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 绘制向“新”求“质”新蓝图

2024-06-25 18:39:44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何勇


位于南充经开区的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万吨功能性新材料一体化产业链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现场


6月21日,在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条全新的易拉罐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一罐罐啤酒经过一系列工序后“走”下生产线,整个流水线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生产过程流畅高效。

“这是我们全新改造的现代化生产线,每小时下线易拉罐罐装啤酒从3.6万瓶增加到7.2万瓶,提高了整整一倍。”四川燕京啤酒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张程介绍,公司正在加大“智改数转”力度。

南充如何推进新型工业化,绘制向“新”求“质”新蓝图?全市上下如火如荼开展的“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正在给出答案:坚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理念,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全力推动产业、企业、园区突破发展,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A 建链集群 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总投资330亿元的永盈新材料项目,是南充工业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单体项目。“我们现场每天有2500多人进行早晚班加班作业,有100余台机械开足马力投入施工。”四川永盈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建生介绍,接下来将全力开展设备安装及工艺管道安装、电气仪表调试等专业施工,一期A线工程建设预计今年10月进入试生产调试阶段。

“该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分两期建设年产50万吨PBAT类生物可降解新材料和年产30万吨氨纶超仿真功能性纤维的上下游生产线。”陈建生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将四川天然气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化工产业链,对周边地区产生良好的综合辐射效应。而在四川永盈的下一步规划中,还将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新材料,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强链、延链、补链,从而建立起以BDO上下游产业引领、耦合新能源材料的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

投产在即的永盈新材料项目无疑将为南充化工轻纺产业发展注入一剂“强心针”,并有希望成长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新的龙头与链主。

实施“集群集聚”攻坚,正是开展“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的关键一招。下一步,南充将充分发挥重点产业“链长制”专班作用,全力推进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大支柱性产业成链集群、提质倍增,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成长性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壮大,低空经济、氢能、人工智能等新兴和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建链成势。

“建链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杨春林给出了实施“集群集聚”攻坚的“招引之道”:聚焦主导产业,强化规划“一盘棋”,立足临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等平台,市县共建,招引重大项目,引进关联配套企业。杨春林表示,今年该局6个招商专班将联动县(市、区),依托吉利、永盈、弘信、中科九微等企业,瞄准重点区域、目标企业,紧盯供应链、协作链,分产业开展集中攻坚,推动汽车汽配和化工新材料本地建链、电子信息挤进成渝产业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推动食品、医药和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抢占新赛道,推动聚‘链’成‘群’。”南充市经信局副局长范雪峰表示,南充将用好用活政策向工业聚焦、资源向工业倾斜、力量向工业汇集“三集中”以及产业链专班推进机制,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研究完善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加快抢滩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低空经济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瞄准强链重点发力、补链精准发力、延链持续发力,推动产业建链成群、集群成势,构筑发展新优势。

B 科技创新 走出产业发展“新”步伐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扎根十余载、在南充投资‘没完没了’”的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专注于研发、生产精细电子陶瓷、电子元器件和电子专用设备,目前已打造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截至今年,我们的授权专利已经达到了109项,发明专利达到了53项。我们公司的片式电阻器陶瓷基板和光纤陶瓷插芯,在2022年获批了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的称号。”南充三环电子有限公司人资部高级经理吴慧敏说。

位于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的四川一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能房车整车、工业智能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智能传感器等)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成套设备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深知,只有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持续抢占市场前沿,产品才能持续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唐果介绍,当下公司正在进行新能源油电混动智能房车的研发,即将完成样车试制。

实施“科技创新”攻坚,将为“新型工业化突破攻坚行动”注入源源不竭的创新动力。下一步,南充市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支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展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到2026年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5户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00户以上。

“作为科技部门,我们将坚持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努力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科技动力。”南充市科技局局长任萍说。

南充拥有10所高等院校、12所科研单位、56个国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实力。任萍表示,下一步南充还将聚焦关键领域,组织专家团队,遴选出全市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单,一方面通过举办中国创新挑战赛等方式,引导全国各地的专家团队来揭榜挑战,另一方面,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中资源要素突破一批关键堵点,为全市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

