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最后的天车辊工 在“抢救”中传承

2016-10-21 08:38:02来源:封面新闻编辑:何勇邓丹

自贡天车

今年53岁的龙树田和天车打了30多年交道,干惯了这份工作,他已经把“天车保护”和“辊工技艺”看得比命还重,“希望更多的部门和人来重视这些天车,我这个最后的辊工,哪怕只给我一口饭吃,也要继续干。”

再过些年,“辊工消失,天车也倒了”,抑或“天车未倒,辊工都消失了”,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是自贡希望看到的,自贡市文广新局等相关文保部门一直以来也在积极争取更多资金和力量,让自贡记忆不再消失。

一个烟头 曾烧毁一座天车

自贡境内中、浅丘陵起伏,又叫“小山城”,现存的天车也多处于郊野、山腰,长期经受风雨侵蚀,一遇火星就极易引发火灾。

200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就让位于大安区大山铺镇新燕村14组的市级文保单位,被誉为“跨入盐都第一井”的源通井天车严重受损。

当时,新燕村14组的村民发现天车附近突然冒出滚滚浓烟,立即拨打119,当地村民自发组织灭火。经村民和消防官兵奋力抢救,大火1个多小时后被扑灭。然而,天车在强劲风力作用下,3天之内先后6次自燃,消防官兵也先后7次出警灭火。

事故调查分析,起火原因为一个被随意丢弃的烟头点燃了枯草,在风力的作用下,火苗蔓延至天车底部,最终导致整个天车从底部到顶部及两根主架,全被烧成黑炭。

3天之内历经7次火灾,这座开钻于1892年,完钻于1895年,高22米,于1895年投产使用的源通井天车,就这样毁于一个烟头之下。

事后,源通井天车也在当时13名辊工一个多月的努力修复下,重焕光彩。而这次天车损坏事故,也让自贡市相关文保单位更加认识到了天车保护,责任重大。

积极争取 每年专门划拨资金

前几年,自贡市再次对天车进行复查,由于自流井区老街的泗旺井是近几年才修建的观赏天车,因此未能真正列入保护天车范围,至此,自贡市文保部门正式将自贡的天车确定为18座,其中有2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4座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的全都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车越来越少,记忆越来越少,各方面都在想办法。”自贡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说,自贡天车作为自贡城市记忆和名片,文物部门一直都很重视天车的保护,也很重视对这份自贡文化的传承。每年从用于文物保护的城市维护费中拿出20万左右,用于对全市的天车进行维修保护。比如去年,就用20万元专门对4座天车进行了维修。今年也专门争取到18万元对2座天车进行维修,维修工程拟在明年初进行。

目前,自贡大部分天车的管理权在久大公司,除了政府部门投入的这些资金,四川久大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时常也在想办法自筹资金对天车进行维护加固。天车维修的技艺水平高、成本大,让一切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民间建议 成立天车文保所

江金和是四川久大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低压天然气分公司负责人,他深感这些年来,在辊工、钻工等特殊性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公司经营现状,加上这些特殊工种的条件、待遇,记忆工艺的传统性,各方面的问题使得这些曾经火热的工种如今变得青黄不接。”

他曾经向文保部门提出建议:成立专门的自贡天车文保所,以东源井为载体,又可以对外实现工程承包进行天车修复,让整个天车文保所盘活起来,解决了资金问题,就能让天车和辊工都得以延续下去。

但是,江金和这样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相关的回应。

一位有近30年文保工作经历的“文物专家”也觉得很难,天车的屹立不倒建立在3年一小修,5年一大修的基础上,每一次维修都需要辊工们专业的维护水平和较高的维修资金,目前的力量来看,18座天车,5个辊工,有些尴尬。

辊工之困 希望还有后来人

除了资金问题,另一个最大的困惑是人。天车离不开辊工,如何呼吁社会力量和人士来加入这项非遗技艺,是所有人心里最大的难题。

自贡市文广新局文物科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结合非遗项目对天车进行保护,对辊工技艺进行传承。通过录像,将辊工的技艺记录下来,希望得以传承;同时通过培训,让辊工传帮带一些传承人出来,让社会人士来学习辊工技艺。

龙树田是自贡最后的“辊工5人组”组长,他说,辊工属于特繁工种,只有持有国家颁发的《特殊工作作业证书》才能从事这个职业。“老实说,最不想天车垮的可能是我们了。”每当说起技艺传承的问题,龙树田就觉得心里发堵,“没得人来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希望得到真正重视,有资金投入保护,哪怕不给我工资,我都愿意把技艺传给后来人,让自贡天车不垮。”华西城市读本记者邓丹摄影报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