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2024-06-26 19:29:56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仲夏时节,巴山大地沃野田畴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和美乡村,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特色凸显……

今年以来,巴中市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引领,创新布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抓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5月中旬,广元市农业农村局代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百县千片”交叉实收测产专家组,对巴中市小麦、油菜千亩高产片进行实收测产。专家组选取符合条件的田块,采用小麦、油菜专用联合收割机实收脱粒,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水分,GPS测量仪测定实收面积,并按标准含水量及杂质率折合实收产量,巴中市平昌县南天门管委会红山村油菜千亩高产片一段式机收亩产达225.37公斤,通江县铁佛镇观山坪村小麦千亩高产片机收亩产达553.62公斤,分别较去年全市平均亩产高出50.3%、83.1%,创下了油菜、小麦机收高产纪录。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年初,巴中市就明确提出今年建设5个粮油万亩高产示范带、61个千亩高产展示片、26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点,带动全市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3.5公斤以上、总产增加2万吨以上。

今年以来,巴中市锚定“粮食播面515.8万亩、产量198.1万吨”硬任务,扎实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先后出台《2024年粮油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巴中市耕地撂荒动态清零专项行动方案》等政策措施,深入实施粮食扩面增产工程,落实到位惠农补贴资金4.42亿元,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市小春粮食、油菜播面分别达143万亩、151万亩,产量预计分别达41.5万吨、22.8万吨。

粮食要高产,良田是基础。巴中市坚持“建优一片农田、种好一片粮食”,2024年新(改)建27.7万亩高标准农田和13万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部用于粮油生产,持续巩固12.65万亩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成果,确保良田粮用

巴中市还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实施防止返贫常态化监测帮扶体系促进计划,通过“集中排查+重点核查”,一季度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36户478人,通过帮扶,消除风险77户251人。统筹发挥产业、就业、保障“三驾马车”拉动作用,依托东西部劳务协作、渝巴就业合作等平台,统筹重点项目、产业园区、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实现脱贫人口就业21.7万人。

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今年已到位东西部协作资金1.88亿元,实施项目63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249人。不断提升省内对口帮扶质效,合作共建产业园区12个,招引落户企业63家。

 做强做大特色产业

今年3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62号公告,空山牛正式成为国内第56个地方黄牛资源,这也是巴中继南江黄羊之后第二个国字号畜禽品种。

就在5月的最后一天,巴中市地方标准(巴山肉牛)审查会召开,来自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大学的相关专家以及相关单位代表一致同意《巴山肉牛养殖技术规程》《巴山肉牛屠宰技术规程》《巴山肉牛牛肉运输贮存技术规程》《巴山肉牛牛肉销售管理规范》通过审查。这对于规范巴山肉牛的养殖技术、提高肉牛产量和质量,以及推动巴山肉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呈蓬勃发展之势的还有茶叶。自6月以来,位于平昌县邱家镇的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每天机器轰鸣,一筐筐新鲜茶叶被送上流水线,工人忙着对茶叶进行萎凋、做青、炒青、烘焙等工艺,茶叶的清香弥漫整个车间。蜀茶秦巴茗兰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利用机器采摘夏秋茶,产量有望突破700吨,是春茶的140多倍,产值更是直线增长。

巴中绿色生态优势明显,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土壤富含硒、锌、碘、硫等四大生命营养元素,光热资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绿色产品丰富。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巴中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以来,巴中市持续实施“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新(改扩)建肉牛规模养殖场107个、南江黄羊适度规模养殖场51个,预计到2024年末,出栏肉牛20万头,出栏羊82万只。改造低产低效茶园7.7万亩,1—5月春茶产量7600吨,同比增长28%。

巴中市还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天府粮仓·千园建设”为牵引,高效实施肉牛、食用菌、玉米等国、省级产业集群项目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市级及以上现代农业园区达41个。推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积极培育链主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扩大“巴食巴适”“巴中云顶”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走进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如诗如画的景象呈现在眼前,茂密葱郁的枫杨林,碎瓦砾铺设的小路蜿蜒其上,微风拂过小亭,活水绕村而行,道路两旁小花随风摇曳,亭台楼榭干净整洁,路灯排列整齐,银耳产业基地一派生机勃勃。

陈河镇围绕和美乡村建设目标,充分挖掘银耳文化,将景区和产业园区相结合,积极打造景观、增设基础设施等,以连点成线、集线成带,让村庄变景区、沟渠变游园,努力为村民打造安逸舒适的居住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乡风铸魂,提振和美乡村“精气神”。通江县沙溪镇白石寺村以文明积分制为抓手,从人居环境、文明风尚、奉献指数等方面开展检查评比,实行民主决策、严格监督等方式,由信息员定期采集、村委会定期收集、评议会定期认定加扣分事项,让村民的“积分”公平、透明,引导村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如今,白石寺村邻里关系更和睦、村容村貌更美丽,文明乡风正在逐步形成,真正实现“小积分”激活乡村治理“大能量”。

今年3月,巴中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以建设“塑形”,加强乡村建设引导和规范管理,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以治理“铸魂”,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改革“赋能”,抢抓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机遇,聚焦“人、地、钱”关键要素,不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巴中市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治理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巴中市乡村清洁条例》立法施行。深入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91%、90%以上,巴中农村“厕污共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巴中市还以治理“铸魂”,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完善“道德银行”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95个村“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乡村治理试点,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累计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镇6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镇46个。

道路整洁,花草绕房;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如今,巴中初步走出一条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

记者:严波

来源:掌上巴中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