C 园区提能 打造产业发展“新”阵地

在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厂房林立、道路平坦、环境整洁,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企业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处处涌动着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热潮。而在开发区办公楼前,“工信部定点帮扶工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招牌格外醒目,让人回想起南部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分散到集聚的发展历程:始建于2003年的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2018年被纳入《中国开发区目录》,2019年被命名为“工信部定点帮扶工业园”,2020年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对于园区的发展壮大,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李懿深有体会,从过去按照“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绿色生态”理念,明确了“三园三区”的功能布局,到如今持续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设施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园区集中,增强园区承载力,深化“亩均论英雄”,不断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推动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以产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型园区升级转型,南部经开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崛起之路,成为了南部工业稳步迈进的最好注释,也为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提供了发展“蓝本”。

工业园区,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实施“园区提能”攻坚,将为“新型工业化突破攻坚行动”筑牢发展根基。下一步,南充市将坚持差异化布局、专业化建设,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服务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服务供给力和产业承载力。

锻造园区新平台,方能实现扩“规”提“能”。对此,南充市经信局副局长范雪峰表示,南充市将更加注重产业园区“差异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坚持每年按不低于当年新增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20%比例安排工业用地,加快推进园区有序拓展和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年均新增园区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新建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以上。同时,加快完善园区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和功能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园区功能品质,积极争创一批国省级特色园区品牌。

蓝图既绘,路径已明。如今的南充,正以“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为靶心,“工业立市”战略当琴弓,“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作琴弦,合力奏响“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的奋进音符。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方雄/文 余中华/图

相关新闻

开展重点产业“链长制”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月24日一大早,南充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唐飞就来到了办公室,在他手上有着一份南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虽已基本成型,但仍需进行完善修改,而这份报告可以说是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家委员会“成军”后的首个“智汇”成果。

“5月份专家委员会成立后迅速开展工作,分成3个小组,用一周时间对南充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唐飞介绍,报告通过对全市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生产产品、研究领域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等情况的“摸底”,为下一步参与编制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图以及产业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家委员会,正是南充重点产业“链长制”全面推行下的务实举措。据悉,按照《南充市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南充市建立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市领导担任链长,市级部门(单位)和县(市、区)协同联动的“链长制”工作推进体系。按照《方案》,南充市设立了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氢能、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8个产业链专班。

“我们将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灵活采取资本招商、飞地经济等模式,整合力量,市县联动,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加快汽车汽配和化工轻纺本地建链、电子信息挤进成渝产业链,壮大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医药产业规模。同时,借助南充籍院士、专家资源,共建工作站、实验室,助推传统产业技改数转、提档升级。”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杨春林说。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方雄

记者手记

新理念 激荡高质量发展新脉动

◎冯方雄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强。南充工业发展过去曾一度辉煌,留下了曾经的亚洲第一大缫丝厂——南充丝二厂,西南地区唯一的大型炼油企业南充炼油厂和全省龙头企业南充内燃机厂等辉煌印迹,天歌、果城、春飞等本地品牌,让众多南充市民至今仍津津乐道。然而,由于创新动能不足、转型升级较慢,跟不上市场变化,南充工业逐步掉队。为此,南充市委提出以“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建设”为目标,“工业立市”战略为路径,“新型工业化攻坚突破行动”为抓手,坚持产业为本、工业当家,通过工业率先突破带动经济发展。

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传统产业是南充市经济的“压舱石”,只要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完全可以实现脱胎换骨、大有作为。我们通过“培优扶强”攻坚强筋骨,“智改数转”攻坚添动能,必定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抢跑新兴产业新赛道。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各地基本都处在同一起跑线,走晚一步、就会落后一路,抓住风口、就能大显身手。我们通过“招强引优”攻坚抢赛道,培育链主、打造集群,必定能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上大展拳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开创园区发展新局面。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工业经济的“主阵地”。我们通过“项目牵引”攻坚筑实体,“园区提能”攻坚强载体,必定能实现引进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打造一个产业集群目标,持续壮大园区产业实力。

强工业、兴产业既是现代化南充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发展后劲、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只要我们坚定决心信心,保持恒心耐心,走好“产业为本、工业当家”之路不动摇,就一定能够推动南充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好成效。

来源:南充日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