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从芦山走出去的千川木业掌舵人骆正任:我的根永远在芦山

2015-11-03 11:16:26来源:四川在线雅安频道编辑:金婵娟王建明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卫葳 记者王建明)在不久前的雅安市推进农民工和民营企业家返乡创业工作座谈会上,芦山籍民营企业家、成都千川木业董事长、成都雅安商会会长骆正任说,不管走多远,我的根永远在芦山,芦山永远是我的家。

  30年商海打拼,让骆正任从一名普通的木匠,发展成为年产值5亿元的千川木业公司“掌舵人”;30年在外漂泊,让骆正任不忘根本、心系家乡,为芦山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胸怀大志创业之路从芦山起步

  骆正任是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骆正任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从此与木材、木工工艺结下了30多年的不解之缘。

  “芦山县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漫山遍野的林木,不仅造就了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更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靠山吃山’的生存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芦山,骆正任当时的想法不仅局限于成为一名优秀的木匠,更希望能通过创业致富实现当老板和企业家的梦想。

  1986年,骆正任安装了一台木工带锯机,为附近乡民加工木材,收取加工费,还办起了木器加工厂,请了6名木工师傅生产家具,出售给附近乡镇“办喜事”的群众。这段经历,在骆正任如今看来,还不能算是真正的下海创业,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骆正任正式涉足木制品行业工业化生产要追溯到1991年。当时,全国开始实行房改,很多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了房子,势必就要装修。

  “市场格局逐渐明朗起来,我们开始生产木地板。后来发现,芦山有很多冷云杉,适合制作木门,就把发展方向转为以实木门生产为主。”到了2000年初,骆正任和同事们制作的几套油漆成品门在北京建材博览会获得了“中国建材世纪精品”奖,更坚定了骆正任专注成品门的想法。他将公司生产的木门在全川推广,几年后又推向了全国。

  披荆斩棘开拓实木门市场新天地

  创业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由于国家颁布禁伐令,骆正任在芦山的原材料优势无法得以继续,于是生产地点转移到成都,他在青羊区文家场租了26亩地建厂。

  “其实那时候手里积累的资金并不多,只能算是收支平衡。所以租地建厂分了两次,可以说是边生产、边扩建,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发展起来的。”一个个难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不断靠近成功的过程。2007年,骆正任创建的千川木业成都生产基地正式落户国家级园区温江海峡科技园,后来又在湖北红安建设了近400亩的华中生产基地。

  经过29年的发展,目前,千川木业成为省内起步最早、规模最大的实木门生产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西部榜首,国内综合排名位居前五,公司生产的“千川”牌木门系列产品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名牌”荣誉称号。

  “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有灵活的市场经济思维,综合素质要高,重要的还要有学习创新的精神,善于与时俱进。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就得寻找合适的机遇,最后抓住机遇,勇往直前,这样才能成功。”谈起自己多年的创业故事,骆正任认为,所有的创业人都经历过酸甜苦辣,但只要功夫到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心系家乡期待与芦山合作共赢

  在外打拼了二十多年,家乡始终是骆正任的根。2013年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从县城到各个乡镇受损十分严重,作为一家从芦山走出来的企业,骆正任带领千川木业公司员工义不容辞地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

  千川木业成都生产基地员工中,有600多名来自芦山,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来自震中龙门乡。地震当天,骆正任一方面组织员工返乡参与救援,一方面通过设立临时娃娃学校,安顿员工子女。在灾区,千川木业组织的救援队帮助老百姓搭帐篷、送物资、熬稀饭、慰问解放军,和大家一起携手共渡难关。

  地震两年多来,灾区经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的手足同胞、千川木业公司芦山籍员工在重建政策的扶持下、在勤劳自强的努力下,陆续搬进了新房子,逐步过上了好日子。灾后重建,芦山修建了产业集中区、根雕艺术城等项目,帮助发展产业,提振经济实力。芦山县委、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吸引外来企业入驻建厂,创造产值提供就业。

  今年10月,芦山县就业局、县工商联相关负责人前往成都拜访了骆正任。他高兴地表示希望充分把握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历史新机遇,继续加强与芦山就业、工商联、招商等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进行有效沟通联动。如果有合适的项目,也期待着合作共赢的机会。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