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驻大伦坎村扶贫工作队(上篇): 扶贫“造血”致业富 四个“好汉”把村帮

2020-08-17 16:43:4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邓强

【金融扶贫工行情系列报道】

“咯咯咯……”旧院黑鸡的叫声遍布在大伦坎村的每个角落。近两年,黑鸡的养殖数量从每户十几只增加到一百多只。养殖数量增加的背后是村民们对扶贫干部的信任,也是养殖产业的日益成熟,更是工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成果。

旧院镇大伦坎村位于万源市旧院镇东北部,是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定点帮扶的贫困村。2018年7月初,省分行本部黄亮、罗贤春、田邦力、王东4人受省分行委派进驻大伦坎村,组成驻村工作队脱产开展帮扶工作。在近两年的扶贫工作中,不同部门、不同年龄的四个人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大伦坎村恢复“造血功能”,为其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个好汉三个帮 默契合作促成效

“每次任务都会看侧重点,谁擅长就以谁为主导,其他三个人进行辅助补充。”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黄亮这样总结工作模式。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扶贫工作是复杂且繁琐的,驻村工作队的四个“好汉”通过彼此之间的默契配合与优势互补,扶贫过程中的难题都迎刃而解。

黄亮原来是工行四川省分行信息科技部的员工。利用其专业优势,他为村委的脱贫攻坚办公室搭建电脑打印机及网络环境,将原手工填写的扶贫相关文件、文档、报表通过电子化流程处理,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资源和空间,更为精准量化的掌握村情村况提供了可能。

“村里的农村夜校一直都是拿着几页纸在上面进行知识讲解,学习效果太撇。”黄亮注意到这个问题后,马上争取到资金,购买投影仪、幕布等设施,将活动室打造成一个多媒体教室。“现在农技员基本都是通过PPT、视频这种更直观的方式进行培训,村民们的学习热情明显高多了。”

“我本身是做内控合规的。所以特别注意规范性方面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员罗贤春告诉记者。作为内控合规部的一员,罗贤春刚到村时就排查发现了村脱贫硬指标之——村集体经济设立不规范问题。也因此,他与村集体经济这项工作结下了不解“良缘”。如今,在他的牵头和其他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大伦坎村的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建立起了村集体经济公司章程以及村集体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资源管理的整套规章制度,确立了“稳步探索、提升收益、多元发展”的集体经济发展原则,树立了“众建众享、利村立人”集体经济经营要求,找准了“村集体扶持致富带头人创业、拉动就业、助推贫困村摘帽、壮大集体经济发展”的发展思路,村集体经济收益由2017年的0增长为2018年的3万元、2019年的10万元,并争取到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府配套资金共计100万元,工行集体经济发展捐赠资金195万元,成为了万源市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重点支持村。

大伦坎村中,如果要问村里的人最信任谁,大家一定会回答:“王东!”王东是省分行银行卡中心的一名老同志,也是工作队年纪最长的队员。“平时村里不是很好沟通的村民,他都愿意去沟通。”队长黄亮评价道。王东显然极好地承担了联络员和宣传员的角色,对村里的各方面情况和村民的实际问题及困难都了然于胸。同时由于工行扶贫力度加大,各种捐赠项目较多,王东还要专门负责项目管理。他从各部门及政务公开网站获取管理文件,了解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从细节上把控扶贫工作风险。针对一些难题,王东也经常发挥余热建言献策。

“一户一策”无疑是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法宝,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面掌握贫困户的详细情况。针对贫困户相关数据资料此前管理粗放的问题,工作队历时三个月,走访村户,将信息精确到贫困户的年龄、具体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在前期,我们统计了一下,政府针对贫困户的政策有60多项,落实到每一户到底享受了几项,是很费时间的。”来自机构金融业务部的田邦力和工作队细心地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核实并完善数据,为大伦坎村建立了高效的信息库。

除了负责贫困户一户一策等信息分类统计工作,田邦力还主要负责建立工商银行帮扶大伦坎村扶贫资金托管账户,联系协调扶贫项目主管政府部门和涉及的各类公司等,村集体与养殖大户开展肉牛黑鸡代托养,与致富带头人和兄弟村分别合资成立新型经营实体等产业项目也都由他牵头完成。“我有在机构部和公司部两个业务部门工作的经历,在村里这些方面的知识刚好用得上”,田邦力欣慰的说到。

“每次交东西我们村总是镇上最快的!”在记者与工作队四个人的交谈中,每个人都不约而同说过这句话。这也是对工作队四个人通力合作成果最直接的写照。

驻村工作队汇报融E购电商扶贫开展情况

为有源头活水来 金融扶贫造血

扶贫不等于简单的给钱给物,贫困是一种多维现象,说到底,还是贫困地区缺乏核心产业,缺乏造血机制,那么如何因地制宜,帮助大伦坎村的村民找到优势产业,找到一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精准扶贫之路,就成了摆在工作队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经过考察,工作队发现大伦坎村耕地较少,水源、水质条件也不占优势,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我们注意到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养黑鸡,再加上大伦坎村是旧院黑鸡种源保护地,养殖业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工作队决定以旧院黑鸡养殖作为主导产业。

查看村民黑鸡养殖情况

找准产业扶贫的方向后,依旧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钱从哪里来?很多贫困户刚迈出第一步就遇到资金瓶颈,遑论随后的种种问题。

作为金融人,工作队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发挥工行的行业优势,采取金融扶贫措施。按照“1+N”的形式(一个带头人,带动N个精准贫困户),配合当地分支机构在大伦坎村投放小额扶贫贷款19.6万元、致富创业贷款30万元扶持村中养殖户发展。

