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丨马云风:以“拙”求“斫”让远古天籁遇当下知音

2024-06-18 19:51:43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拨弦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2003年,中国古琴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斫琴,即制作古琴,是一门精工细作的传统技艺。古法斫琴以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对原材料要求苛刻而著名。

在绵阳,古琴斫琴技艺被评为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传承人马云风,研斫古琴15年,以其“拙力”“拙心”“拙愿”,与古琴对话、向内求索,让发自远古的天籁,遇见当下的知音。

拼“拙力” 200余道工序斫一把好琴

马云风的斫琴研习基地,位于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方塔村,取名“青云琴院”。远远望去,小院白墙灰瓦,极具中式建筑特色,记者推开虚掩的大门,庭院内绿植环绕、琴音绕梁、幽静宜人。

“这个院子是我平时斫琴的地方,做木胚、调漆等主要工序都在这里进行。”跟随马云风的脚步,记者穿过小院,步入琴房。

琴房内,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伏羲式等古琴床挂于墙上,工作台上摆着铅笔、锯凿、刻刀等十余种制作工具。

马云风挑选出一把合适的长刨,调整刀口,开始为记者演示琴面的刨面工序。

马云风——

“古琴制作要经过200余道工序,主要分两大步骤,一是做木胚,二是做漆。

细分来看,就有选材、造型、木胎成型、琴面及腹槽制作、合琴、装配、木坯裱布、刮灰、打磨、试音、定徽、擦漆、推光、上弦等步骤。并且每一道工序,基本靠手工制作完成。

做好一把古琴,至少要两三年时间。2016年,我耗时三年终于做出了人生中第一把古琴。”

他介绍,古琴和其他乐器不一样,面板的弧度、厚度没有统一标准,却又是决定音色最重要的部分。斫琴过程中,每一刀的力度都须克制,只有内心中正平和的斫琴师,才能制出音色纯正、“九德俱全”的好琴。

说话间,只见马云风平稳地推动长刨刨面,一片片木屑落下,散发出木材特有的香气,为工作坊平添几分静谧与雅致。

“自古以来,巴蜀就盛产古琴材料,制琴技艺名扬天下,名琴辈出。”马云风介绍,安州区森林覆盖率高,秀水镇又是桑蚕养殖基地,相邻的塔水镇是全国重要生漆产地,为斫琴提供了木材、生漆、蚕丝等重要原材料。加之这里气候温和、日照充足,确保古琴斫制时,音色以及木材分子结构稳定。

“至哉观古乐,大矣会文人”,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古琴的优雅音律常令文人墨客入迷。

而绵阳这片土地,自古“高山流水,琴瑟合鸣”,孕育出的一批文人豪杰,如李白、欧阳修等也热衷其悠悠弦音,与古琴结下不解之缘。

从这儿土生土长的马云风,便自觉有缘分和责任,把古琴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付“拙心” 15年千斫百炼精技艺

“爷爷是乡乐团的鼓手,那会儿总是走街串户去演奏,我老在他们跟前转悠,从小耳濡目染,让我对中国这些传统乐器产生了极大兴趣。”马云风回忆,小时候见电视里古人常背一把古琴游历山川,触及生情时,他们便席地抚琴一曲,这样的场景让他神往。

大学时,利用课余时间,马云风就报了古琴兴趣班,开始接触并系统学习古琴弹奏,从此迷恋上了这门乐器。

大学毕业后,他有幸师承古琴川派非遗传承人江嘉祐先生、古琴博士纪志群先生、吴文光先生,开始学习斫琴技艺。

斫琴要有一颗慧心,不仅要懂木性,还要掌握一系列复杂的工艺。

这些复杂工艺,不同于机械化生产线上的经刻度,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长时间摸索,倾注斫琴者对木性、对声音、对技术的综合理解和运用。

如此,每一把古琴的琴音都更有质感、独一无二,被赋予了不一样的“魂”。

“‘斫’与‘拙’同音,在我看来,斫琴就是要付出‘拙心’,拼尽‘拙力’,方能有所成。”马云风告诉记者。

如今,38岁的马云风,钻研古琴制作已15年有余。他制作的古琴,音域宽广、音色苍古、韵味悠远,受到许多古琴爱好者的喜爱。目前他已完成多件定制化的古琴作品,远销全国各地。

记者注意到,因长期与木材、生漆接触,导致马云风的手指反复蜕皮后,起了厚厚的老茧。但就是这枯燥乏味、日复一日地斫琴,却让马云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平静,“学习古琴制作也是磨炼和修行,让我学会了静心。”

许“拙愿” 让古琴遇见更多青年知音

记者走进青云琴院二楼的琴房,这里被马云风布置得极为雅致,琴棋书画、笔墨纸砚等物品整齐陈列着。

平日斫琴的间歇,他会来琴房点上一炷香,弹奏起自己喜爱的乐曲,让思绪伴随悠扬琴声,飘向远方或过去。

“如何能让大家了解和喜爱这门乐器?”

“我能再为古琴传承做点什么?”

……

这是马云风常思索,也是想突破的难题。

马云风——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人想的是今天学了,明天就能凭着手艺赚钱。

可是斫琴技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还需要学徒付出体力、克服粉尘、克服生漆过敏等道道难关。”

正因为如此,跟随他学习斫琴技艺的学生,曾只有5名。

如今,古琴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制售环境也在慢慢变好,很多年轻人开始找马云风了解、学习古琴,“这是一个好事情,很高兴看到它没有被遗忘。”

马云风还透露,如今他已学成的学生,不仅把琴馆开到自贡、雅安,还开向英国、日本等海外地区。看着古琴逐渐走进大众生活,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马云风感到无比欣慰。

此外,马云风还尝试一边编写古琴教学教材,将唐诗宋词与古琴结合起来;一边积极对接安州区各小学,努力让古琴文化走进校园,让千古之音在孩子们心中“活”起来。

“只要大家喜欢,我就会尽力传授古琴的弹奏和制作技艺,不希望这件乐器在我们这一代失传。”马云风说。

(安州融媒 涪江观察记者 安峥 文/图/视频)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