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脱贫攻坚闪光人物】身体一级残疾,年收入曾只有1000多元,雁江这个村民靠养猪住上小洋楼

2020-05-07 10:00:38来源:四川在线资阳频道编辑:金婵娟王瑞琪

     摘要:为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阳各区县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涌现出一批“不等不靠”、在脱贫一线发光发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攻坚克难力量。7个月走烂4双鞋,安岳县大平镇红鹤村第一书记陈利为穷山沟“走出”一条“脱贫路”;身残志坚,雁江区小院镇天古村村民杨清文自主脱贫,家庭年人均收入翻10倍,还发动贫困户加入村集体经济......从5月6日起,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推出《决胜2020·脱贫攻坚闪光人物》专题报道,集中展示资阳市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闪光人物与经典故事。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王瑞琪)“他是真的能干,周围的人都对他刮目相看。”4月26日上午,当记者向雁江区小院镇天古村村长吴文田问起该村村民杨清文时,吴文田赞不绝口的说道,这是他见过最励志的脱贫榜样。

  “党和政府帮助了我很多,但生活还在继续,都长着一双手,不能老是靠着政府,我也要靠自己努力挣钱。”这位向“等、靠、要”说不的小院镇天古村村民杨清文,在各级的帮扶下,靠着自己的努力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

杨清文家的小洋楼

  脱贫不能“等、靠、要”贫困户养猪“养”出小洋楼

  今年62岁的杨清文,早年因患有眼疾被摘除了一只眼睛的眼球,另外一只眼睛也患有较为严重的白内障,多年前就被确定为一级残疾,妻子陈秀华身体一级残,驼背并患有精神疾病,无儿无女,2013年底通过国家精准识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被识别为贫困户后,杨清文并不因为夫妻两人都是残疾人就安心吃政策饭,由于身体残疾,又要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杨清文只能留守家中,不能外出务工。

  “村上因外出务工人员多,导致大部分的土地荒芜,看着太可惜了。”早年间,杨清文决定利用村上的撂荒土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由于家庭贫困,并无存款让杨清文当做启动资金,村两委了解到他的难处,主动向他宣传无息小额贷款,杨清文下定决心摆脱贫困,当即决定办理小额贷款,村两委积极为他办理了相关手续。有了启动资金,杨清文就物色了几片撂荒土地,并与土地承包人联系,由于在村上乐于助人,人缘好,在外务工的村民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无偿给杨清文发展种植业。

  “这两天在忙着收油菜籽,预计今年能收1000斤,有2000多元的收成。”杨清文说,家庭年人均收入从2013年之前的1000多元,到如今的13000多元,这是“巨变”。如今他栽了藕、养了鱼,种了10余亩的稻谷、玉米、花生、油菜、蔬菜等。春季收油菜,夏季收玉米,还要随时关注鱼苗的生长情况……每天在田间地头忙碌着,虽然辛苦,但杨清文觉得很值得的。

  2014年,在精准扶持危房C级改造中,杨清文将多年来养猪的积蓄拿出来,最多的时候养了10头,收入了近30000元,这些钱他用来修建了一栋两层住房,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以前都是土墙房,住在里面都觉得害怕。”杨清文说,现在好了,住进“小洋楼”,自己挣票子。

杨清文种植的秧苗

  身残志坚成脱贫榜样发动贫困户加入村级集体经济

  脱贫不能等靠要,勤劳致富是王道。2017年,天古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杨清文响应村两委号召,加入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向农技员学习榨菜和小米辣种植技术,种植榨菜和小米辣十余亩。

  “虽然脱贫政策好,但是脱贫奔向康,不能只是等、靠、要,要靠自身努力和辛勤劳动,才能摆脱贫困,早日走向致富之路。”杨清文通过不断地学习种养殖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村民誉为庄稼种植能手,村民时常向他学习技术,他也乐于讲授,发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经济作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周本文也是本村一名因残致贫的贫困户,种了庄稼喂了猪,但是因为没有经验,每年收益同比不是很可观。“他就经常跑到我家来交流学习养殖经验,后来发展越来越好了。”杨清文说,目前周本文家的土地被村上金龙现代农业合作社承包种了柑橘,除了在合作社做零工,他和妻子还选择了在城区打工增加收入。

  “感谢党的政策,也感谢往我家送来猪崽、肥料、慰问品以及慰问金的相关工作人员,这每一次帮扶关注,我都牢牢记在心间。”杨清文说,未来还要把种养殖业扩大,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帮助更多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走上小康道路。 (新闻热线:028-26221630 微信爆料:ziyangscol)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