为村民发放黑鸡消费扶贫款项

“之所以想到‘1+N’这种形式,是因为考虑到养殖场地、养殖技术、鸡苗防疫等现实问题,普通村民很难达到这些要求。所以萌生了先培养致富带头人,养殖大户带动村民的想法。”工作队与养殖大户合作,由工行出资购买鸡苗,采取“五统一分(统一孵化、统一育雏、统一防疫、统一饲养方式、统一销售、分户饲养)”的模式,将鸡苗育雏30天后再发放给农户饲养,解决了农户养殖技术和设施设备不足的难题,降低了养殖成本。

周照轩是大伦坎村养殖大户的代表,她经营的碧源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由工作队牵头申请“工行致富创业贷”。“发放贷款时,合同里就会写明,保证吸纳贫困户的具体数量要求。”黄亮解释与养殖大户的合同会根据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要求,但都是为了村里贫困户谋福利。发展至今,合作社现有成员37多户,其中精准扶贫户17户。合作社养殖场现有职工15名,其中吸纳贫困户职工11人。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周边200多户农户发展旧院黑鸡养殖业,其中带动贫困户138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100元以上。

“通过产业扶贫,村民加入到脱贫事业中,这才是群众致富增收的基础。”同时 ,工作队也考虑到部分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罗贤春告诉记者:“工行还为贫困户购买鸡苗,委托养殖户代养。人均11只鸡苗,按人头分红,一只鸡分红10元。这部分不需要贫困户出钱、出力,就能拿到分红。”

扶贫先扶志,扶人先扶心。环境的改变,也会带动人的改变。

最让工作队欣慰的就是,村民由最开始的要钱、要低保,转变成依靠自己。“现在村民特别积极地向我们申请鸡苗,或者让我们帮忙销售农产品。我们能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创业就业的环境。”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工作队这一扶贫模式无疑给大伦坎村带来了源源活水。这“活水”不仅是产业扶贫带来的物质脱贫,更重要的是促使村民开始积极主动创造财富的精神脱贫。

一条龙“服务” 解决销售后顾之忧

最开始的资金问题解决后,村民依旧顾虑重重。工作队与村民仔细沟通后发现,村民并不是不想养,也不是养了不赚钱,主要是没有销售渠道,导致大家“不敢养”。

为了打消村民在销售方面的顾虑,工作队主要通过发展电商、以购代捐等方式保证销售,合作社发放的鸡苗,若村民不能自行销售,则统一由合作社保价回收。还采取购买保险等措施消除村民的后顾之忧。

驻村以来,工作队利用工行融E购平台的资源优势,在村中发展养殖合作社融E购平台商户2户,且登陆的主流电商平台超过3家。从资料提交到店铺开通、店铺装修、货品上架、物流、客服相关参数设置等各项工作,工作队都参与其中,耐心指导,让大山里的农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走出乡村。仅2019年一年,全村在融E购平台上的销售额就达到300万元。

驻村工作队陪同万源市肖利副市长(总行挂职干部)查看村级电商运营情况

“平常我们还会为村内电商争取到工行的集中采购名额,但要求至少要有70%的采购数量,是从村民处收购。”黄亮解释道,“这样一是保证品质,二也帮助村民解决了销售问题。”除了集中采购,平时,村内电商也会帮助村民销售销售各种农产品,进而帮助周边贫困户代销旧院黑鸡、黑鸡蛋等土特产到全国各地,为贫困户增收。

打通电商的销售渠道外,工作队还整合资源开展代采购合作,挖掘黑鸡采购需求。在了解到兄弟村有大额黑鸡采购需求后,驻村干部与采购方签订了3000多只旧院黑鸡销售供应合同,由大伦坎村集体组织货源,采购方按每只超过农户收购价3元的标准支付村集体报酬,通过该项合作为集体经济创收9000多元。

随着养殖体量的增大,村民向工作队透露对养殖成本不确定性的担忧。村民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如何降低养殖过程中的风险,也是工作队的一大功课。

对此,工作队及时与工行沟通,创新出“银行+保险+期货”模式,通过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为养殖户购买饲料涨价风险期货保障,在2019年就赔付近10万。另外,工行还代养殖户购买商业保险,在养殖过程中出现意外死亡损失就予以赔偿。工作队通过购买保险、期货等手段,尽可能降低养殖风险,提高村民的养殖信心。

这一系列措施,覆盖了孵化、防疫、饲养到销售全过程,全面细致地考虑到村民的各种难题。工作队带来的一条龙“服务”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黄亮提起,今年他再问起村民还“敢不敢”养殖黑鸡时,大家都拉着黄亮的手说:“有你们这么尽心尽力的帮忙卖鸡,给我们创收,我们肯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养!怎么不敢养!我们不但要养,还要好好的养,多多的养,争取把我们的旧院黑鸡卖到全国。”

在驻村工作队四人的不懈努力下,2018年底2019年初大伦坎村顺利通过万源市、达州市、四川省开展的县、市、省三级脱贫验收及全国交叉验收,实现整村预脱贫,并获批为达州市“四好村”称号。在2019年底,万源市的全县摘帽村级验收中,大伦坎村也顺利通过。“在成功实施旧院黑鸡代养殖的基础上,村集体开始探索肉牛、生猪等养殖业,相信一定会越来越好!”对于大伦坎村的未来,四位“好汉”充满了期盼。(何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