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级!宜宾全固态电池研发迈向新高度

2024-06-28 19:59:42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浪潮中,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和出色的安全性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不断突破技术瓶颈,以科技之力推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目前,全固态电池的研发究竟取得了哪些进展?研发过程中又遇到哪些困难和挑战? 

王鹏博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进行讨论

6月26日,记者来到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看到,研发人员正全力以赴,投身于全固态电池中的关键材料——“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

王鹏博是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全固态电芯研发部副部长,从2022年开始,他就带领团队投身到“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他告诉记者,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是聚合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氯化物固态电池。但四种技术路线中,只有硫化物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路线。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成品

“‘硫化物电解质’本身优势很明显,其卓越的离子电导率,会让电池在充、放电速度上表现得更加出色,能满足现代应用对高功率密度的迫切需求,所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选择了硫化物固态电池这条赛道。” 王鹏博介绍。

硫化物固态电池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硫化物电解质”,这种电解质性能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电池系统的效能。如何提升“硫化物电解质”的性能呢?在研发的过程中,王鹏博的团队发现,做好“粒径调控”至关重要。

“‘粒径调控’是用于控制和调整颗粒物的大小,在‘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调控该物质颗粒的大小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强度以及导电性等。但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将‘硫化物电解质’做到纳米级的大小。” 王鹏博说。

一纳米比单个的细菌还要小,所以,想要把“硫化物电解质”完全做到纳米级并非易事,需要克服严苛的工艺条件和材质本身的特殊性等多方面技术难题。

研发人员不断探索新技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研发人员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探索,目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在“硫化物电解质”的研发中,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我们研发的纳米级‘硫化物电解质’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正在规划一条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这个线预计在明年年初动工建设。” 王鹏博介绍,中试线运行顺利后,2026年前,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还会建设一个千吨级的量产线。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

近年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积极发挥院士引领作用,与宜宾市、成渝地区、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单位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全技术链和产业链发展。

目前,在宜落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21家,另有在孵团队及项目50余项,科研成果与宜宾新能源汽车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转化,并在上汽、陕汽、宝马、壳牌等企业得到了应用。此外,在高安全材料、高安全电池以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方面也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高安全电池进入中试阶段,全固态电池与高安全材料进入小试阶段。

未来,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将在数字经济新蓝海和绿色新能源“一蓝一绿”两个赛道,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创新平台。

来源:宜宾融媒

记者:陈勇波 樊庆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