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正当时 绵阳“守”艺人丨“草根艺术家”李诗吉:竹板声声话古今

2024-07-26 19:44:59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牛霄

在夏日炎炎的七月,李诗吉同寻常一样,走进绵阳市安州区秀水镇文化站排练。

立定碰打,三块竹板发出清脆响声,一曲唱出世事变迁。随着金钱板传统曲目《双枪老太婆》唱罢,李诗吉精湛的表演,赢得围观群众阵阵掌声。

今年74岁的李诗吉,是市级非遗项目金钱板的代表性传承人。与金钱板结缘近40年的他,在古稀之龄仍不遗余力宣传着金钱板,他的想法明确且笃定,就是要让金钱板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

始于“三排五号”的际遇

李诗吉是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人,年少时就一直热爱文艺演出,在务农间歇学习京剧唱腔等表演。一次偶然的机会,国家级非遗金钱板传承人邹忠新到安州巡回演出,当时这场演出可谓一票难求。

当地文化站为了鼓励文艺积极分子,为李诗吉争取到一张珍贵的门票。“时隔几十年,我还清晰记得,我的座位在三排五号。”李诗吉难以形容,他现场第一次近距离看大师演出的震撼,那婉转的唱腔,那利落的打板声,声声敲在他的心上。

回想起这段际遇,李诗吉说,“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金钱板会伴随我一生。”

1986年,邹忠新被再次邀请到安州。李诗吉听闻此消息,抓住机会见到了邹忠新。

“老师当时桃李遍天下,还想在基层培养一批苗子。我虽然没有任何金钱板的基础,但我非常珍惜这次见老师的机会。”李诗吉回忆,老师虽儒雅谦和,但在专业上要求非常严格。

邹忠新让李诗吉现场唱上两句,长期学习京剧唱腔的他,开口两嗓子就把邹忠新震住了。“这音质真不错,你很有天赋,但学习金钱板要肯吃苦,绝不能半途而废。”老师的一席话,深深烙在了李诗吉心上。

接过老师赠与他的一副金钱板,李诗吉正式拜邹忠新为师,那一年,他36岁。

从打板、唱腔到舞台表演,邹忠新留在安州秀水,手把手教他一周后,便回了成都,临走时嘱咐他要勤加练习。自此,金钱板陪伴着李诗吉走过无数个四季,一忙完农活,他就赶紧拿起金钱板练习,唱上几嗓子。

从“草根”到“草根艺术家”

三块竹板,就是表演金钱板的主要道具。老师赠与他的那套竹板,李诗吉一直用到现在,他还专门做了一个布口袋,来保护这套“老物件”。

如今,这套用了近40年的竹板,仅表面有些许磨损,打出来的音质仍十分清脆响亮。“这三块竹板是我最珍视的宝贝,我走到哪儿都带着。”李诗吉告诉记者。

这些年来,李诗吉带着这套竹板,从田埂边表演到镇上,又从县上、市上表演到全国舞台,共演出了2000余场。舞台在不断变大,他的习惯却一直未变,每天都会抽空练习打板、唱腔,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他常说:“学唱不离口,学打不离手,这东西偷不得懒。”在不间断地演出中,李诗吉的表演水平有了快速提升,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

李诗吉介绍,金钱板的表演形式和川剧不同,在“半讲半唱”的表演过程中,唱腔该快时则快,该慢时则慢,该放腔的要放腔,这就是传统的说唱艺术。他上台表演时,常需一人分饰多角,串起整个故事线,一个故事就这样被他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

演出之余,李诗吉还坚持着曲目创作。这些年来,他根据当地特色,改编原创曲目《粮站新风》《说医生》《选村长》等,一经演出都获得了观众好评。李诗吉接地气的演出方式,也让当地百姓称他为“草根艺术家”。

薪火“教”给下一代

成为非遗项目金钱板的传承人后,李诗吉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从2016年起,李诗吉每周都会走进学校,给孩子们上一堂生动的金钱板课。在安州区秀水镇第一小学,李诗吉就已教过近千名学生。

他绘声绘色的表演,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风趣幽默的唱段,更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课堂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三好两合’才叫生动活泼”李诗吉一边熟练地打着板子,一边给孩子们讲解打金钱板的要领,“打好唱好演好,口合手,手合心。”

李诗吉——

“虽然他们手法上还显得生疏,唱词也不够熟练,但能明显感受到学生们的热情和成长。我更欣慰的是,其中发现了不少好苗子,苦点累点都值得。”

近年来,他带着学徒们,从四川省第四届曲艺杂技木偶皮影比赛,表演到了央视的乡村大舞台。他用自己的方式,向更多人展示了金钱板这项非遗的独特魅力。

如今,李诗吉年龄渐长,身体大不如前,痛风更导致手指关节严重变形,每打一次板,他都需忍着关节带来的疼痛。

李诗吉——

“三天不打金钱板就手痒,平时每周都去学校教娃娃,现在放暑假了,就到文化站来,就算再热再痛,都想抽空过来打一会儿。”

始于兴趣,臻于匠心。经历74年风雨,李诗吉脸上依然充满真诚与热情。表演金钱板时,他仍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就像他手里的竹板,永远活力四射、耀眼非常,在传承推广金钱板的路上永不停歇。

记者:安峥

来源:涪江观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