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书做好领路人 宜宾江安县伏龙村迎来发展巨变

2015-11-10 15:23:49来源:四川在线自贡频道编辑:邓强马旭 闵勇智
手机访问

  四川在线自贡频道消息(马旭 闵勇智)“今天,我能住上新楼房,首先要感谢杨书记给我们修好了公路,如果没有这条公路,我住在这山梁子上,咋个修得起楼房嘛?”11月8日,宜宾江安县仁和乡伏龙村老屋基组农民伍明柱指着刚修好的新楼房笑逐颜开地说。

  仁和乡党委书记陈积平告诉记者:“从2013年12月以来,杨正江和村支两委一班人,发动群众修建公路,多方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修建了贯通全村的公路18公里,让80以上的农户都修建了入户道路,彻底解决了制约伏龙村发展的交通难题,现在,伏龙村的种养产业乘着精准扶贫的东风在蓬勃发展。”

  2013年9月,年满50岁的杨正江,因年龄原因,从仁和乡佛耳小校长岗位上退了下来,2013年下半年,村支部换届选举时,被选为伏龙村党支部书记。

  伏龙村幅员面积7.6平方公里,8个村民组,5个村民组不通公路。竹林覆盖率达到80%,面积近2万亩,田、地仅有800多亩;该村是仁和乡发展最落后的村,2013年前,全村仅有楼房10余幢,杨正江担任书记时,村上正在硬化的一条4.5公里的水泥公路(此路联通3个村民组)。几年前,村支两委号召群众集资修建公路,为了村上的事,村干部自掏腰包垫支了钱,却拿不出票据,无法报销。村财务长期不公开,是导致干部、群众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每次村上开会,都在吵架中开始,在吵架中结束,村上开会无法解决任何问题。

  杨正江当选为伏龙村党支部书记后,召开党员和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大会,听取大家的意见,他逐户上门倾听群众的呼声与建议,走访农户,收集群众意;对村民代表和组干部进行了改选,选择了一些有能力、愿意为群众做事的村民担任组干部,与全村村民形成了一个共识:一、从今以后,由村民代表和村组干部现场监督每月一次的财务结算,村级财务每月向群众公布一次。二、立即动手修建公路,解决5个组没有公路的难题。三、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要让村民富裕起来。很多群众明确说:“我们拥护杨正江这样的干部,我们支持杨书记的工作。”

  通过艰辛的工作,2014年开春后,伏龙村掀起了修路的热潮。全村共修建了连接各组的标准泥结石路18公里,总投资200余万元,其中市级整村推进项目投入72万元,群众集资约130万元,投劳1000余个。这几条泥结石公路把全村8个村民组连结成一条线。构成以主干道为中轴的两个环形圈,全村无公路死角,所有的竹子都运得出去,大大地方便群众的出行,这样就极大地增加群众的收入。而且各组的村民实现自由组合,修建入户路,截止到2015年10月25日,80%的村民都修建了入户路。

  如何让没有出去打工的村民都有事做?如何让他们喷发出脱贫致富的激情?这是杨正江思考的第二步。伏龙村面积广,荒芜的土地多,村里劳力少,杨正江和村干部一起咨询、调研,准备种植中药材黄栀子。2014年春,杨正江多次到县上有关部门反映伏龙村的现状,终于在县扶贫移民局争取到了“市级整村推进扶贫项目”100万元,除了投入72万元用于修公路,剩余资金28万元,发动53户建卡贫困户和其他部分在家农户共105户种植中药材黄栀子10余万株,约 400亩。黄栀子盛果期每亩能收获1500公斤至2000公斤,市场最低价每公斤3.5元,平均每户能有纯收入5000元以上。仅此一个项目,能让全村贫困户五年内脱贫。

  目前,杨正江已经计划,明年将在桫椤谷新建一个冷水鱼养殖基地,水域面积100多亩。

  蔡泽华是老村干部,先后担任过7届村文书、村长、村书记,在杨正江创业激情的感染下,他不顾年龄偏大,从2014年投资1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在杨正江的帮助下,向畜牧局争取到生猪养殖项目资金25万元,大大减轻了他新建养殖场带来的资金压力。现在养殖场存栏了150斤至200斤的生猪240多头,有种猪和小猪100多头。县农商银行对口联系伏龙村,在精准扶贫的总体战中,给伏龙村提供了小黑山羊40多只,重点帮扶 8个特困户脱贫。老屋基组村民伍成志正在备料,春节前将动工修建一个400平方米的养殖场,饲养山羊200只。

  连接全村的公路18公里修好后,伏龙村迎来了一阵修房热,2014年全村新建楼房50多幢,2015年,又有20多幢新楼房拨地而起,另有16个农户的新楼房正在修建中,7户正在备料,准备春节后动工修建楼房。

  村民伍明柱打算明年开春后在发展水产业,计划投资2万元,建个1.5亩的鱼塘;他裁了800株黄芝子长势很好,明年就可采摘初果了,2017年后进入盛果期。他说:“有杨书记这样的领导,我对脱贫信心百倍。”

  公路修通了,伏龙村的竹林资源有条件走出深山,从2014年以来,全村已经运出竹料2000多吨,今年底将采伐1000吨;3000吨竹料和200吨树木,将为农民带来每吨120元的纯收入,仅此一项,全村可实现纯收收入30多万元,人均可增加纯收入3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