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省农水局:
“八一村”这样的个案不会再现
为什么会出现规划了6年却依然未通水的情况,如何避免类似情况?8月25日,民情热线记者采访了省农水局农村供水处处长周家富。
记者:“八一村”现象在全省有多少?
周家富:工程一拖6年的现象在全省只是个案。八一村的项目属于“十一五”期间的工程,当时我省在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思路、布局上都不甚明晰。2012年全省农村饮水安全会议之后,确立了规模化供水、建立稳定水源、成片集中供水等基本思路,工程规划、布局、设计都与之前有了较大变化。
记者:如何防止“八一村”现象再次出现?
周家富: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农村水利项目建设,水利厅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审查制度。目前,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由省上组织专家评审,100-500万元的项目由市里评审,100万元以下项目由县直接评审,评审内容包含施工设计是否科学、技术是否到位等多个指标,其中在施工设计中,水源地规划是最基本要素之一。八一村这样的个案不会再次出现。
短评
以求实态度办民生实事
□宋开文
规划工期为半年、群众翘首期盼的饮水工程,历时多年未能正常运行,群众通过网络发帖问政,当地回应表示“基本上每家每户均已通水运行”。本来,我们以为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群众对此说法不认可,记者实地调查后也证实没有通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民生好事、实事、大事。办好民生事,首先得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与事实不完全相符、“有水分”的回应,算不得实事求是,算不得求真务实。
办好民生实事,须有科学求实的精神。近一段时间以来,本报民情热线相继对多个地方的饮水工程建设、挖鱼塘带来的水危机等进行了调查报道,探究这些看似独立的个案背后,大都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关。一个在实施中出现问题、有这样那样缺陷和漏洞的规划,谈不上进行了“科学论证”。
目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实际工作推进中,当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更应以诚实的态度把问题摆在明处,向群众讲明难处在哪里,解决的思路是什么,这样就一定能求得群众理解,进而达到干群同心,共克难关。
但愿八一村这样的个案不会再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