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识,成都中心城区由于人口密度大,活动比较频繁,二氧化碳理应是最高的,但是事实却是……
8月14日,2024四川网信“数智领航”第十三期川网联“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系列活动新型能源体系专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工作部副主任徐厚东为大家分享了我省碳排放双控示范区建设的经验。
“全球共有15颗碳卫星,国网四川电力聚合了其中3颗碳卫星数据,创新打造了“碳热一张图”,可以看到由于城市的热导效应,成都最中心的地区二氧化碳浓度反而不是最高的,因为二氧化碳溢出效应,导致三环路到绕城附近这一圈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较高。”徐厚东告诉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现象。
从监测数据来看,上半年,四川省平均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422.27(422.27 ppm),从发展趋势来看,全省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但年平均增速已经从2015年的8‰大幅下降至当前3‰,表明二氧化碳尚未达峰,但增速已逐步变缓,据此预测,全省能够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从区域分布看,成都平原和川南宜宾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需要进一步关注其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四川省固碳量为0.64亿吨,二氧化碳吸收量为2.35亿吨,位居全国第3位,碳汇强度为0.14 kg/㎡,居全国第15位,人均碳汇量居全国11位,碳汇总量、碳汇强度和人均碳汇量均较2022年排名上升1位,单位GDP碳汇量居全国11位。
这么精确的数字怎么来的?国网四川电力有妙招,简单来说就是电来算能、以能算碳:将历史电量、GDP、清洁能源占比等数据与能源消费、工业产量数据进行训练,通过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计算碳排放,最终得到区域和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据计算2022年四川的电力平均碳排放因子仅为0.146吨二氧化碳/MWH,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碳排放因子是0.5568,四川碳排放因子仅是全国碳排放量的25%,四川的清洁绿色低碳的价值非常显著。
在与全省2005-2021年权威碳排放数据源对比后,这种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07%。而你要用传统的统计方法,也就是按年度来进行统计,一般来说周期会基本滞后1年半甚至2年才能得到相关的宏观二氧化碳排放量。
那你会问了,这数据和我有啥关系?关系可大了!看看我们省的新能源产业就知道,上了这么多储能、光伏、锂电项目,难道他们只卖国内?要出口,北美、欧盟说你要绿色、要环保、要看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懂了吧,0.146吨二氧化碳/MWH就是个招商、出口的金字招牌,产业蛋糕做大了,你的机会和收入那还不蹭蹭往上涨?
记者:葛熹 付海本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