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过后,泸州的气温持续下降。11月24日中午,天空中飘起了毛毛雨,温度降至10℃左右。吃完午饭后,张德华急急忙忙地赶到了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上大街40号的龙潭剧社。演员们陆续赶来,大家开始在后台忙碌地化妆、换装。
张德华有些坐立不安,她好几次掀开帘子,有些焦灼地看向观众席。她有些担心,怕当天的降温影响戏迷来看戏的热情;她也有些紧张,怕在人群中搜索不到熟悉的老戏迷。
张德华今年56岁,是泸州民营川剧团龙潭剧社的团长。11月24日下午,是龙潭剧社2024年的首场演出,当天将上演《寇准背靴》《八郎回营》《长生殿》《杀狗惊妻》四幕折子戏,共计时长两个半小时,票价20元,包括一杯茶水。
张德华和龙飞表演《八郎回营》
“开箱戏”拖到小雪后
团长打电话通知老戏迷
“李伯伯,你到泸州了没有?娃儿些送你没?今天下雨了,你慢点哈,不着急。”趁着化妆的间隙,张德华又跑到化妆间外打电话。她心里有些担心,这位叫作李贵生的老戏迷今年84岁了,当天要从50多公里外的合江县城赶过来看戏,她生怕有什么意外。
现在的年轻人或许不知道旧时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就是梨园行的“封箱戏”与“开箱戏”。歇年停演前的最后一场戏叫“封箱戏”,年后登台的第一场则是“开箱戏”,这两台戏是剧团最重视的。龙潭剧社的“开箱戏”为何拖到“小雪”后?张德华有说不出的苦衷。
演员们正在后台化妆
几天前,龙潭剧社外的巷子口就摆上了用粉笔写的水牌,上面写着11月24日龙潭剧社即将上演的剧目,这个颇有年代感的物件,引来不少行人驻足。
川剧的水牌和川剧一样历史悠久,它是即将上演的剧目公告,由专门的技师用各色颜料在黑板上书写而成,字体娟秀、清新醒目、韵味十足,这样的水牌,在如今的川剧表演现场已经很难见到。
水牌背后就是一条深深的巷子,走进去不到20米,右边就是由厂房改建的龙潭剧社。龙潭剧社成立于2002年3月,张德华是创始人之一。20多年来,龙潭剧社的演出地点辗转小市新华书店、纸箱厂厂房等地,为周边乡镇的川剧戏迷带去了不少乐趣。
张德华的丈夫陈兴勇曾是原泸州市川剧团的鼓师,从川剧团下岗后,他无奈转行以开展锣鼓培训等支撑剧团开销。今年以来,张德华大多时候都在外接一些零星的演出。夫妻俩的收入中要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撑剧团所在地的租金和水电费。
张德华说,龙潭剧社今年原本是没有演出打算的,但前阵子她遇到了一位老戏迷。“那天我在剧社打扫卫生,一位老伯伯走进来,我认出他是我的老戏迷,我也知道他前些年就患上了老年痴呆。他用手扶着墙,感觉有些累,问我,张老师,你们好久演戏哦。我当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也没法回复老人。”张德华有些哽咽地说。
就是这次相遇,让张德华“冲动”地决定,在11月24日演今年的首场戏,算是答谢一直惦记龙潭剧社的老戏迷们。确定时间后,张德华翻出手机里存的电话号码,高坝吴伯伯、通滩林老师、安宁罗二孃……挨个儿给老戏迷们打去电话。
“有的电话能打通,有的已经打不通了,还有的接了电话,但告诉我老人走了。”张德华说,打完电话,她一个人坐了好久。
小雨难阻老戏迷热情
老朋友感叹“看戏难”
龙潭剧社的门口,临时摆出了一张条形的桌子,两位临时售票员在这里售票。
91岁的龙怀碧老人从兜里掏出20元现金买票,端走了一个搪瓷杯。刚进场,龙怀碧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老人的嘴角一下子咧开了,“王孃孃,你也来了啊”“我肯定要来啊,难得有戏,要来扎起”……
91岁的老戏迷龙怀碧
龙怀碧从小在泸州长大,听惯了泸州戏,最喜欢川剧里的胡琴。昆高胡弹灯是川剧的声腔艺术,成熟的川剧剧种包括5种声腔,即昆腔、高腔、胡琴(即琵琶黄)、弹戏(即梆子)、灯调(四川民间花灯)。
和龙怀碧打招呼的王孃孃全名王定珍,今年81岁。从小在泸州小市长大,20多年前因为在龙潭剧社看戏,认识了老戏迷龙怀碧,两人成了好朋友,每次看戏都喜欢挨着坐,一起讨论演员和剧情。
