月正值春意宜人、百花盛开,因传农历二月十五日是百花的生日,这天人们举办盛大的花市花会朝贺百花仙子的生日,称为“花朝”。成都花市便在花朝前后举行,以“花朝”为花市的正期。

三月蚕市

成都蚕市历史悠久,北宋黄休复《茅亭客话》记载:“蜀有蚕市……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岁华纪丽谱》亦云:“盖蚕丛氏始为之,俗往往呼为蚕丛太守。”后来的蚕市,即为这种风俗的遗迹。

四月锦市

成都养蚕织丝历史非常悠久,前后蜀时,成都丝织业在唐代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宋时“蜀土富饶,丝帛所产,民织作冰纨绮绣等物,号为‘冠天下’”。成都织锦业所需原料和生产的成品都需要交易,每年四月被定为“锦市”。

五月扇市

所谓“扇市”,嘉庆《华阳县志》详细记载:“蜀民每岁五月,于大慈寺前街中卖扇,名扇市。”认为成都扇市在大慈寺的庙门前。成都本地盛产木材和竹子,用于制作扇子的的材料很丰富,生产量也一定不菲。

六月香市

宋洪刍

《香谱》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云:“南方有香市,乃商人交易香处。”五代两宋时,佛教、道教盛行,成都城及附近建有众多寺庙宫观,人们借进香之际到风景优美的寺庙宫观游玩,就像现在的赶庙会。

七月七宝市

北宋赵抃的《成都古今集记》载七宝市在七月,《蜀中广记》记载成都蚕市、药市、七宝市时说:“冬月鬻器用者号七宝市,俱在大慈寺前”,认为七宝市在冬月的大慈寺前举行,将市期定在冬月。也许从宋代到明代,七宝市举办的时间发生了变化。

八月桂市

成都桂花颇为闻名,自古广植桂树。古代成都一带,把每年的八月定为桂花节,名符其实。桂市以花成名,桂花亦因市而盛。卖桂花、买桂花、赏桂花、吟桂花成为一时盛观。

九月药市

成都药市之兴早已有之。宋代成都药市,从唐代的一年一次扩大为一年三次,即旧历二月八日、三月九日的观街药市和九月九日玉局观药市,而以九月重阳节玉局观药市最盛,要持续五天之久。

十月酒市

宋代四川经济在唐代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酒的生产及酒的消费不减唐代,张詠为官成都,说当时“酒肆夜不扃,花市春惭作”,夜不扃者,通宵达旦畅饮也。把酒作为成都有名的特产。故成都每年十月要专门举办酒市,相当于蜀酒的博览会。

十一月梅市

具体市期及交易内容,文献不见记载。顾名思义,梅花具有成都地方特色,当仍属定期举行的物资交流会。

十二月桃符市

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