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这位退役军人曾扎根深山18年 20余位将军去探望、事迹改编成专题片

2020-09-28 12:57: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摘要】为展现资阳市广大退役军人始终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转变角色、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在促进资阳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今年来,资阳在全市开展了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表扬先进,树立典型。即日起,四川日报资阳全媒体中心将聚集服役时扎根深山18年的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志愿者彭胜利,从事电力事业27年的资阳资源电力有限公司乐至分公司工程一队队长杨启辉等退役军人,带你走近他们背后的故事与情怀。

彭胜利与各慰问者合影纪念照

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王瑞琪 实习生 胡秀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夏天进洞穿棉袄。”24年前,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志愿者彭胜利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服役18年,“一切命令听指挥,这就是我的工作。”如今回想起来,彭胜利依然没有一丝怨言,甚至将这兢兢业业的工作延续至如今的岗位上,为民服务15年。

服役期间,彭胜利先后荣获个人二等功一次、个人三等功5次;兰州军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红旗库保管员、基层先进工作者、先进油料保管员等称号;参加全军各项比武多次获奖;兰州军区第四届党代表。今年7月,他荣获资阳市第五届“最美退役军人”称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彭胜利,看看这个被部队官兵美誉为勤奋的“老黄牛”、群众和同事高度赞许的退役军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彭胜利所获荣誉

扎根深山18年 事迹改编为小品全军巡演

1979年,18岁的彭胜利怀着对军人的崇敬和满腔热忱从雁江区保和镇光荣应征入伍,在原新疆军区某部队服役,从事油料保管员工作。“我所在的油库所是全库最远、最孤立的哨所,住的房子修在半山腰的矿渣上,水和食物都只有车子送上去。”彭胜利说,上去第一年连收音机都收听不了,第3年单位考虑到条件太困难了,就专门安了一个地面卫星技术站,有了个小电视,日子稍微就要好过些了。

面对恶劣的环境,彭胜利没有一丝怨言,起早贪黑,数年如一日地认真完成洞库油料的警戒、收发、管理等工作。

1986年彭胜利转为志愿兵,第二年他的妻子张明珍经过部队特批带着才满月的孩子随军来到山上,被聘为地下油库保管员,妻子张明珍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到部队后勤奋学习油料业务保管知识,很快融入了部队生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哨所”,没有想到一呆就是10年。

彭胜利跟妻子的事迹,被兰州军区改编成小品《夫妻哨所》在全军进行了巡演,还将其事迹拍成《夫妻哨所》等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几十家媒体报刊宣传报道。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总后勤部长王克等20余位将军亲自到其所在的哨所探望,更有上将亲笔题词----“向彭胜利同志学习”。

彭胜利接待来访咨询群众

为民服务15年 将心比心服务群众热情不灭

1996年,彭胜利转业回乡,被安置在资阳粮油加工厂当了一名工人。1997年,因国企改制,他成为了一名社会自由职业者,由于当时女儿在读大学,家庭生活一度陷入窘迫,于是开始发展奶牛养殖。“由于城市建设养殖场地受限等各种原因,我主动放弃了养殖业。”彭胜利说道,就在他不知前路何去何从的时候,雁江区民政局向他抛出了橄榄枝,聘请他到区民政局优抚安置科。2019年他又到雁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服务大厅工作,继续战斗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岗位上。

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志愿者,在岗位上,彭胜利经常面对的都是一些困难群体、退役军人、伤残军人等,同为军人的彭胜利对他们的事情总是感同身受。遇上耳聋的老年人,只能手写,甚至只能连比带划地进行解释;遇上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他总是能帮就帮,自掏腰包帮忙打车,亲自将他们送上车才放心。每次接待办事群众,他都是有政策的尽心尽力地解释政策,没有政策的向领导汇报力争能够解决他们遇上的问题。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80多岁的老革命,他的事情是比较久远的问题了,要去了解政策、咨询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跑了半年终于帮他把手续办了下来。”彭胜利说,当时自己其实也不是很懂这些方面的问题,可是想着老同志还等着自己给他带去好消息,就“一股脑儿”地去了解,不想让他失望。

这位军人,他一生都在“立正”,本色也从未“稍息”。工作15年来,彭胜利一直任劳任怨,继承和发扬在部队的光荣传统,保持军人本色,每天热情接待办事群众,耐心为群众解答政策,先后办理各类优抚安置工作9000余件,为雁江区退伍军人优抚安置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