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郑月佳,荣获全国妇联巾帼脱贫示范岗;四川省三八红旗手;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明星;创办的泡菜厂为四川省高科技企业。
“这些泡菜要马上晾晒。”6月20日,雨后,太阳明晃晃地照耀大地。四川阆中梭咀山下,一排排泡菜坛子在阳光下格外耀眼,郑月佳正在招呼工人,老公常聪在一台机器旁操作。
这对回乡创业的90后大学生夫妻,放弃成都安逸生活,回到家乡阆中创办泡菜厂,腌制“家乡味道”,8年时间,带领40多个村种蔬菜,助力他们走上致富路。
90后大学生夫妻地里收菜 资料图片( 摄影 苏定伟)
腌制“家乡味道”
大学生夫妻回乡创业做泡菜
郑月佳老家在嘉陵江畔,当地土地肥沃,家家户户都有种菜的传统。2013年她大学毕业后留在成都,认识了同为90后的阆中人常聪,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那时候租住在三环路上,周末骑辆二手自行车逛春熙路,看电影,简单快乐。”婚后,两人开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给企业拍宣传短片,一年能挣上十来万,开销不大,两口子很知足。
2015年,郑月佳回阆中待产,家乡的状况让她大吃一惊,沉寂的乡村火热起来,工作队、战斗队进村入户,脱贫攻坚大战开始了。
“姥爷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豆瓣厂的工人,妈妈也学了豆瓣手艺。”父母靠着祖传的豆瓣厂送她读完大学。郑月佳挺着大肚子在豆瓣厂里忙这忙那,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办厂,父母挣不到钱,种菜的乡村们也挣不到钱。
能不能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对传统的豆瓣厂进行改造?看到乡村火热的场景,一种创业的冲动在心里陡然升起。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郑月佳决定从泡菜入手。
没想到老公强烈反对,“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是要我脱离农村,终于在成都有一席之地,怎么又想把我拉回阆中乡下!”两人都是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郑月佳理解老公的想法。
生完孩子后,郑月佳还是常回老家,说是帮父母,其实在做泡菜厂的前期工作。
2016年那个春天,常聪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转让,回到老家,“实在不忍心看着老婆两头跑。”
村民交菜 资料图片(受访者提供)
保底价回收
“订单农业”让村民有底气
父辈的豆瓣厂,其实就是100多平方米的小作坊,为提高环保,几次搬迁几乎耗尽父母所有积蓄。规模太小,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缺乏现代化营销意识。两人为豆瓣厂“号脉”,提出一揽子改进计划,没想到遭到父母的反对,“靠祖传手艺吃饭,还有啥问题!”
两人单干,从银行贷款200万元,一半还了父母的欠账,一半用来建厂房,新厂就紧挨着豆瓣厂。创业之初非常艰辛,大热天,两口子开着大货车走村串户去收菜,两岁多的儿子要么在菜地里,要么在村口的大树下睡着了。
蔬菜基地(摄影 苏定伟)
阆中和广元苍溪交界处有个瓦口隘村,历史悠久,山路崎岖,之前是省定的贫困村。看到郑月佳的泡菜在阆中生意越来越好,驻村工作队希望他们承包村里的脱贫奔康产业园。“我们正需要打造原材料基地,看到那么多老人还在村里种菜,就答应下来。”
郑月佳在沙溪街道瓦口隘村流转土地200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通过资金入园、土地入园、务工入园方式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帮助3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民宿修起来,研学基地建起来,昔日贫困的瓦口隘村成了村美民富的网红村。
从瓦口隘村开始,高峰时,同郑月佳合作的40多个蔬菜村,遍及阆中十多个乡镇,一年收菜4000吨,全部采用“订单农业”的模式,大力种植青菜、海椒 、豇豆、萝卜等蔬菜。“我们出种子,教技术,保底价回收,村民有底气,敢大规模种菜。”
郑月佳和菜农签协议(受访者提供)
降成本提效率
小小泡菜厂有20多项专利
郑月佳的泡菜厂在金鼓村梭咀山下,212国道旁。一棵青菜从育苗、播种、收割、转运,再到泡菜厂的腌制、清洗、翻晒,环节太多,基本都靠人工,哪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导致整个池子、整个坛子的泡菜质量不过关。
时至今日,常聪都在怀疑是不是走错赛道了!“原以为泡菜厂很简单,没技术含量,规模生产和一家一户小打小闹完全是两回事。”
能不能最大程度机械化?郑月佳介绍一种泡菜包装后的除水装置,包装袋上总有一些水珠,以前是人工一袋一袋擦拭,现在这种装置加了一种吹风设备,泡菜袋下生产线前经过一道“风口”,可将袋子上的水珠吹干。“这些发明都是逼出来的,贷款压力大,只有降低成本。”
豆瓣泡菜坛(受访者提供)
郑月佳在厂里还建起了自己的实验室,要么是提升效率的小装置;要么是泡菜新技艺,至今已获得20多项专利发明。2023年底,郑月佳的泡菜厂被认定为四川省高科技企业。
一个泡菜厂还有这么多专利?更让父辈不可思议的是,郑月佳两口子“浪费”资金,花10多万元请人搞包装设计,20多个泡菜品种都有不同风格的包装。两个儿子是夫妻俩办企业源源不断的动力,他们将儿子的卡通形象印在包装袋上,同自己的泡菜一起走进千家万户。
常聪自嘲是困在梭咀山下的歌手,慢慢适应乡村生活后,还有自豪感。目前还是负债经营,但看到帮扶的村子一天天富起来,两人都觉得有成就。“我们的事业就在祖国大地上,和一个个村庄紧紧相连。”
记者:苏定伟
来源: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