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涪麦1号”孕育中草药产业新“丰”景

2024-08-13 19:21:55来源:天府融媒联合体编辑:何勇

中草药材作为绵阳市重要的经济作物,是第一产业的关键组成部分。2024年已过半,一组数据表明:上半年,绵阳市中草药材产量达4.3万吨,同比增长10.5%。中草药材产业整体呈现良好态势,其背后的支撑究竟是什么?

种子是关键所在。在绵阳市的中草药材产业中,麦冬占据首要地位。三台县素有“中国麦冬之乡”的美誉,以往,此地主要种植的麦冬品种为“川麦冬1号”。近日,记者走进三台县芦溪镇永凤村,在偌大的麦冬玉米套种田里,有一片麦冬长势与众不同。


“这是‘涪麦1号’。”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丹介绍道,长期以来,绵阳市麦冬种植品种单一,种植过程中,麦冬主要依靠分株繁殖,种植户长期自繁自用、只种不选,致使品种品质特性及抗性退化。鉴于此,绵阳市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自2013年起开展麦冬新品种选育工作,在“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中药材育种攻关”等平台和项目的资助下,“涪麦1号”成功选育,并于2023年获得四川省非主要农作物认定证书,今年开始在主要产区试点推广。

“‘涪麦1号’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传统品种,且分蘖数、块根、须根数也显著多于传统品种,从理论上讲,产量有望提高近12%。”赵丹说。


十年磨一剑。“涪麦1号”实际表现究竟如何?试验田的“主人”最具发言权。

“与传统品种相比,同样面积的土地种植‘涪麦1号’只需一半数量的植株,栽种成本大幅降低,而且我们还发现它的抗涝能力更强。”种植户陈拥军表示,如果明年产量能够达到预期,他将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

“种子”在茁壮成长,“土壤”也需紧跟步伐。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市在三台花园、江油中坝、平武黄羊等优势区域布局了集中连片的麦冬、附子、天麻等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强镇建设。此外,绵阳市还深入实施道地药材提升工程,加强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驯化技术的研究,引导各地建设一批特色品种繁育基地和核心生产基地,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保障能力。


从提升药材加工水平、培育经营主体,到药材品牌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绵阳市着眼于建设中草药材全产业链,助力中医药强市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涪城麦冬”“平武天麻”“江油附子”“平武厚朴”“梓潼桔梗”“江油百合”6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GAP重点企业4家、重点品种6个,营收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21个,营收200万元以上专业合作社30个,营收10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18个。

“我们将仔细剖析产业薄弱环节,持续扩大中草药材种植生产基地规模,积极开展中草药材延伸性产品的研发应用和市场推广,将中草药材基地的生态特色与乡村产业观光和生态康养新业态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构建绿色发展新体系,不断推动中草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绵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唐显枚 王何力

来源:涪江观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