王定珍说:“剧社没演戏了,我们也难得见了。”龙潭剧社只要演戏,王定珍就会来看。但快一年了,她都只能在抖音上看川剧,感觉很不过瘾,没有现场的真实感。
龙潭剧社的剧场里还是多年以前的木质靠背椅,散发着浓浓的旧时光味道。这里没有空调,没有柔软的座椅,甚至连窗户也不能完全遮风,但只要听说龙潭剧社有演出,爱看戏的老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看戏是一方面,和久违的老朋友见面也是一方面。
看到剧场里的人多起来,张德华的心也没那么慌了。“那个是况场的方伯伯,那个是石桥镇的许老师。那个就是合江来的李伯伯,终于到了,我一直担心他。”张德华用手摸摸了胸口,长舒了一口气。
人群中,两个年轻的背影格外醒目,24岁的姜江和她的好朋友。姜江是古蔺人,大学毕业后回到泸州,对“泸州河”川剧格外感兴趣。此前在成都读书的她多次去川剧团看戏,但回到泸州后这是第一次。姜江说:“泸州没有固定的地方可以看川剧,难得听说有演出,我们就来了。”
剧场里还有一位小女生,她是9岁的方晨曦,当天跟着妈妈从泸县海潮镇赶来看戏。这是她第一次看川剧,有些茫然,好几次站起来看向舞台,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些什么。
剧场音响频出故障
演员觉得“机会难得”
距离正式开演还有10分钟,川剧开场锣鼓敲响,预示着精彩的表演即将开始。锣鼓一直是川剧精华所在,素有“七分打三分唱”“半台锣鼓半台戏”之说。锣鼓声起,众人赶紧坐下,此前交头接耳摆龙门阵的,此时也端正了身体,两眼紧盯着戏台,感受着锣鼓喧天的震撼气势。
开锣前,张德华致谢戏迷
当天参与演出的演员来自泸州、成都、重庆等地,是临时搭建的戏班,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草台班子”,但当天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还是让戏迷们过足了瘾。
第一出戏是川剧弹戏《寇准背靴》,演员是来自成都的张国培和赵丽。寇准扮相的张国培刚一登台,音响就出了小故障,发出刺耳的声音,可观众席里没有人抱怨,演出继续进行。
因为是厂房改建的剧场,加之多年来没有升级改造,龙潭剧社的戏台相对比较小,寇准的亮相动作显得有些局促。但随着演员们投入地表演,特别是其中一段寇准精彩的帽翅功之后,观众席发出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甚至向台上扔钱。
在现代人看来,观众把金钱直接扔到舞台上,是不是对演员的不尊重?其实不然,在戏曲舞台上,长久以来,就可以向舞台扔钱以示对演员表演的认可。后来演变成观众将鲜花献给演员,也是表达对演员表演的赞赏。
演员鲁艺从事川剧表演30多年了,没有固定的戏班,近年来主要表演变脸、吐火、滚灯等川剧绝活。当天他在川剧弹戏《杀狗惊妻》中饰演曹庄。在鲁艺看来,民间的川剧演员不跑戏班根本没法养活自己。之所以选择表演绝活,也是因为绝活更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可,观众给赏钱的机会也就更多。
当天在《长生殿》中客串彩女(身份较低的宫女)的张雪梅,虽然已经退休,但在川剧舞台上她还是新人。跟着张德华学习川剧一年多,这是她难得的上台机会。
“我有点紧张,老师说只有多上台才能不紧张,但现在这样的机会不多。”张雪梅说,大家都知道,对于靠卖票吃饭的民营剧团来说,这样的演出跟“义演”差不多。当天的票钱还不够演员的出场费,更不要说剧团需要支付的其他费用。
戏终究会散场,但人生还要继续。两个半小时的演出很快就结束了,剧场外面的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张德华来不及卸妆,赶到小巷口送别喜欢看戏的老戏迷。至于下一次“再见”是何时,张德华也说不清楚,她只是不停地说:“能确定的是,明天我们会再演一场,你们有时间可以再来。”
来源:泸州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