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王维 唐广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自1939年创立以来,已走过85年的风雨历程,发展成为内江市的龙头医院。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医院是如何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未来又有哪些规划和展望?本期,我们与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波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已有85年的历史,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哪些医院文化元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如何促进职工齐心协力、把医院精神有效落实的?
刘波: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85年历史,是一部敢拼敢闯、齐心奋斗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为民勤学敬业”的院训一直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从创二甲、评三乙、争三甲,到创建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等一系列荣誉,都是市一院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这种文化元素不仅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更促进了医院精神的传承与落实,让每一位职工都能以医院为家,以患者为中心,共同推动医院的发展。
记者:医院新区二期建设的初衷是什么?具体布局如何规划?您认为二期建设将如何提升患者的就医便利性?
刘波:医院新区二期建设的初衷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新区规划用地339.6亩,二期建设将包括住院楼、感染楼、直线加速器机房、地下车库及配套附属设施用房,规划床位数960张,建筑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二期建设完成后,患者将享受到更为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单人间和双人间的设置也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
2018年5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一期项目)经过2年10个月的建设投入使用,形成“一院两区”的发展模式。
记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和亮点?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何优势?
刘波:我们采用“院外引进+院内培养”的模式,加强医院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我们已成功引进博士5名,并加大内部培养力度,自主培养了19名博士(含在读)。特别是我们的胸心外科团队,拥有14名医生,其中博士1名,在读博士6名,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实力和优势。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召开博士引育工作专题会。
记者:医院是如何践行“为民服务”宗旨的?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刘波:我们把“用心服务、共情服务、悟性服务”融入整个医疗过程,紧扣患者就医的难点、痛点和堵点。我们开设了门诊一站式服务、检查集中预约服务、出入院一站式服务中心等,有效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同时,我们还重视人文建设,开设人文关怀病房,并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如线上护理咨询、用药咨询等。此外,我们还全面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服务,深入推进智慧急救项目建设,全力保障妇幼健康,并开展“预住院”服务,让患者享受到更便捷、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记者:医院目前拥有哪些省级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能否介绍一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胸外科的建设成果?
刘波:医院现有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和1个市级中医专病建设项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全省专科排名中名列前茅,将于今年接受建成评审。胸外科团队配合李巅远医学高端团队联合开展了四川省首例基因编辑猪-猴异种心脏移植手术,创造了国内异种心脏移植的新纪录。此外,我们还积极建设核医学科,配备了全市唯一的PET/CT,为肿瘤患者的精准医疗提供极其重要参考信息,切实满足了患者“足不出市”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就诊需求,也极大提高了内江地区的整体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2021年,内江首台PET—CT在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投入使用。
记者:医院在帮扶工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医联体建设和远程诊疗的情况如何?
刘波:我们与多家医疗机构组建市一医院城市医疗集团,通过定期派专家下沉帮扶指导,提升同质化医疗水平。同时,我们还完成多所医院的协作医疗帮扶工作,并安排中高级骨干医护人员开展城乡医疗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在远程诊疗方面,我们与多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影像和心电医疗协作网,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开展远程诊断。
记者:作为内江市的龙头医院,医院未来有何计划或举措来更加积极地配合和参与内江市的卫生健康工作?
刘波:我们将主动融入内江发展大局,锚定建设“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通过深化“党建引领强医利民行动”,我们将持续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加强专科能力建设,扩大影响辐射面。我们将切实承担内江“龙头”医院的责任和担当,带动提升整个内江地区的诊疗水平,让内江群众“足不出市”就能享受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健康内江建设贡献“一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