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氢能不“轻”

2024-05-27 21:19:35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以“微火”形态呈现的火炬成为许多人脑海中经典瞬间,而这一瞬间的“幕后推手”,正是氢燃料。

氢,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大约占据宇宙总质量的75%。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新能源已炙手可热。

王禹豪/摄影

(一)万亿赛道

提起氢能,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小时候玩的氢气球,还是课堂上的电解水实验?

如若问:“氢,轻不轻?”

会有两个截然不同、却又相统一的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轻。

电影《流浪地球》片头刘启询问刘培强:“爸爸,氢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开大火箭的燃料”。

氢,是世界上最“轻”的元素,甚至连地球引力也无法完全“抓住”它,空气里的含量几乎为零。与此同时,每千克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20兆焦,是焦炭、汽油等化石燃料的2到4倍。所以,液氢被用作运载火箭的燃料。

第二个答案是:不“轻”。

氢能是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氢燃烧的产物是水,在“双碳”大背景下,战略地位凸显。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氢能不“轻”,还体现在巨大的经济价值上。按照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到2050年,氢能源就有望贡献全球整体能源需求的18%,创造出年均2.5万亿美元总产值。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50年,氢能源有望贡献全国终端能源需求的10%,创造超过10万亿元的总产值。《国际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指出,2022年,全球氢能领域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500亿美元,未来10年将是我国氢能产业的“黄金发展期”。

(二)你追我赶

2022年,在“双碳”战略的持续推动下,政策多点开花,企业加大投入,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迎来“爆发元年”。在这条万亿新赛道上,全国各地争相发展、你追我赶。

2022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出台后,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包括北京、重庆、广东等在内的29个省或直辖市陆续发布了“涉氢”政策。

今年5月16日,广州市公开征求《关于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意见;5月20日,成都在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明确提出,未来3年,推动氢能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三年翻一番,进入全国前五……

攀枝花作为全国先行地区之一,超前谋划、高位推进,前瞻性探索氢能的制、储、输、用和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全链条、全要素发展,氢能产业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

2021年12月,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支持攀枝花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2022年1月,攀枝花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以打造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2年,相继出台《攀枝花市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发展规划(2021-2030)》《攀枝花市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作为一座因“三线建设”而生的新兴工业城市,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初期,攀枝花尽管坐拥“万贯家财”,却仍面临产业布局不充分、应用场景规模小、政策缺乏比较优势等难题。

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唯有实干才是答案。

这一路上,攀枝花加大政策研究宣贯,精准谋划向上争取支持;建立推进工作机制,全力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重点工程建成达效……披荆斩棘,养成了爱做难事的习惯和能做难事的实力。

现在,我们初步打通了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全市重点推进的氢能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27.45亿元;攀枝花氢能产业园正式揭牌,东方氢能燃料电池和钛双极板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氢能装备制造即将突破;液氢工厂项目,将在年底前实现液氢重卡在攀枝花首发运行,助推液氢商业化进程;盐边县制氢加氢一体站正在加快推进,争取年底前建成……总体而言,氢能产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全速竞跑

从擘画蓝图、到制定政策,再到产业“破零”,我们在氢能新赛道上,已跑出了“攀枝花速度”。

然而,要把这一速度转化为发展胜势,绝非易事。这也正是氢能不“轻”的另一层内涵:做大做强产业,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攀枝花地处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资源丰富,资源禀赋突出,具备成为绿氢输出基地和示范应用特色区域的巨大潜力,拥有发展氢能产业的良好前景。

2020年,国家五部门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响了全国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第一枪”。

此后,四川省率先作为,在全省掀起了一场“聚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大活动。

2021年,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关于支持攀枝花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示范城市的决定。

此后,攀枝花便乘势而上,以项目为抓手,以落实为准则,以实绩实效为目标,全速竞跑在“双碳”赛道的“绿色跑道”上。

2022年11月,攀枝花市钒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南地区副产氢提纯示范线——钢城集团欣宇化工公司氯碱副产氢提纯项目建成投运;其1公里外的国内首座管道输氢母子加氢站即马店加氢综合能源站及纯氢管道项目全面建成;1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由钒钛高新区出发,沿着金沙江大道缓缓驶入市区…… 

自此,氢能在攀枝花的应用场景开始呈现,一笔一笔勾勒出了攀枝花作为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在氢能制、储、输、用清晰的产业链雏形。

(四)当仁不让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们走了很长的路,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这一路,我们依然坚守初心,在竞速“双碳”赛道的“绿色跑道”上当仁不让。

日前,攀枝花又制定印发了《攀枝花市氢能装备制造项目招引工作方案》,进一步绘好氢能产业招商“路线图”,重点聚焦提升氢能供应能力、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和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全力打造兼具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的现代化氢能产业生态。

按照《方案》,攀枝花将以氢能交通应用为突破口,以政策支持为保障、以应用市场为吸引、以低价氢源为支撑,实施应用场景“靶向”招商,力争引进1~2家氢能链主型、旗舰型企业在攀投资建设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集成、氢能重卡装配制造等项目。

2024年氢能产业示范城市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未来,攀枝花将锚定氢能产业示范城市建设目标,大抓落实以氢能产业发展成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将围绕氢能产业集链成群发展、强化氢能产业政策支撑等方面精准发力,让“氢”风“吹绿”产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