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会与大凉山发生哪些奇妙的化学反应?
邛海湖畔,泸山脚下,谷剧场里层层绿意。音乐舒缓而起,舞台中央,两名舞者徐徐起身,开始用舞蹈动作讲述一个木偶人的起伏辛酸……
在大凉山遇见戏剧。近期,舞剧《戈莱姆的自白》在2024第六届大凉山戏剧节期间上演,演员以无声的语言带领观众走进一个动人故事。
本届戏剧节开幕大戏《星回)剧照
从中外艺术家联合创作的开幕大戏《星回》,到巴西话剧《英雄之旅》,从舞剧《戈莱姆的自白》,到大型实景剧《阿惹妞》……本届大凉山戏剧节汇聚来自巴西、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100部戏剧,一场国际戏剧界的盛宴在凉山西昌邛海边上演。
戏剧的风吹到了大凉山。与戏剧结缘,让戏剧成为新的标识,不少人会问,大凉山有哪些优势?
四年多前,第一次踏足大凉山戏剧节,记者也曾这样疑问。当时,记者采访了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之一的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他曾这样回答:“因为这片山水风光,这片冬日暖阳,造就了西部唯一的戏剧节,成就了世界冬季戏剧节……”
事实的确如此。大凉山拥有独特优势:冬日暖阳、邛海风光、秀丽泸山。游人一旦在冬日抵达凉山西昌,会收获阵阵惊喜。冬晨的阳光洒在身上,让人感受到了别处没有的温暖与自然。
多民族文化在大凉山交往交流交融
仅靠自然风光取胜?当然不是。大凉山还拥有最为传统的彝族文化,14个世居民族保留着各自绚烂的民族文化,共同生活在这里。在多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中,诞生了吉狄马加、莫西子诗、吉克隽逸、李亭等一批诗人、音乐人、戏剧人,他们从凉山走向世界。
以脱贫攻坚战中的悬崖村搬迁故事为文化土壤,国家一级编剧李亭创作的民族歌剧《听见索玛》就曾在大凉山戏剧节期间作为开幕大戏上演。时隔不久,《听见索玛》又代表四川参演第四届中国歌剧节。
《听见索玛》剧照
举办戏剧节,大凉山更拥有不少“硬条件”。建于2006年,西昌火把广场旁的金鹰大剧院拥有800多个座位;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凉山歌舞团也拥有齐全的设备和技术团队。有了戏剧节,许多闲置资源和空间也被利用了起来。山空间·听涛谷,城空间·火把广场,湖空间·月亮西,谷剧场、听涛小礼堂、众美术馆、古戏台……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剧场安卧在山下、湖边。
实际上,今日的大凉山已经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名片。农业因阳光而丰满,西昌的葡萄,会理的石榴,盐源的苹果畅销全国;风光因山水而驰名,螺髻山九十九里瀑布温泉,泸沽湖,谷克德国家湿地公园各具韵味;教育因投入而充盈,黑鹰少年篮球队走出大山,“布拖女足”看见大世界,一册册图书也来到西昌木耳小学学生们的课桌上……如今,凉山州的首府西昌也早已成为全国百强县市。
2021年11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大凉山戏剧节上演
戏剧发生在大凉山。戏剧又能为大凉山、能为戏剧人带来什么?
这次戏剧节期间,记者与不同的戏剧人、戏剧节承办者、志愿者对话,听到了他们的答案。
戏剧正成为大凉山的一张名片。
“我们希望未来人们一提到中国西部,就能想到大凉山。”濮存昕说,戏剧节让山里的居民不用走很远的路,就能来买票看戏,众多外国人也得以走进大凉山,了解大凉山,了解中国。
戏剧节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戏剧人充分交流。
火把广场上,表演结束,演员走下台,与观众跳起欢快的新疆舞,这一幕让新疆吐鲁番歌舞剧团话剧演员邴海军久久难忘。第一次参加戏剧节,邴海军和同事们既收获了观众的认可,也得以通过国际戏剧对话、国际戏剧大师课等平台,学到不少专业技巧。通过戏剧节,吐鲁番歌舞剧团所带来的原创话剧《二黄》,也以话剧与吐鲁番民族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将吐鲁番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给更多人。
欢喜厅里,灯光聚焦在巴西话剧《英雄之旅》的主演Mateus Amorim Ribeiro 身上。表演中,他用丰富的表情,激烈的肢体动作,讲述巴西一位普通工人何赛如何在失业后,面对各种怪异与危险,实现自我救赎。第一次来中国,Mateus说他感受到了中国戏剧人对戏剧的热爱,更感受到了大凉山良好的戏剧氛围。能与不同国家的戏剧人对话,这也让他十分惊喜。
国际剧协负责人和中国戏剧家开展国际戏剧对话
戏剧节也让众多青年戏剧人和青年学子获得舞台。
用舞剧的形式展现木偶人在人生四个不同阶段的境遇,深圳ZIV跨界实验工作室的青年戏剧人,在绿草遍布的谷剧场,与观众无声对话,获得阵阵掌声。而在此前几届戏剧节,包括出品话剧《春逝》的话剧九人团队等在内,众多大学生戏剧团队和其他青年戏剧团队都来到大凉山戏剧节参与戏剧展演和对话。
第一次来参与戏剧节,承担传媒对接服务,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三学生李顺来说,戏剧节让他有了一次系统练兵机会,“既能向专业媒体人学习,又能在新闻采写和公众号运营中,掌握实践技能。”自首届大凉山戏剧节举办以来,负责策划运营的凉山文旅集团就与众多高校合作,让包括戏剧、语言、新闻等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子获得锻炼舞台。
2021年,话剧《红色》在大凉山戏剧节的水空间上演
戏剧节更让大凉山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冬日暖阳,凉山不凉。让大凉山火起来,通过戏剧节推动,诸如民族歌剧《彝红》、电影《我的圣途》、电视剧《彝海结盟》《索玛花开》、中国第一火秀《阿惹妞》等众多文艺作品接连诞生,大凉山的文化土壤日趋丰富。
文化发展,民众也受益。举办戏剧节伊始,众多惠民演出就让凉山州内外的居民,饱览戏剧魅力。2023年大凉山戏剧节期间,有观众近5万人享受到各类演出。许多网民也通过线上渠道,远程感受到戏剧带来的火热。
阳光,戏剧,美食,以戏剧为媒,文旅融合正为大凉山带来更多可能。乘坐铁路动车到大凉山旅游,参与戏剧轰趴,品尝凉山火盆烧烤……涌动在西昌街头的,是大凉山新的活力。
戏剧连接世界,连接未来。“希望大凉山戏剧节能够持续发展下去,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了解到我们的过去,并期盼我们的未来。”在戏剧节的国际戏剧对话会上,国际剧协巴西中心主席杰夫·法根斯曾这样期许。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