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四川丨绿树银丝织锦绣——四川仪陇县布局蚕桑丝绸全产业链见成效

2024-07-09 17:50:28来源:农民日报编辑:牛霄

全县桑园面积7万余亩,其中优质桑园4.1万亩,年产优质茧3718吨;成功创建四川省四星级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园区优质茧能达到5A级以上生丝标准;桑园通过返租倒包模式,带动全县上千户农户参与,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吸引大型龙头企业4家,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达6亿元……

从基地建设、种桑养蚕,到烘茧缫丝、织绸制衣,再到外贸出口,近年来,作为四川省蚕桑产业重点县,南充市仪陇县逐步完善各个环节,着眼布局蚕桑丝绸全产业链,成绩亮眼。

利益联结 带农增收

走进铜鼓乡龙家店村,一片片碧绿的桑园铺展在眼前,进入桑园中的蚕房,蚕农正忙着给蚕宝宝喂食桑叶。2018年起,该村发展桑蚕种养,目前共有桑园2000亩,均进入盛产期,全年养蚕3600张。

铜鼓乡是仪陇县蚕桑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园区内桑园总面积1万亩,涵盖6个乡镇23个村,建有小蚕共育室40间、蚕房150座。园区所栽桑树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及西南大学推荐的“农桑”“强桑”两个优良品种,可年养蚕2万张左右。

据悉,园区系仪陇县招引的一家香港企业的子公司建设,除了公司自留约300亩地作为示范农场外,其余全部返租倒包给养蚕户,现有业主104户,业主返租倒包桑园最大的有300余亩,最小的也有30余亩。蚕宝宝在小蚕共育室养至三龄便分给业主,养20天左右出茧。

养蚕究竟赚不赚钱?龙家店村片区的蚕桑生产负责人罗磊给记者算了笔账:“1亩桑可以养2张蚕,可采收七八十公斤茧子,按目前公司的回收价每公斤62元计算,每亩桑的蚕茧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除去土地流转、桑园管护等成本,可得纯利润2000元。”

铜鼓乡副乡长张娇说,全乡桑园总面积5000余亩,占整个园区的一半,种桑养蚕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些村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途径。据介绍,龙家店村集体返租倒包100亩,每年纯收入至少10万元,3年就用赚来的钱修建了新的村活动室。

桑园用工还能带动当地村民就业,仅龙家店村,每年就有200万元劳务收入。据了解,园区形成了“一园生五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即农户流转土地得租金、有能力的农户返租倒包得酬金、鼓励农户粮经复合种植得现金、入园进厂务工得薪金以及财政奖补量化分红得股金。

引企投资 制衣出口

说起这家来仪陇建设园区的港企,还有故事。港企在广东珠海有服装厂,而厂里大多数工人来自仪陇。公司来仪陇考察后,发现南充乃“千年绸都”,蚕桑丝绸产业基础雄厚,几乎每个县区都有相应企业,只不过大多已破产重组,空闲的熟练工人很多,加之仪陇正四处招商,于是该企业决定在此投资。

2013年,这家港企在仪陇投资5亿元创办时装有限公司,主要以丝绸为原料,生产出口欧美的高端服装。因欧美对产品溯源要求严格,越高端的服装越讲究原料品质,因此,2018年,这家港企决定在仪陇自建基地,并逐步建设涵盖缫丝、织绸等环节的工厂。于是,一家集蚕茧生产、缫丝、织绸等环节于一体的有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此诞生。次年,这家港企又在仪陇成立公司,主营对外贸易。目前,设计产能5760绪、年产200吨生丝的缫丝厂和设计产能360万米的绸厂均投产。

有机农业科技公司销售总监周洲介绍,缫丝厂共安装自动缫丝生产线6条、复摇机4条、真丝被捻机4条、洛丝机3条、无捻并丝机2条、智能分条整经机1条。目前,仅一期工程就需要30万公斤蚕茧,待二期工程完成后,所需蚕茧60万公斤,然而当前基地仅能供茧18万公斤。

织绸厂设计产能对生丝的需求量也十分庞大。“360万米需要400吨生丝,也就是说,自己的缫丝厂生产的生丝全部用于绸厂,还差1倍的缺口。”周洲说,服装厂年产1200万件衣服,所需布料1800万米,显然,仅自己的绸厂织出的绸子,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越到后端,对前端原料需求缺口越大,这该如何解决?有机农业科技公司副总经理朱晓峰介绍,下一步将扩大生产基地,现正在尝试跟各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采用“公司+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模式,按照严格的技术规程,扩大桑园种植面积,目前已扩大2000亩。

创新技术 补短延链

仪陇县还有另外3家龙头企业,同样采用返租倒包的模式,发动农民参与养蚕,3家基地总面积1.2万亩。然而,与港资有机农业科技公司不同的是,这3家主要做前端蚕茧生产,对后端深加工涉及较少。

如果4家龙头企业能横向合作,彼此可弥补各自的短板。“我们以养雄蚕为主,单茧抽丝长,清洁及洁净指标均能达到6A级,因此对其他企业的原料要求很高。”周洲说,若能在桑树品种、蚕种选择、蚕茧生产技术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合作共赢是最好的,他们公司也有这样的想法。

若要自己扩大基地,则必须充分调动种养环节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产值和收益是最重要的。“那就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将基地亩产值提高甚至翻番。”周洲说,公司按照“以种控茧、以茧控丝、以丝控价”的思路,使每亩桑园产茧量提高到120公斤,亩产值将提升50%。

仪陇桑园普遍采用“6215”的栽种标准,即宽行6尺、窄行2尺、株距1.5尺,完全具备套种的条件。“如果冬季套种土豆、豌豆、胡豆等作物,每亩可增加产值1000元,如果在春夏秋季林下养殖鸡鸭鹅等家禽,产值又可增加1000元。”周洲说。

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投入成本居高不下。节约劳动成本,是提高养殖户收益的关键。2018年起,仪陇县着力研发蚕桑实用机械,仪陇大雄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积极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华大学等高校专家合作,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效。

据了解,在仪陇县,第三代养蚕实用机械现已研发成功,获多项国家专利,无论小蚕大蚕,均能通过机械设备代替人工操作。在800平方米的蚕房安装这样的设备,每批次养蚕量可提高60%、节约人工成本90%,每张纸可降低养殖成本400元,目前推广2.1万张,共节约成本840万元。

除此之外,该县还积极弥补产业链上的空缺和短板,高品质丝绸的印染炼染厂即将上马,综合产值将进一步提升……为使蚕桑丝绸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仪陇步履不停,一直在路上。

记者:李传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