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文管所长谈安岳石刻 精在摩崖造像 奇在石刻经文

2019-10-09 06:50:40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顾强

安岳圆觉洞景区。

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宋代紫竹观音。

编者按

9月19日起,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联合四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省广告协会、四川省网商协会推出“西部力量品牌榜样”2019“西三角”品牌大会大型主题活动,这是继2018年首届四川品牌大会后,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第二次举办品牌传播塑造活动。即日起,我们将推出“一城一品”系列报道,探访四川21个市州,讲述城市品牌培育、发展、壮大背后的故事,发现并读懂四川品牌,助力四川品牌从四川走向世界,为四川城市品牌加油点赞。

资阳市安岳县有69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造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石窟的开凿年代从隋唐延续至明清,甚至现在还在开凿,是鲜见的继续生长着的石窟群落。

10月8日,84岁的安岳县文管所首任所长唐承义为安岳石刻代言。“安岳石刻现查明的摩崖造像超过200处,是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杰作。”唐承义说,石刻文化在安岳传承千年之久,以“古、多、精、美”的石窟造像艺术闻名中外,堪称中国石窟艺术的明珠。

第一次普查

耗时三年用脚步丈量安岳土地

安岳县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面积2700平方公里。1981年到1983年三年时间里,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文管所首任所长唐承义的足迹。

“1981年,安岳县文管所成为独立机构,主要负责安岳石刻的保护和宣传。”唐承义说,因为喜好历史文化,他自愿申请到文管所这个“清水衙门”。

上任之初,手下5个人,兜里一万块钱。“当时根本还不清楚,安岳到底有多少摩崖造像?需要如何保护?”唐承义带头以安岳县岳阳镇为中心,向四周丘陵山区搜寻。

“当时哪里有车,即便有也没路可以开车。”唐承义介绍,凭着一双“劳动鞋”和一部黑白相机,文管所耗时三年完成了安岳县石刻文物的第一次普查,为各处石刻建立了“身份信息”。

1996年,退休后的唐承义没有放弃对安岳石刻的研究。他结合工作经验,先后撰写了《安岳石刻》《安岳石刻导览》《普州揽胜》等三本专著,在《敦煌研究》《文物专报》《四川文物》《重庆日报》《四川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研究文章三十余篇……

摩崖造像惊艳

探明200余处分布于69个乡镇

“2000年,安岳普查石刻造像是218处、超过10万尊,现在已经探明不可移动文物900多处了。”唐承义自豪地说,安岳本身就是一个石刻公园,走到哪里都有精美的摩崖造像,石刻文化是每个安岳人的文化乡愁。

安岳石刻的精美,在于造像雕刻的艺术、彩妆绘制的超绝以及规模的宏大。安岳现存最早的石窟可追溯至隋至初唐时期,盛于唐宋两代,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目前,全县登记的石窟寺及石刻类不可移动文物计有234处。这些石刻涉及国保单位10处,省保单位21处,广泛分布于全县69个乡镇。

安岳石窟拥有几大之最:最大的唐代左侧石刻卧佛以及近40万字石刻佛经;中国最精美的观音经变像——毗卢洞宋代紫竹观音;唐代四川地区最典型的佛道合龛石刻群——玄妙观;以庵堂寺为代表的最集中的五代石窟群。安岳石窟除少数遭受自然人为破坏外,大部分保存完好,特别是宋代造像更是达到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最大摩崖经窟

刻字152平方米堪称佛教艺术宝库

安岳石刻文化精在摩崖造像,奇在石刻经文。卧佛院内的15个藏经石窟,其中有4个8平方米左右,里面看不到一尊佛像,终年铁门紧锁。但凡开门,盛唐气象便跃入眼帘:唐人娟秀、遒劲的小楷从上而下爬满岩壁,经文飞舞……唐时工匠们留下的满壁经文石刻,竟如雕版印刷一般精美、工整。

唐承义介绍,1982年时,文管所发现保存完好的15窟,佛经刻字面积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有20余部70余卷40余万字。

“北京房山区石经山,也有9个刻石藏经洞。”唐承义说,他与国内专家走遍丝绸之路上的所有石刻,最终得出结论:卧佛沟是迄今国内发现最大的摩崖经窟,与北京房山石经,可谓是一北一南两座“中国佛教艺术宝库”。

附近的居民介绍说,唐三藏与孙悟空到西天取的经,就保存在这些经窟中,其中便有一部“唐三藏经”。

唐承义说,这里确实收藏了盛唐时期民间最流行的所有经典,但经窟中有一部经文前含有“檀三藏经”的题记,百姓一传十、十传百,听成了“唐三藏”,以为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也便有了“唐三藏经”的趣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田雪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