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 海外资阳人】师从诺贝尔奖得主 乐至一海外华人发明抗癌专利回乡建研究所

2018-10-18 10:10:15来源:四川在线资阳频道编辑:金婵娟刘慕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资阳设地建市20周年。15日起,四川在线资阳频道记者将把镜头对准这些在海外逐梦的资阳人,记录他们的故事,该组报道将在四川在线资阳站微信平台、四川在线资阳频道等多个媒体平台同步推出。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刘慕秋)2016年12月,全球唯一以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毕晓普癌症研究所(MBICR)宣布正式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该研究所的所长名叫杨顿,籍贯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石湍镇。他回川创立的毕晓普癌症研究所致力于促进四川本地机构与海外机构积极建立国际合作,帮助增强四川地区的创造力和科研实力。

杨顿(左一)

  这所研究所在癌症医疗方面所做的开发、定位及杨顿本人在癌症治疗、医药方面的发现都能让了解的人赞叹不已。但不少资阳市民可能对这位在医学上做出巨大成就的博士后知之甚少。杨顿是谁?他和诺贝尔得主毕晓普是什么关系?这个研究所的创立对人类健康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中国会实现‘精准抗癌’吗?9月29日,四川在线资阳频道记者借海外资阳人系列报道之机,了解这位在异国取得巨大成就,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乐至华人,究竟有什么资本让家乡人民为之骄傲?他为人类战胜癌症的道路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我们目标很明确,聚焦下一代精准抗癌药物研发。因为现在人类患癌症的风险越来越大,比如抽烟、喝酒、在阳光下曝晒都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在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临时办公地,杨顿介绍,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治疗癌症大多通过放疗或化疗方式,但这样对患者身体伤害极大。“目前在国外比较热门的治疗方式就是癌细胞靶标疗法,通过直接攻打活化的癌蛋白进行治疗。在美国已经有‘精准抗癌’概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正准备大量运用到临床上。”杨顿说,“精准抗癌”就是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从基因直接入手,根据癌细胞基因信息选择与匹配的药物达到治疗效果。“目前中国还没有‘精准抗癌’先例,这是我们研究所的目标。”

杨顿(右一)旁边是老师毕晓普

  杨顿于199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94年杨顿远赴美国继续深造,2000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后师从加州大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进行癌症研究。他有20年以上的癌症研究经验,开发了多个癌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项目,是Myc癌细胞合成致死疗法的先驱,也是基因抑制方法esiRNA全球专利的发明者及这个专业词汇的命名者。esiRNA产品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通量药物靶标筛选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这对开发分子靶向治疗抗癌新药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此技术在学术界被广泛使用,在美国,欧洲,加拿大及日本享有专利保护。

  杨顿对癌症研究的专注和成就,让老师毕晓普对他十分认可和信任,2016年10月,全球唯一以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毕晓普教授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所——毕晓普癌症研究所(MBICR)在成都成立,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2016年12月毕晓普博士亲临成都,为研究所命名授权并接受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聘书。毕晓普在揭幕仪式上表示,该研究所目前由两位年轻的科学家来领导,他们受到过系统卓越的科学训练,拥有值得夸赞的学术成就,他们对这个研究所有着远大的抱负。自己很高兴他们选择回到他们的家乡来实现这些抱负。

  “杨顿博士拥有的不仅是技术、资源,还有文化、理念都让自己所赞叹。”毕晓普癌症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潘涛说,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自己才愿意加入这个团队,与大家一起共同为中国抗癌事业作出贡献。杨顿和潘涛所在的团队中,85后博士张晶就是其中一位。张晶表示:“选择来研究所也是认同杨顿博士的理念。”

  杨顿及研究所受到川内众多中心医院、重点大学的欢迎,不断发出合作邀请。2017年9月19日,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与川北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并做学术交流。2018年3月27日,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与电子科技大学(UESTC)医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2018年7月28日上午9点,成都高新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与遂宁中心医院合作建设的精准肿瘤学基础实验室成立仪式在遂宁中心医院顺利举行。川北医学院党委书记张勇在仪式结束后,激动的表达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合作、希望与毕晓普癌症研究所一起合作突破癌症治疗的愿望。。(本文资料来源:《成都高新》、毕晓普癌症研究所)(新闻热线:028-26221630 微信爆料:ziyangscol)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