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资阳频道消息(记者 王瑞琪)“医疗器械企业快速注册(备案)机制是资阳自贸协同改革的重点突破,正因为这‘办事不出区’的优势,落户本地的口腔企业蓬勃发展,这是有数据来支撑的。”12月30日,在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丁轶对于在片区内首创设立省药监局驻资阳办事处、省药监局行政服务资阳工作站的做法赞不绝口。
“今年高新区的年度报表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数值。”丁轶谈道,从高新区五大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因受疫情影响,1—11月的利润总额中,机车产业呈1%以内的微增长,而汽车等其他产业均为下浮状态,只有口腔企业同比增长787.06%,利润额达2.84亿元,这得利于资阳自贸协同改革先行区的建设。
去年12月17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资阳协同改革先行区正式揭牌,规划了137.3平方公里实施范围,分为资阳高新区和资阳临空经济区两个片区七大功能板块,主要包括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临空产业生态圈、建设以航空枢纽为支撑的现代开放通道体系、构建融入成渝面向全球的全域开放合作新格局等24项协同改革任务。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高新、临空两个实施主体片区已累计完成《总体方案》24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的14项,实施率达到58.3%,其余10项按时间进度在明年底全面完成。
据资阳市商务局副局长张君林介绍,在取得成效方面,两大园区运行机制实现了高效顺畅,结合省级管理事权下放,市政府授权下放高新片区各类权力事项2935项,下放临空片区各类权力事项3580项,形成了第三批省级管理事权的承接方案和事后事中监管方案。
“爱齐(四川)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口内扫描仪’仅用35个工作日便完成审评审批取得注册证。”丁轶说,目前高新区已成功构建了贯通国省市三级的一类产品市局当日即办、二类产品省药监局“一事一议”、三类产品国家药监局沟通协调的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截至目前,“中国牙谷”已引进口腔企业72户,隐形矫治器、3D打印义齿等96个“资阳造”产品投放市场,全年预计实现产值15亿元。
同时,全面实行企业开办“一门进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一次采集、一网通办、5小时办结”,实现企业开办费用“零成本”;设立的全市首个产业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让企业诉求得到全面响应;1—11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7.93亿元,同比增长27.4%,增速居全省第4位,外向型产业不断壮大。